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变色龙rdquo已回太 [复制链接]

1#

一说到“岛屿”二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热带天堂,椰林树影、水清沙幼。

但如果让你开启“上帝视角”,你一定会对岛屿上的动物感到惊奇。

与大陆的生物相比,岛屿动物就总是以特殊的体型著称。

从矮化象、迷你变色龙、“霍比特人”,再到斤的巨鼠,颠覆着想象。

埃斯库多-德贝拉瓜斯岛上的侏三趾树懒,体型只有三趾树懒的40%,异常可爱

在过去,人类已发现孤立的岛屿像是一个魔咒。

大多从大陆迁移到岛上的“居民”都未能逃脱,体型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也被称为“岛屿法则”(islandrule),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种生态地理规则。

总的来说,从大陆移居岛屿的动物中,大型动物有变小的趋势,小型动物则有变大的趋势。

岛屿规则示意

其中,移居岛屿后体型变大的,被称为岛屿巨人症(Islandgigantism)。

例如,西印度洋群岛的一类已灭绝的巨毛鼠(gianthutias),就是已知最大的啮齿类。

它的体重可达到惊人的公斤,与一头美洲黑熊相当。

而另外一个著名例子,便是毛里求斯岛的渡渡鸟。

由于没有岛上缺乏掠食者,它们也演变成了体型庞大且不会飞的模样。

渡渡鸟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卒于

与岛屿巨人症相反,移居岛屿后体型变小的情况,则被称为岛屿侏儒症(Insulardwarfism)。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世界各地岛屿上多次被发现的矮化大象(dwarfelephant)。

大象一向以大著称,但有的矮化大象却只能一头猪比大小。

西西里岛上的矮化大象,一万年前灭绝

读过奥德赛的同学,应该对独眼巨人印象深刻。

据猜测,独眼巨人的原型便是矮化大象。

0年前,希腊人很可能就在地中海附近的岛屿上,挖到过矮化大象的遗骸。

其头骨大小,差不多只有人类头骨的两倍大。

因为没有见过大象,希腊人便将其脑补成了独眼巨人,流言由此而生。

独眼巨人形象与矮化大象头骨对比

而同样发生岛屿侏儒化的动物,还有矮化猛犸、小型河马、礁岛鹿等,它们统统都比大陆同胞小一号。

其中,最极端的岛屿侏儒化动物,莫过非洲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哈拉岛的迷你变色龙(Brookesiamicra)。

它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小变色龙,最大的个头不过3厘米。

迷你变色龙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侏儒现象不仅发生在普通动物身上。

就连我们人类自己,也难逃岛屿法则。

流行文化中的小矮人并非空穴来风,“霍比特人”是真实地存在的。

弗洛勒斯岛的地理位置

在印度尼西亚有一座弗洛勒斯岛屿,其面积不过1.4万平方公里,和北京市面积差不多大。

但在这座小岛上,却曾住着一群弗洛勒斯人。

它们同样被岛屿矮化所诅咒,身材非常矮小。

从9具已知化石估计,它们身高只有1米至1.1米之间,体重约25公斤。

弗洛勒斯人与智人头骨对比

要知道,现代人的六岁小孩平均身高就已经高于1.1米了。

这不由让人想起《指环王》中的霍比特人,所以弗洛勒斯人又名“霍比特人”。

从分类学上看来,弗洛勒斯人和我们一样都属于人属。

所以,他们也是已知的体型最小的人类。

弗洛勒斯人(左)、现代智人(中)、尼安德特人(右)

弗洛勒斯人的祖先是直立人。

大约在20万年前或更早,直立人才来到弗洛勒斯岛上。

与大陆相比,岛上的资源非常有限,直立人经常因食物不足而饿肚子。

长此以往,那些长得矮小的直立人,就因吃得少而拥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于是,矮小的基因便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最后演化成了弗洛勒斯人。

