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颠覆你认知的苏联电影邪力乱神,打怪兽,火 [复制链接]

1#

-年代的苏联,艺术创造者们拥有一些独特的生存空间,他们在看似不可能的氛围下,创造出了一些怪奇又好玩的东西。放到今天,这些作品也毫不逊色。

1.果戈里小说中的巨型怪兽

年,虽然斯大林时期的宗教*策已经不复存在,但勃列日涅夫对宗教事务的高压态势,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碾压异端。

可是,就在这一年,被认为是苏联时期唯一的一部恐怖片问世了,它就是根据果戈里年写的恐怖故事《邪灵/Viy》改编的同名电影。没错,就是中学课本里面的俄国文豪,果戈里。

《邪灵》能够冲破文化审查,在内容和立意上的确也是下了一翻功夫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乌克兰哥萨克民间风情,唯美诗意的画面构图,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内容。

电影中的女主角由苏联美人NatalyaVarley出演,她在片中的造型绝对可以进入世界恐怖片史的最美女*Top10。

苏联好姑娘造型的NatalyaVarley。

她的眼神确实挺勾*摄魄。

Viy中的女*造型。

前面的大段篇章都是在做小说式的铺垫,真正的重头戏,是最后邪灵大闹的十几分钟。一切与恐怖无关的元素被彻底抛开,果戈里小说里描述的那些妖魔*怪悉数登场。让观众心惊肉跳的惊悚镜头,终于在苏维埃的电影院里肆虐开。

群魔乱舞的最后战役,年轻的教士终于倒在了恶魔的法力之下。

在《邪灵》中,恶魔之王Viy就是果戈里创造出来的虚构形象,它取材于斯拉夫的民间故事。这个眼睑拖地的恶魔,有能看穿世上一切事物的能力,在电影中,只要与他对视过的人,都是必死的下场。

电影中的恶魔Viy,虽然有点像特摄片里那种纸糊的怪兽,但也足够把苏联人们吓一大跳。

上图是年,基于果戈里故事插画版的Viy,长长的眼睑让人想到异形里那开膛破肚的突刺。

从这个角度来看,果戈里可以算得上恶魔类IP的一个开创者。

果戈里对民间传说这种下层神话的痴迷也可以延伸到他对“恶魔学/Demonology”热衷和他性格中狂放不羁的一面。

2.火星女王艾丽塔

这是一部年苏联拍摄的黑白默片,根据阿·托尔斯泰(不是那个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就是之前中学课本上会提到的名著《苦难的历程》的作者。写话剧,写历史剧,当记者采访纽伦堡惨案,然后还写了这部带有很强*治隐喻的科幻小说Aelita。

当时这部电影在彼得堡首映时,现场钢琴配乐的人,正是肖斯塔科维奇本尊。

从内容上来考量这部电影,它的意识形态功能其实远超过科幻属性。

电影讲述了一群苏联人坐火箭到火星,然后在遥远的星球上干革命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很复杂,叙事手法和拍摄上的创意都不错,但对那时候的热心观众,乃至如今的考古观众,电影的最大看点,还是在整个布景设计,以及人物着装上。

这时候苏俄艺术家脑子里的外星人形象,多半受了未来主义和结构主义影响,外星人更像是一个被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来自未来的人。而非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体。

这部电影的设计师是俄国著名艺术家,AleksandraEkster/亚历珊德拉·埃克斯特。

机械美学配合火星女王的三枚乳房的设定,估计构成了不少人当年的上天入地闹革命的幻想。

这应该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关于太空旅行的大电影,所以它的历史地位非常高,对后来的多部佳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年的电影《大都会》。

未来主义对于宏大叙事来说,既表达了实用的美,也拥有前卫的美。

影片结尾,被压迫的人民和警察有一场大混战,非常有机器人大战之感。火星官兵的衣着,有点古罗马士兵海扁铁甲威龙的意思。

对了,后来还有一款著名的苏联产老式合成器,是以Aelita命名的。

3.蓝眼睛和苏联两栖人

电影估计好多人小时候看过,尤其对电影里男女主角深邃的蓝眼睛印象深刻。这部年的电影名叫《Человек-амфибия/两栖人》,一个像童话似的科幻片,讲述了一个在阿根廷海边的故事(但其实是在阿塞拜疆拍的)。

里面的人物角色都相当脸谱化的,行为动机和表达方式都是绝对的爱憎分明,一上来就能让观众分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男女主人公凄美的罗密欧朱丽叶式的爱情故事,挺让人感动的,尤其是对于它的主要受众青少年群体——碧海蓝天的真挚爱情,谁不想要体验一下呢?

