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m.39.net/news/a_5291513.html今天上午听了我校初三宋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应该说,宋老师的课堂非常流畅,知识点的把握也非常准确。考点明示、目标定位、问题呈现、概念明确、方法指导、拓展训练,环环相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宋老师的进步和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复习课该如何上一直是很多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我们经常通过大量的练习、零碎的方法点拨指导来完成一节复习课,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思维。
复习课,我认为首先应该具有原点思维。在梳理知识点时要回归教材,宋老师通过教材中涉及到对比手法的内容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故乡》《我的叔叔于勒》都是非常好的例子,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变色龙》《范进中举》《邓稼先》等文章。这些文章是学生知识体系的底层建筑,通过回顾、思考,学生更容易建立自己对对比手法较为系统的认知。因此,一轮复习的教学务必要回归教材、回归原点。
复习课尤其要重视回归概念。这堂课有以概念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注重概念、事实、技能,以获得对学科内容的概念性理解。宋老师在课堂初始阶段明确对比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的总结值得商榷)并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内容进行解读,把主题和事实作为达成深度概念性理解的工具,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并形成技能。
复习课更要回归学生的学。宋老师通过学生问题的呈现,利于学生意识到在理解文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在当堂训练中能让学生进一步展示自己的答案,会让学生发现自己对问题的修正及仍存在的问题,课堂的实效性可能会更强。
复习课要有整合的思想。整合是一种认知过程,它意味着学生超越了某项学习的事实性内容,并在概念性层面纳入自己的思想。宋老师呈现学生已学过的文章,这是一个初步的整合过程,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一下,完全可以将初中教材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典型文章梳理一下,再增添如《变色龙》《范进中举》《邓稼先》等文章,这样,学生的思维在回归教材时扎根会更深一些。
复习课还要有拓展的思维。本节课是品析记叙文中的对比手法,我们是否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去梳理关于已学过的文言文、古诗中对比手法,例如《愚公移山》《周亚夫*细柳》《春望》《回乡偶书》等,这仅是我的一点建议。
复习课要回归文本。张涛主任在报告中提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我认为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年版)中提到“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是指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在这方面,我们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加以重视。新授课要重视精读,复习课要对典型文章进行精读指导。
同时,课标指出,学生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来互通有无,加深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节很好的复习课的案例,我们在思考和探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