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演技可以整容,那他帅比吴彦祖 [复制链接]

1#

本文首发于深圳文艺复兴(sz_wyfx)。

说到整容般的演技,很多人会想到的是——

*渤。

孙红雷。

但我今天要说的是他

*。

看过《追凶者也》的想必会记得,片中那个“五星杀手”。

太出彩了。因为有他,这个片子有了《冰血暴》的味道。

看完电影给*竖大拇指的观众有不少:

这又是一个你从没看到过的*。

一个白衣白裤的,看上去娘娘腔,却手段狠辣,又运气不好的笨贼。

“过来掫一把”

吃了两次没吃到嘴的米线。

据说扇大姐耳刮子这块,是*提的想法。可实拍的时候一直不好下手,大姐是个群演,还带着儿子来拍戏,导演说太轻了,结果*不得不真打了,*一边给大姐赔礼道歉,一边打了,把大姐脸打红了才过关。

也许你看过史今,看过孟烦了,但这个*是给你新鲜感的。

全程处于一种“干哈玩意儿?这咋整的?”状态。

感觉全片八成笑点来自他。

笨拙与阴狠,奇妙地结合在他身上。

*给了这个角色很多重立体的特性,不单有如上的特点,还有对女友的柔情,对奸商的愤怒,让这个角色在荒诞的同时显得真实。

殊不知,*跟这个角色本来是要错过了的,当时曹保平让他挑,他说演宋老二年纪不够,演王友全又超龄了,董小凤更不可能,就辞了。

结果曹保平再度找上门来,当时已经定了刘烨演宋老二,于是*就挑了那个戏份比较多的角色——董小凤。

“我跟老曹聊剧本聊角色的时候,经常感觉到像是在一部四面一圈都是镜子的一个电梯里。我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自己。”

文艺片演得多,跟记者聊戏也是这么文艺。

曹保平以折磨演员著称,可在《追凶者也》片场对*近乎“纵容”,他说:“别人都说*演戏有点过什么的,他自己演完也过来问我导演我这样行不行?我说行,完全可以。”

可以,这很*。

这些年,我们看过*那么多的作品,不论何时,他“是个好演员”这一点似乎总是无可置疑。

《士兵突击》,班长史今,退伍的那段戏,当初看哭了我。

还是动图更有fl:

《我的团长我的团》,孟烦了,“一个恶嘴恶舌的死瘸子”,可内心柔软。

演什么像什么,拥有变色龙般的演技。

《亲爱的》里边,丢了孩子的土豪,妻子怀上了二胎,在儿子的生日宴上,他宣布不再寻找。这边还在欢欢乐乐,下一分钟就在路边大哭。

所有的痛苦、绝望、愧疚,都在哭声里了。

这段表演配得上影帝级别,也为他拿下了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看截图不能说明*的演技,得看动图:

贾樟柯看了这段表演之后,找了他演《山河故人》。*演煤老板张晋生,那个年代的霸道总裁。

《*金时代》,文艺青年蒋锡金。对着镜头回忆萧红那段,从努力克制压抑,到绷不住了爆发流泪、抽噎,整个过程堪称表演教科书级别。

不一一枚举了,*能做到哪怕只是一闪而过,也都会让人印象深刻。

《老炮儿》里那个被冯小刚扇了一耳光的小城管。

《建*伟业》里的周佛海,信奉“金钱主义”的豪绅。

殊不知。

*这个演员,刚进演员这一行的时候,事业是差不多被判了“死刑”的,这位年生于哈尔滨的小伙儿,年在19岁的时候参*进了北京*区*治部战友话剧团。

他不像很多圈里的同行,他不是科班出身,没进过表演学院,所有经验都来自切身体会。

那时候*也根本谈不上热爱演员这一行,他只是想要谋生,挣口饭吃。在团里,他也演不上戏,很多人说“*你演戏就是个死”,他父母也对儿子不看好,*跟父母说我在单位写公文呢,原本是想要父母的鼓励,但他父母随后就寄了本“公文写作实用技巧大全”给儿子。

*对表演感兴趣,是在看了两部话剧之后,他被震撼之后讶然了:这么夸张的大吼大叫的表演方式,居然能造成这么大的震撼!