电影中唯一的科幻元素全部来自于男主人公,一个背上被科学家移植了鲨鱼鳍的男孩。不过从这个造型上你就可以看出来,几乎没有什么特效化妆,完全是道具服在起作用。

男女主人公迷人的蓝眼睛,正是刻板印象中海边的美丽少男少女应该拥有的模样。

这部中规中矩的片子当年在票房上特别成功,有超过6千5百万苏联人看过这片,可谓是经典之作。

电影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跟很多以美人鱼为核心的海怪类电影相比,苏联人大胆地运用了男性角色来演绎美丽善良的人鱼,有可能是受了斯拉夫传说中的经典水怪的角色影响。因为在斯拉夫神话中,那些水怪的角色都偏男性化。

比如这个叫“Vodyanoy”的怪物,就是男性设定,他和美人鱼有类似之处,有一条鱼尾,浑身被鳞片覆盖,裹缠着水草和泥巴。他们的眼睛像煤炭一样燃烧,如果你不小心被他们拖下水,就会成为他们在水中的奴隶。

他们活动于水中,喜欢在水中翻滚并且扒在浮木上漂流。当你见到他们的时候,最好尊敬地叫他们一声「老者」,否则会触怒他们,导致堤坝和磨坊被捣毁。

4.异星漫游与怪兽

年,苏联拍出了一个超高水准的特设电影《ПланетаБурь/风暴星球》。它同样是根据一部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宇航员去一个神秘行星探险的故事。有影评人考证,说后来库布里克拍《太空漫游》的时候,还参考了这片,从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这部电影中一条隐藏的线索,就是跟人类相似的一个远古文明的遗迹,片中的许多危险也都来自于此。比方说,在宇航员们刚降落的时候,一个队员就被巨型食人花一样的生物给抓走了(后来被救,没死)。食人花拥有章鱼一样的触手,然后会想变色龙一样跟外围的岩石颜色融为一体。在片中,它的设定也是一种奇怪生物,而非植物。

另外一些奇怪的生物,都是类似于恐龙一样的东西,梁龙、翼龙、以及小型霸王龙,纷纷登场。

不过这里面的霸王龙,就是穿着道具服的演员扮演的,他们只能一跳一跳僵尸跳,扑向宇航员。

宇航员潜到水底,发现了怪兽化石的眼睛处,隐藏着一颗红宝石。

野外的的布景在本片中是一大亮点,所有岩石、峭壁山丘、海岸等,都是真实的,具体的取景地在哪里还不知道(很有可能是在勘察加)。中间的是有情有义的机器人同伴。

一行人在峡谷的独木桥上通过。

遇上火山爆发,机器人舍生取义,救了两名同伴,然后自己葬身在岩浆之中。

影片结尾处,一个强烈的暗示。先前队员无意中收藏的一块石头中,竟然藏着一个人类般模样的头像,一个白衣女子的身影也倒映在水面,跟在这个星球上偶尔会听见的塞壬般的鸣叫声(其实是特雷明琴的配乐),交相呼应。

5.天马行空的宇宙奇幻之旅

年,又一部让人惊叹的苏联科幻电影《Отрокивовселенной/少年太空游》,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太空和外星球的探险经历。

在设定中的一个遥远的星球,人工智能已经统治了原著民。人工智能同时推行了一套措施,来抑制人们的情感和情绪,因为这些东西被人工智能认为是不必要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类文明,因为缺乏了情感,人们也不再繁殖后代,人口也在逐渐减少,在灭绝的边缘。而那群前来探险的年轻人,就是这些原著民的救星。

片中最张狂和令人拍案叫绝的造型设定,就是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刻画上。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后面有不少电影以及艺术创作从这里吸取了灵感。

尤其是这个刺头,跟80年代的恐怖片大作《猛*追*》,有很多共通之处。没准克里夫·巴克还真是受了苏联人的点拨呢?

我特地去查了下,这部电影的艺术设计团队都什么背景,其他人在历史上都没有明显的特别之处,记录很有限。倒是服装设计师,克拉苏林,是一位掌握许多门派武术以及各种气功的大师,曾经还在年来中国参加武术大赛,拿过一等奖。

文字:吴鞑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