生物进化不止一次显示,一些奇怪的事会发生在岛上。

而从弗洛勒斯岛上其他动物的体型变化,就可以感受岛屿法则的强大。

当时的岛上还存在着一种弗洛勒斯剑齿象(Stegodonflorensis),身高只有1.5米,体重不过公斤。

弗洛勒斯剑齿象的大陆同胞,正是剑齿*河象(Stegodonzdanskyi)。

它们比非洲象还要威武雄壮,身高3.8米,重达12吨。

根据岛上的化石,科学家也可以还原出这么一个有趣的情景。

矮小的弗洛勒斯人,打造出了小一号的石器,再去猎杀体态迷你的弗洛勒斯剑齿象。

不过,你也别以为弗洛勒斯岛上的所有生物都会自动小一号,来搭配小一号的弗洛勒斯人。

除了岛屿侏儒化,弗洛勒斯岛上的生物也会发生岛屿巨人化。

所以那时候的弗洛勒斯人,还会遇到体型是普通褐家鼠的两倍大的弗洛勒斯巨鼠(FloresGiantRat)。

因为缺乏天敌,它们甚至不会对人类产生任何恐惧。

当然,弗洛勒斯巨鼠并不会威胁到弗洛勒斯人的生存。

毕竟除了特定的类型的昆虫以外,弗洛勒斯巨鼠主要还是吃素的。

反而是弗洛勒斯人,可能会认为弗洛勒斯巨鼠中暑了。

弗洛勒斯巨鼠

而让弗洛勒斯人真正胆寒,应该是岛上一种巨大而且可怕的爬行动物——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是今日地球上最大的陆生爬行动物,体长可达3米,体重80公斤。

它们是食物链顶端的超级杀戮机器,能将野猪、鹿等大型哺乳动物直接拖入水中,偶尔还会攻击人类。

不过需要补充的是,将科莫多巨蜥列入岛屿巨人化的影响是有争议的。

因为已有证据显示,与澳大利亚已经灭绝的亲戚相比,科莫多巨蜥的体型可要小得多。

也就是说,现下地球上最凶猛的科莫多巨蜥,也有可能只是岛屿侏儒化影响下的小矮人。

但对于弗洛勒斯人来说,矮化后的科莫多巨蜥已经足够吓人了。

如果外出狩猎时不注意,很可能就会成为科莫多巨蜥的盘中餐。

除此之外,弗洛勒斯岛上还有身高达1.8米的秃鹳。

这些贪婪的大鸟,或许就对弗洛勒斯小矮人虎视眈眈。

于是便有人画了这么一幅图,比例有些失调

岛屿是神奇的,这类“变大变小”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以至于发现体型异常的生物时,科学家总是第一时间联想到“岛屿”二字。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动物在岛屿上改变体型?

多年来,科学家也一直想要概括岛屿规则的普遍本质,试图解开谜底。

福斯特(J.BristolFoster)

而第一次尝试解释这种现象的人,是一位名为福斯特(J.BristolFoster)的生物学家。

所以,该生态地理规则也叫“福特斯法则”。

年,他的论文中就将中岛屿物种与其大陆品种进行了比较,并绘制成表。

在这篇名为"哺乳动物在岛屿上的演化"(Theevolutionofmammalsonislands)的论文中,福斯特揭示了一些有趣的趋势。

新到岛屿的“居民”中,啮齿类动物,会倾向于岛屿巨大化。而食肉动物、兔类动物和偶蹄动物,则倾向于出现矮化现象。

总的来说,岛屿哺乳动物中大的在变小,小的在变大。

对此,福斯特也给出的一些试探性的解释。

岛屿的物种数量远少于大陆,掠食者和竞争者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这对体型小的啮齿动物来说,似乎是有优势的。

