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从中职学校的本身情况来看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什么是花卉礼仪


落笔时突然想起来在我刚刚独立生活时,我母亲曾经跟我的一段对话。母亲问我:“家里现存多少大米”,我说:“上个月买了5斤,现在还有2~3斤吧,我很少做饭”;母亲又问:“家里还有别的粮食储备吗?”,我笑了:“超市什么都有,我干吗要存呢”;母亲说:“你们是没经历过任何灾呀,至少家里要存一个月的粮食,存三天的生活用水”。这段对话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没有听母亲的,至今家里仍然只有2~3斤的大米,从来不存水。


“水上阿秘厘”,是这个奇怪的名字吸引了我吗? 在浦江西岸一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了演出所在地,一处江边废弃的工厂。舞台在水中,观众就在四面通风飘雨的厂房隔水相望。 我这个音乐的门外汉,本来是不会有音乐界的时髦要我去赶的。托了艺博画廊创办者赵建平先生的福,他是这场音乐会的总策划。这之前,他也曾在他的画廊办了一场音乐活动,我没空去。这次倒真想去看看,主要是想知道这个在业界曾经很有影响的上海画廊业主为什么如此热衷于“不务正业”。 虽然我觉得作为一家画廊来策划的音乐会,“水上阿秘厘”显得太像一场音乐会,而未能满足我对它在视觉感受上的期待;虽然即使作为一场音乐会来说,它在形式上仍稍显稚嫩,但我还是被感动了。我曾在微博上写道:“一次真诚的音乐演奏,就像是一场肝肠寸断的爱情。看着倾情击打至‘瘫’倒在鼓上的宋歌,仿佛看到一种屡败屡爱、无怨无悔的魅力。艺术是顽强的。” 我问赵建平为什么现在对音乐这么热衷。他说,还是这些搞音乐的年轻人对艺术比较真诚,而我们过去一直玩的这个圈子已经变得太商业了。 这话也是我想说的。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对所谓“艺术”的事意兴阑珊。什么拍卖啊,美术馆、画廊的展览啊,少有想去看的冲动了。我闭着眼睛都知道,那里会发生些什么,都是怎么些人,怎么些套路,怎样的话题和行情。 这些年来,艺术很受宠。宠它们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看中它们“白富美”“高富帅”主要是“富”的人们,另一种是听到“艺术”两个字就会自作多情、傻乎乎的单恋者。 爱艺术的人,要么爱得傻,要么爱得不单纯,但好歹也算爱了。艺术爱过我们吗? 他们的“艺术”,和我们绝大多数人有关吗?他们牛皮烘烘的“艺术”关心过我们的愿望和情感吗?抚慰过我们的痛苦和焦虑吗?开拓过我们的心胸吗?激发过我们的智慧吗?它有像蒙克那样喊出我心底的恐惧和绝望吗?它有像毕加索那样张扬我心底的狂野和不羁吗?它有像康定斯基那样让我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觉空间吗?它有像安迪·沃霍尔那样关注我们共同身处的社会吗? 如果抛去某些艺术家的名头和市场行情,试问还有多少人爱这种从来不爱我们且平庸无奇的“艺术”。◆林明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