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日本奇葩作业!”的话题大火。话题的中心人物是个13岁少年,因为不想让妹妹为蚊子叮咬烦恼,所以决定把“研究蚊子”作为假期实验作业的主题。忽略他是怎么做到的,反正他抓到了多只蚊子,并且养在了家里,而且一养就是4年。在这4年里,他每天观察蚊子的习性,有时间就到图书馆去翻找资料,还会拿自己作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位小哥哥终于发现,原来是妹妹脚上的细菌比较多,才会变成招蚊体质。他的这项研究,不仅帮助妹妹解决了烦恼,还得到了大学专业研究员的认可,并且获得了很多奖项。不止如此,这位超级有想法的少年,还因此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则信息刚出的时候就在网上炸了,微博网友说,如果自己在家养蚊子,一定会被爸妈打死;还有网友说,一个假期作业做4年,静等被劝退...孩子们疯狂吐槽,父母们却反而沉默了,因为研究蚊子这件事,怎么想都有点荒谬。但事实上,这恰好真实地反映出了中日教育理念上的差距。在日本的教育理念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孩子身体的野性与头脑的文明共存。在他们看来,孩子的智商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得到提升。基于这条理论,日本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规定,每年假期都要做动手实验。这个动手实验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每到交作业的时候,老师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报告。把曼妥思丢进不同的碳酸饮料里,观察不同的“化学反应”用棒冰棍做“红白机”观察蔬菜晾干的过程变化用手工制作呈现出不同鱼的样子学校提供机会,孩子产出想法。孩子们研究的内容或许并不高级,但却充分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等数十种人类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锻炼出来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不言而喻。说实话,越是了解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潇姐越觉得遗憾。熟悉潇姐的朋友都知道,我出自医学世家,从小家里人对我的要求就很严格。小时候,同龄的孩子还能开心地玩耍的时候,我就已经被迫走在学霸的路上了。现在回头想想,我的童年只有学!习!所以每每看到一些地方的孩子能通过探索自己动手做个电路、自己探索发现大自然的精彩,我真得很羡慕。跟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我也会时不时地抱怨,如果我能回到小时候,一定要这样学习。上周,我的好闺蜜结束了2年的外派生活,到北京的第一天就到我家来送了一套“可以撕”的书。据闺蜜说,这套书海外的小学生基本人手一套,只是原先没有印刷中文版本的,所以一直没买。巧的是,她这次回国的时候竟然发现有中文版,立马就拿下了。《以科学之名破坏这本书》▼初读书名时,潇姐很是新奇。纳尼,还有鼓励人“搞破坏”的书?了解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告诉家长和孩子:“破坏”,是为了更伟大的创造!点击视频,快速了解一下▽全套共4册,分别以四个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为主题:跟着伽利略玩科学跟着毕达哥拉斯玩数学跟着爱因斯坦玩物理跟着毕加索玩艺术先放一波动图给大家直观地感受一下:“破坏”一页书,就能“创造”出一只火箭~有没有震撼到?纸做的花为什么能绽放呢?其中涵盖的浮力+毛细血管知识,让孩子大开眼界:想知道什么是惯性?把书“拆一拆”,做一个硬币小实验就让它“显形”哦:搭建一个黑白格的街道,就能呈现出经典的“视觉错觉”现象,有没有很神奇?别眨眼,看“长立方体”是如何一点点变矮、变方,颠覆孩子的认知与其玩电子游戏,不如亲手做一个会动的小玩具看出来了吗?这可不是一般的手工书。
全书一共个能满足孩子“破坏”快感的科学游戏;
48张创意模切,沿着切线就能轻松拆解,对孩子来说更安全方便;
+趣味知识,让孩子在拼拼装装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众多学科知识。
它还入围英国科学教育协会(ASE)的年度最受欢迎图书。重点是,它能打破孩子固有的学习方式,发现原来书还可以这样玩,科普知识还能这样学。太好玩、太神奇,太喜欢了!平时就喜欢拆东西、搞“破坏”的孩子不用说,肯定会如获至宝,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我还特地给大家梳理了每册书覆盖的学科知识点,从小学到中学全覆盖,超硬核~下滑查看目录▼越看越喜欢,这么好的书,我们的朋友怎么能不知道呢?所以潇姐特意联系了咱们的供应商,让他一定给我找到!就在昨天,《以科学知名破坏这本书》的货终于敲定了,我还拿到了全网最低价!这套书原价元,现在只需89元就能轻松入手!(保证正版)买就送价值元的独家科学启蒙音频课*下单后,在-中查看这里我先把购买链接放出来,然后再跟大家仔细说下,我为什么强烈推荐!孩子玩嗨了!《以科学知名破坏这本书》4册大开精装版剪裁、涂鸦、粘贴、折叠等多种方式"破坏"这本书个科学游戏+48张创意模切+多知识点送价值元的科学启蒙大课限时5折钜惠仅需89元联购领40元大额优惠券速抢!这种浸润式的学习方法实在太强了!