因缺乏掠食者,它们始终能拥有较为充足的食物资源,并能很好地控制其出生率。

但河马、鹿以及其他一些大型动物就做不到这点了。

动物少也意味着,岛屿食物资源的缺乏,很可能会饿肚子。

因此,种群中的小个子成员反而有了更高的存活率,并开始影响到整个种群的。

一代接着一代地演化,它们的体型也变得越来越小。

福斯特的论文很简单,但在当时却激起了科学界的浓烈兴趣。

在这之后,人们对岛屿生物进行了更广泛研究,岛屿法则也一点点被补充说明。

事实上,无论大体积与小体积都有各自内在的优势。

这是两种不同的策略。

大型生物有更广泛的食物选择范围,也更容易控制其它物种。

而另一方面,小型生物需要的资源更少,育种周期更短且适应更快。

泽西岛老地图

所以,在各方面都受到限制的岛屿生态环境中,这些因素都很重要,影响力非凡。

后来的研究也发现,岛屿动物的体型变化的速度确实是惊人的。

在距离法国海岸24千米处,有一座泽西岛。

大约年前,红鹿来到此到便与大陆完全隔绝。

结果在这短短几千年的时间内,岛上红鹿的体型比大陆同胞就缩水了六分之一。

而化石记录表明,让一个身高4米的大象种群矮化到1米左右,只需要短短年的时间。

泽西岛红鹿

尽管相对于体型变小来说,想要体型变大需要的时间更长。

但总体来说,岛屿物种的演化速度,要比大陆物种快得多。

此外,岛屿动物还可能存在着某种形体尺寸定律。

也就是说,如果移居岛屿的动物大于一定的比例尺寸,就会小型化发展;

小于这个比例尺寸,就会朝大型化发展。

例如已有研究指出,就算是啮齿动物也适应最原始版本的岛屿规则——小的变大,大的变小。

当它们在大陆的原始尺寸小于克,啮齿类就会在岛上逐渐变大。

而大于克的啮齿类,体型则会逐渐变小,如海狸、土拨鼠、松鼠和仓鼠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岛屿规则只是进化的普遍模式,但并非绝对的硬法则。

岛屿上的环境由许多不同的因素组成,如岛屿面积、气候、自然历史、栖息地、生物关系等。

这些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岛屿动物的体型。

例如年,泰德·凯斯就提到这么一个有别于“岛屿规则”的有趣例子。

同类型动物在一座岛屿上,有的出现巨化现象,有的却出现了矮化现象。

安赫尔德拉瓜达岛上有两种响尾蛇,C.mitchelli响尾蛇的体型是C.ruber响尾蛇的两倍大。

但在墨西哥附近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后者的体型几乎是前者的两倍。

C.mitchelli响尾蛇

通过长期研究观察,泰德·凯斯得出的结论是:C.mitchelli响尾蛇与其大陆祖先的分化时间,比C.ruber响尾蛇要早得多。

为了更大限度地利用岛上资源,C.mitchelli响尾蛇迅速抢占了岛上空缺的生态位,开始走向大型化。

但C.ruber响尾蛇,来的就比较迟了。

所以当它到达这座岛屿时,往大体型发展的生态位已经被抢占完毕了。

因此,C.ruber响尾蛇换了个方向,反而朝小型化发展。

岛屿生态系统,是特殊的。

这种环境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便是给了我们更丰富多彩的动物。

但同样需要警惕的是,岛屿物种也更容易受到人类影响而灭绝的物种。

在现代,我们需要确保的正是此类悲剧,不让类似渡渡鸟的灭绝再次发生。

*参考资料

PETERTYSON.GigantismDwarfismonIslands.NOVE.0.11.01

Foster,JB.Evolutionofmammalsonislands.Nature.

Case,T.J."Ageneralexplanationforinsularbodysizetrendsinterrestrialvertebrates".Ecology.

Zimmer,Carl"AreHobbitsReal?".NewYorkTimes..06.20

Morwood,M.J.;etal.Furtherevidenceforsmall-bodiedhomininsfromtheLatePleistoceneofFlores,Indonesia.Nature.5.10.13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内容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