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甜北咸背后,是中国南北经济的差距,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治不好的吗 https://m.39.net/disease/a_n4tdmzl.html
“南甜北咸”这个词,虽然有些笼统,但也是极为中肯的,最具代表性的就属上海、浙北、苏中、苏南等江南城市了,这些地区的人民用“嗜甜如命”来形容,丝毫不夸张。尤其是在上海,零食、小吃、饮料都是甜的也无可厚非,让人惊讶的是,炒菜时都要放两勺糖,坊间更是流传一句话——在上海,做个“毛血旺”都得放糖。曾经请一位上海朋友吃饭,她很疑惑地问我:你们这里炒菜糖都不放的嘛?她说她家里常备着白糖,就是用来炒菜炖肉的,过年更甚,20斤白糖都打不住。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吃甜历史由来已久,但唯独上海不同,早年间,上海本帮菜的口味其实没那么清淡。上海菜属于淮扬菜系,多以浓油赤酱为主,油大味重,糖色鲜浓,但与北方地区比起来,也是咸淡适中的口味。在甜中“融化”的上海上海属于“移民城市”,尤其是周边地区,例如江苏、浙江一带的人,近年来不断地往上海迁移,这些人多的饮食风格多半是“以甜为主”,从一定程度上,就会对上海本地饮食造成影响。再加上很多上海人,对于重口的“本帮菜”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也就逐渐被“同化”了。我们也知道,要想改变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需要时间来慢慢打磨的,而上海,无疑是被周边地区影响最深的那一个。南甜北咸是怎么来的在我国,糖的来源主要有两种——甘蔗和甜菜,而这两种都不算是“必需的农产品”,因为它不能作为粮食填饱肚子。早在秦朝时期,就有关于江南地区种植甘蔗的记载,但并不广泛,主要还是以“粮食作物”优先,毕竟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嘛。可以说糖这种“奢侈品”,在当时只有富裕人家才能吃到。在襁褓时,我们吃到的第一口母乳就是甜的,可以说“甜”是人类的心之所向,但到了后期,因为生存环境影响,盐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盐可能就会没命,相较而言,糖就是可有可无的了。所以早些年间,北方地区贫瘠,饮食风格粗犷,为了补充体力,饮食风格以咸为主,炒出来的菜“越咸越下饭”,多吃主食少吃菜,能够最大程度地填饱肚子。而南方地区就不同了,尤其是江南一带,物资充沛,水域发达,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甜食自然而然就成了“温饱后的附加品”。上海恰恰是江南之腹,临海沿江,经济发达,有吃甜食的资本,这也是现在江南地区“饮食清淡细腻”的主要原因。拿糖炒菜真的好吃吗?糖在调料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甜度,还能起到的“提鲜增色”的作用,不管是红烧肉,还是糖醋鲤鱼,在烹饪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糖,成品才能色泽光亮。糖能很大程度的掩盖“咸味”,对于口味较轻的南方人,可以说非常受欢迎,即便是真有“放糖的毛血旺”,放在南方地区也是不奇怪的。——轻肥说——除了上海所在的“江南”地区,还有更南方的“珠三角”地区,这两地的厨师在炒菜时,最喜欢用糖做调料,而它们恰恰是我国最富裕的区域。所以从“糖”的使用上,就能看出南北经济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咸甜豆腐脑”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现在与贫富差距无关,只是单纯的口味不同而已。上海作为一线城市,菜中加糖简直再正常不过,目前一些老字号的菜馆中,也都是以甜口清淡为主。但似乎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重口”,在上海,辣与咸也逐渐成为主流,甚至能够与“甜”平分秋色了。各位吃货对于“炒菜放糖”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