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萍二十四载杏坛路三尺讲台春晖心 [复制链接]

1#

一块黑板,一根粉笔,

三尺讲台,一生追求,

默默游走于岁月里的老师,

成为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

也成为我们最难忘的青春回忆。

你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有这样一位值得回忆的人~

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白净的面庞上有着一双温柔和善的眼睛,而当她开口时,宛如和风细雨般的话语便萦绕在你的耳边,这便是李萍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多年坚守打下坚实基础

年,李萍毕业回乡,恰逢宁墩中学需要语文老师,出于对语文的热爱,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其中,乡间的淳朴、踏实深深影响了她,为她之后的教学风格奠定了基础。

课堂是专业发展的阵地,如何站稳讲台是每一位新任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重要任务。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李萍专注于听课、备课,并试着在书中去找方法、找方向。对于她而言,这段时光就是学习、借鉴的打基础阶段。

对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之后,李萍开始尝试大胆接受校内的公开课任务。年,宁国市优秀课例巡回展送课下乡来到宁墩,李萍通过自学,借鉴了《语文教学通讯》上的一篇案例,完成了《变色龙》的设计,收获了一致好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磨砺,年,李萍获得了宁国市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成为宁国市第三届“教坛新星”。

“自学”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自学”两个字,一直贯穿于李萍教学生涯的始终。通过自学,她领悟出全新的公开课设计方法、提高了教学成绩;通过自学,英语专业出身的她,拿到了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学历,实现了自我飞跃;通过自学,她逐渐走上了教研之路。


  年,通过进城选调考试,李萍进入津河中学任教,除了连续担任班主任六年外,还担任了语文教研组长和*小组组长。“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成为‘长流水’,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李萍看来,自学的关键在于学知识、学技能,平日里,她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书籍,参加五花八门的活动,把握每个学习、国培、教研的机会。


  如今的李萍,早已成为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把好手,可是谁能想到,她曾经是对此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呢?“之前有一次公开课交流的机会,可是因为我不懂多媒体操作便错过了。”与机会失之交臂的遗憾激励了李萍,她开始恶补多媒体软件操作,如今的她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给大家上课,利用APP制作微课发在班级群与大家分享,让孩子们体验“翻转课堂”的乐趣,她也在宁国市首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与良师益友共成长同进步

年,李萍和城区一批优秀教师一起被抽调到了宁阳学校。“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为了让“快”跟“远”兼而有之,年,李萍加入了陈光辉名师工作室,从
  如今的学生们,与李萍初出茅庐时接触的相比,多了一些思辨能力,也多了一些交流思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切爱上语文,李萍又开始研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把传统文化、兴趣爱好与课堂结合起来,塑造“大语文观”;“课前三分钟”的小演讲,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个性化作业的布置,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今年恰逢她的儿子高考,她也正好在带初三毕业班,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尤为大,但李萍仍然保持着开朗乐观的心态,“只要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坚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她仍然会保持兢兢业业、踏实肯干的风格,将“快乐语文”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END

来源:今日宁国

▼更多精彩推荐,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