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聚慧共进,助力成长记北师大大连附校初中语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5531749.html

教研剪影

12月15日上午9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网络研训平台开展了本学期第三场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课堂标准视角下的授课与评课,我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首先由北师大南湖附校陶晓菲和北师大什邡附中的廖小莉老师说课、授课——《朝花夕拾》和《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然后由语文特级、正高级教师贾国友和金英华指导评课。

陶老师从“怪哉”谈起,为大家展示了一节师生共读《朝花夕拾》的名著课。陶老师引领学生走进原著,感受鲁迅对于中国儿童教育的思考。在引导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精读文章的阅读方法,助力名著阅读。廖老师从小说中的“变”与“不变”的视角,引导学生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通过阅读《变色龙》《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这四篇文章,带领学生感受小说里变化的魅力,体悟小说中不变的深意。这两位老师的课都视角独特,他们细致耐心地讲解,使老师们对于名著和小说的教学有了更深地体悟,受益良多。

2

学习心得

张颜萍老师:

这节名著阅读指导课,我觉得很成功,正像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的,阅读要靠自己的力量,读书要讲究方法,老师的责任是唤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堂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教师选用名言警句和一篇美文,有意识的告诉学生们读书的重要性,耳濡目染,一定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其次,这位老师注意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以《朝花夕拾》为范例,教给学生什么是浏览、略读、精读。浏览该浏览那些内容,略读的要点、内容,精读的方法。精读,这节课老师没有给出示范,我想是有原因的,七年级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学期又刚刚学过《阿长与山海经》,两篇课文都是精讲精练的课文,教师已经给了学生精读的范例,课堂上无需再多言,正像新课标上说的,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后作业的布置就是对学生精读的一个具体要求。我想给老师的建议是这节课后一定安排一节交流展示课,展示交流学生们的阅读成果,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督促学生把阅读付之于实际行动。

陈鹊老师:

名著阅读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或者忽视的部分。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看有用的书,把书真正看懂,看明白是一直很难处理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光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不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指导。这样的话不仅学生盲目,连老师也是心中无数。其次,我们要建立有效的阅读监督机制。布置了阅读任务之后,随时抽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可以让学生讲述一篇或一段课外阅读内容;也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人或事;并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这样的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可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监督检查孩子在家里的课外阅读,告诉家长每一阶段学生的阅读任务。将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杨依老师:

廖老师的《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小说中的“变”与“不变”》对我深受启发,收益颇多。廖老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变”与“不变”,来引导学生从《变色龙》《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这四篇小说中来寻找小说的密码。

廖老师以《变色龙》一课为例,带领学生解读“变”和“不变”。关于“变”:假设没有变,一次性处理好狗咬人事件,文章的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关于“不变”:为什么警官如此处理狗咬人事件?除了他的性格,还有历史背景。揭示沙皇警察反人民的主题。由此思考出“变”与“不变”的作用——“变”是推动情节、曲折有致;“不变”是凸显性格、揭示主题。顺势让学生举一反三,阅读群文小说《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让学生自己分析它们的“变”与“不变”。最后一个环节“触类旁通”,以一篇课外材料《永远的蝴蝶》再次让学生感受“变”与“不变”,体味樱子的美和永恒的爱。

苗苗老师:

今日有幸参与学习北师大教育集团课堂标准视角下的授课与评课——《朝花夕拾》、《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令我对课堂标准视角下的小说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未来的小说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廖小莉老师的《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一课中,前置任务的设置十分新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而议题的出现是课堂生成,自然而然。学生在对前置任务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生成对文本的探究欲望,形成独特的感受,提高阅读能力。陶晓菲老师的《朝花夕拾》一课切入点是以“怪哉”虫的角度,贴近学生的兴趣点,而后从思考鲁迅笔下的儿童教育观而出,符合该学段学生的特点。

金英华老师也指出在这两堂课中,引课方式上“趣”进“思”出,贴近学生兴趣体验,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有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小说的策略。授课环节上,化“零”为“整”、聚“类”求“同”,力图用一个核心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尽量避免一节课七零八碎。从整本书的阅读或阅读策略上进行微专题讲授,整合分散在整本书中的同类问题。这些都给我们未来的小说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

李慧老师:

很荣幸有机会再次参加由北师大办学平台举办的标准视角下的授课与评课活动。《朝花夕拾》和《变色龙》这两堂课都上得非常精彩,但由于我所教授的年纪为九年级,《变色龙》又是我刚讲过没多久的篇目,所以下面我主要就这一课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变色龙》是初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以夸张的方式极尽讽刺的同时又不乏趣味性。但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很容易流于表层,泛泛而谈,在廖老师的示范下,我有了很大的启发。

授课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且切入点小而精。正如课题所说“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所谓密码,切入口不能太大也不能模糊,廖老师以这篇课文中“变与不变”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采用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的学习方式,达到“使学生在感情上被感染,思想上被影响,写法上受教益”。

除此之外,让我印象深刻之处还有课堂的活跃气氛,老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这节课的授课和评课,我真正知道了一堂课完成的任务不求多,不求全,但求典型。这对我日后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环节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感谢这次学习的机会。

武晓蕾老师:

课例《寻找解读小说的密码——变与不变》以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变色龙》为例,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课例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探讨寻找小说主题的切入点。学生思维活跃,在学习力《变色龙》后,教师又给出《故乡》《范进中举》两篇小说的阅读任务,找出这两篇小说的“变与不变”。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切认识到自己平时阅读教学中的不足,明确今后的改进方向,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篇章,同时也要整合教材,按类别进行群文阅读的训练。

结语

展课堂风采,促教师成长。感谢北师大教育集团平台为老师们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一次次探讨、交流、分享,汇聚着众多教师的智慧,在研讨中不断改进方法,在研讨中共思共成长。

编辑:杨依

图片:杨依苗苗

文字:初中语文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