??1、《跟着伽利略玩科学》
譬如,《跟着伽利略玩科学》P53,摇滚之星蛇颈龙的化石:同样是认识恐龙,一般的书也就是印个恐龙或者化石的样子给孩子看,这套书却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小小考古家”,将恐龙化石拼出来。这还没完哦!还可以学考古学家的方法去观察,给予角色扮演游戏一样有趣的体验!孩子们都爱看动画片对吧?可孩子知道不知道,动画片原本只是一帧一帧静止的画面,拼接起来却能动了。这是什么原理呢?《跟着伽利略玩科学》这本书里的P19里,通过让孩子亲手做一本能动起来的手翻书,理解“视觉暂留原理”:
??2、《跟着毕达哥拉斯玩数学》
拿《毕达哥拉斯玩数学》来说,让孩子理解立方体的展开,领会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的关系:或者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四面体,看它如何神奇地循环:中国古代的幻方图,孩子们听上去有距离感又不好懂,但当手工做完之后,就会变成一次有趣的数独解谜,对知识和学习更加有热情:
??3、《跟着爱因斯坦玩物理》
《跟着爱因斯坦玩物理》这本书就更有趣了,连我们大人都想不到,简单的纸张就能做出这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有趣的密度现象:为什么这朵花会开放?神奇的惯性原理:为什么飞盘飞走了,硬币留在了原地?
??《跟着毕加索玩艺术》
《跟着毕加索玩艺术》这册书更是我的大爱!欧普艺术作品为什么能让平面的图画产生立体的深邃感?——它摸索了奇异的几何图形,会对人眼和大脑造成的干扰。为什么这个立方体会变矮?不是它在改变,是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了——这就是透视原理哦!就像我前面说的,这套书绝不是单纯玩游戏的手工书。里面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从小学到初中,乃至更高年级都有。例如《跟着毕达哥拉斯玩数学》P8:让孩子了解毕达哥拉斯生平,帮助孩子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对应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勾股定理内容。P11,讲的是正四面体:两块跟金字塔形状完全不搭边的立体块,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金字塔吗?而正四面体是高考数学题会考察的内容:P17,讲的是数学抛物线,是高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反复折叠这张纸,就会得到一个神奇的曲线。数学书里的例子太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再说说其他几本。《跟着爱因斯坦玩物理》:我刚才说的那个有趣的惯性实验,是教孩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对应8年级物理下册:P34-形透镜转换,是初中物理的透镜形象原理:透过水杯看物体,左右方向居然反了?《跟着伽利略玩科学》这本书里,则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玩儿得出神入化:根据化学元素对应的颜色,就能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变成彩色艺术作品。P31,对应高一物理的牛顿第三定律:看到内容涵盖高中的知识点,有的妈妈可能会想:这套书推荐5岁就能读起,是不是“拔苗助长”了?其实,这套书并不是要求孩子们要像在高中那样,能够背诵定理、学会解题,而是通过趣味动手,产生巨大的兴趣,让孩子能将这些原理和生活中那些息息相关的事物、现象联系起来,实现成功启蒙。为什么一样大的小人看上去又不一样大了呢?因为参照物不同哦!▽有了这个底子,不仅对孩子的综合科普能力有好处,而且对未来也有很好的铺垫,以后孩子升入更高年级,看到课本上的这些知识时,也不觉得枯燥了,而是愿意去学、主动去学。而且,书中所有的内容和游戏,都有不同的难易程度。例如前面的透镜原理,在《破坏》这套书中的讲解是这样的,对比中学课本,非常好理解:5岁就可以玩,让孩子自己做出三角体。观察到金字塔少一个角之后,用小的立方体去组成一个完整的大立方体,能让孩子潜移默化体验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教孩子利用图像的重叠制作会动的幻灯片,涉及的知识点是视觉动态成像原理,但通过手工就非常好理解,也是5岁就可以做。书中也有一些更适合大孩子的玩儿法,例如“机密圆盘”,是讲解密码学的概念及由来,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版“恩尼格玛”密码机转子,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绝对有吸引力,甚至还可能编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密码!还有一些内容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例如做一个会吐舌的变色龙,模拟它迅速用舌头捕捉猎物的瞬间。这真是我见过,把动脑学知识、动手做手工、创意学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套书了!蒙娜丽莎的眼睛可以动起来:阿基米德变成了不倒翁:梵高的房间可以用来体验,不合比例的透视,一方面理解透视原理,一方面来思考艺术家的创意:孩子可以亲手做的河内塔益智游戏桌游:疫情无法旅游?做个太平洋东南部的复活节岛的摩艾石石像:每本书后面还都有结业证书,让孩子特别有学习的成就感!我越看越喜欢,这么好的书,我们的朋友怎么能不知道呢?所以特意联系了下供应商,让他一定给我找到!就在昨天,《以科学知名破坏这本书》的货终于敲定了,我还拿到了最低价!这套书原价元,现在只需89元就能轻松入手!(保证正版)买就送价值元的独家科学启蒙音频课*下单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