可*的麻烦是:长相平凡。

*有一把好声音,听了能两腿发软那种。

当初他的志愿是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戏,落榜了才进了哈尔滨话剧学院的培训班。当初进北京,把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之外的学校都考了一遍,因为“我知道北电要长得好看的”。

曾经有个女粉丝对*说:我想当演员,到处送简历也没人要我,一年了,我心灰意冷了,求鼓励。

*说:你才一年多,我当初投简历投了十年,这十年受尽冷眼。

十年的龙套生涯,剧团里大量的剧本工作,为他日后成为职业演员,做了“厚积”。

爱上演戏,也为演戏舍得自己,更舍得其他。

为了演《士兵突击》,他写了一封字的自荐信《我的请战书》给导演康洪雷,甚至为了拍这剧要去昆明,他果断地离开了部队,选择转业。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他为了看上去结实一些,健身、喝蛋白粉,结果得了肾结石。“孟烦了”这个角色是个瘸子,拍完戏之后过了很久,他这个瘸子的习惯竟然还没改回来。

对别人来说,演员只是职业当中的一个分支。但对*来说,他是以演戏为生的,演戏是他的饭碗。

剧组里流传着*的传说。

杜淳调侃*演戏成痴:“凌晨一点半了,还去敲女演员的房门,咱俩把戏对一对。”

说他“不好合作”,说的是他较劲儿,琢磨台词,琢磨人物。

在《搜索》里边,他没台词,于是跟陈凯歌商量,透过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个人物。

演《老炮儿》的时候,他改了自己的台词,让冯小刚赞赏:“他特别聪明,别看他就改了一点词,其实把我这角色帮了一下。”

拍完《老炮儿》,冯小刚找*演了《我不是潘金莲》,他演法官贾聪明。

他的较劲儿,能抬戏。所以,这才是那么多大导演都爱用*的原因。

昨天,*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问题:作为演员,演电影和演电视剧有没有不同?

他基本上,把我前天写的*演《麻雀》是不是对电视剧水土不服。。那个问题,回答了一遍:我怀疑*有替身,前一秒还演技上天,下一秒就摔进泥里

*的知乎答案写得很长,我摘了一段:

电影,是为电影银幕服务的,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的放大,再加上观影的环境是封闭的、黑暗的,观众的投入度更强,于是,电影里的表演就要格外的谨慎,严格按照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执行。观众可以接受的尺寸又是什么呢?生活的尺寸,或者符合生活尺寸的,艺术化的尺寸。

电视剧和电影的表演平台,是摄像机和摄影机的镜头,镜头又分不同的景别。全景,演员可以参照话剧的表演尺寸,进行肢体和语言的适度放大;中景,演员就要回归到生活化的表演尺寸;近景和特写,则需要演员在生活化的基础上,适度的缩减尺寸。举个例子:话剧中的吃惊,也许猛地站起身是合适的,在镜头里,如果是近景,你猛地站起身,就“出画”了。所以从技术层面上讲,影视剧演员,是为镜头表演的,尺寸必须在镜头的方寸之间,让观众看着舒服。

影视剧全是近乎实景的拍摄,追求的是真实,通过真实,引导观众进入一场梦境般的观赏体验,以尽可能真实的情绪感染观众,力求与观众同喜同悲。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都可以达到这种催眠的效果。因此电视剧的表演尺寸很小,尽量靠近生活,而电影,我们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的电影,在上述全部的现实主义表演行当之中,电影表演的尺寸是最小的。在电影里表现吃惊,也许,只需要眨一下眼睛。

这就解答了*在《麻雀》当中的表演总是波澜不惊一脸面瘫的原因:用演电影的尺寸,去演电视剧,用小siz去适应大siz自然不行。

*喜欢研究表演,也从文字上研究。他在话剧团看了多个剧本,自己也写剧本,师从高满堂,还在《剧本月刊》上发表过,他曾经“一个人写到半夜,一边哭一边跪着写。”

前两年,还写了本书《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没上自己的正脸,用了张大背影做封面,颇有点“任人评说”的味道。

这本书花了7年,写了29万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演员出书。

有人看完这本书,说*让他想起了星爷。小人物的落寞和愤懑,他总能最恰当地表现出来。

所以,*说自己是个“只不过能写一点段子的影视剧演员”,别的干不了,比如“去娱乐节目去秀”,还是自谦的。

文青十足。

我看见影迷很喜欢晒*的字,字好,已经成为文青标配了。这是他写给“*吧”的字。

很少听见男演员把自己比作猫,*就是。

他爱猫,家里养了六只猫,他说自己像猫,喜欢跟这个世界保持一点的距离。除了演戏之外,他不愿意跟娱乐圈发生什么联系,更不擅长对媒体打交道。

“我永远不会把我的私生活晾出来,以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

使劲拍戏,平常生活,这是*的方式。

被平凡的长相,困住了影帝般的内在那么多年,*说自己早就认了,认了比较重要。

“我知道我长相方面有一定不足,有不足应该努力改正,但这改不了。反正总不能要求每个角色都又高又帅,总得像我这样的人来衬托吧,总得有像路人的人来演戏吧。帅不帅不重要,我负责深层次的内心,我认了这事,认了就比较快乐。”

靠脸吃饭,越老越掉价。靠本事吃饭,越老越矜贵。

像*这样的演员,总是存在你的视野里,平常存在感不强,但忽然有一天!咦!他已经牛掰成这样了!

总有人感慨:*怎么还不红?但我觉得:*的好时候,在后头。

“深圳文艺复兴”为头条号官方签约自媒体,精心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