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冯小刚用情怀和流水账,证明了自己的平庸丨 [复制链接]

1#

临近月底,贺岁档的气氛越来越浓。

一个往年在这个档期的常客回归了。

上周点映看完他的新片,有些话必须掰扯掰扯——

只有芸知道

OnlyCloudKnows

没错,冯小刚有段时间没出现在贺岁档了。

这次回归,他选择了一种低调的方式。

理由嘛,都懂。

今天*药君不想去扯那些场外的花边儿和八卦,只想纯粹聊聊这部新片。

先来说说我对《只有芸知道》的整体印象吧。

两个字形容:内敛。

是的,这是冯小刚近几年推出的难得能在情绪上做到内敛的作品。

和以往他擅长的伴随辛辣讽刺的京式幽默,以及大开大合的煽情套路不同。

这次的新片,在情绪上做到了极大的克制。

影片的内容特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说的是在新西兰打拼的一对中国夫妻,在海外经历辛酸别离的故事。

内容简单,但背后的素材却不那么简单。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的点映,或者了解过电影先前放出的物料,应该知道它取材自真人真事。

冯小刚此次选取的素材,是他的亲密战友兼同事。

▲张述(左)和冯小刚

处理朋友的感情经历,选角环节当然不会马虎。

主演阵容上,冯小刚请来《芳华》里的两位老相识,*轩和杨采钰。

据说,*轩的这个角色还挺抢手,陈道明和葛优此前都想演。

但考虑到*轩的年龄和故事中展现的时间宽度最搭,后来还是定的他来演隋东风。

在演员靠谱的情况下,关于演技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正常发挥。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只有芸知道》不算烂片。

但通篇看下来,平缓叙事带来的乏味却分外真实。

这种乏味,让我想起了6月在SIFF影展单元看过的阿莫多瓦新片。

同样是根据私人经历改编而来的作品,两部电影都存在同样致命的硬伤:

过多私人记忆性质的影像片段,消解掉观众和影片的共振。

▲痛苦与荣耀

从故事结构上来看,《只有芸知道》大致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

影片开场以隋东风的妻子因故早逝为背景,快速闪回进入到二人早年在新西兰餐馆创业的阶段。

在这个部分中,冯小刚削弱了故事的戏剧化程度,转而追求一种更接近生活的语调,讲述了隋东风和妻子在海外遭遇的苦辣酸甜。

好的部分是,中间偶尔穿插基于文化差异的笑料,让你仍能感受到导演固有的幽默细胞。

不好的部分是,处理得太过波澜不惊。

冗长之余,一定程度上,你甚至可以把影片的前半段理解为“爱护动物的宣传片”。

没错儿,就是预告里那只狗,它成为故事前期两个主角的重点关照对象。

其实影片前半段的内容非常简单,说的是夫妻俩在海外打拼如何如何不容易。

身处异国他乡,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让两人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新西兰分外孤独。

这个时候,爱犬的到来帮助二人改善了每天家庭-餐厅两点一线的生活。

可不幸的是,狗子中途患绝症离开,这也为后来罗芸的类似遭遇埋下伏笔。

就是这样的一段内容,导演讲了整整1个多小时。

配合上新西兰的风光和他们与外国演员的互动,实际观感如何呢?

来瞅瞅看过的观众怎么说的吧。

慢节奏的叙事无可厚非,慢得有味道才考验导演的硬实力。

其实看完《只有芸知道》,能明显感受到冯小刚追求生活质感的初衷。

在当初的采访中,他也表示过,这是一部纯粹用现实主义带动人性至真至善的一部作品。

不可否认,近几年抛弃掉功利心思的冯小刚,作品的风格和技法也的确越来越个人化。

无论是号召年轻观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