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段,我们除了为发疯的范进感到可悲可怜之外,更被胡屠户的势利功利可笑可叹。胡屠户是这段故事中一个最具喜感的人物,他的形象无比鲜活生动,丝毫不输于主角范进。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范进更典型,他代表了人群中的大多数,以夸张的方式再现了人性的真相。
胡屠户看起来很可笑姿态很难看,可他的身上藏着的是每一个成年人的世故与人生:有一份庸俗势利,有一份刻薄凶暴,却也有一份朴素的善良。人到中年再读胡屠户,我们其实感同身受。
胡屠户的骄傲
那一天,已是54岁、花白胡须的范进考中秀才回到家——他已经连考了30年,实在是辛苦不易。这时他的岳父胡屠户登场了。他“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一见,连忙向老丈人作揖。胡屠户一边大咧咧地坐下来,一边说道: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个现世宝,穷*,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了个酒来贺你。”
胡屠户虽然是来祝贺范进的,也确实带了美酒佳肴。可这话说得太难听了,骂女婿是“现世宝”“穷*”,并且声称他之所以考上了秀才,是因为自己的积德福报。
然而范进听了,不仅并没有表现出一点不满,还“唯唯连声”。除了人穷志短之外,大概胡屠户说的是实情,在过去的几十年岁月中,胡屠户没少帮衬女婿一家,他们才能过得下日子。所以,范进不能不对胡屠户毕恭毕敬,那也是一向仰仗于人、始终有求于人的必然态度。
胡屠户继续教训范进:
“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了体统来。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的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屠户的职业虽然也不算多高,但起码吃穿不愁。每个时代都是嫌贫爱富的,各有鄙视链。能吃饱饭的胡屠户自是看不上那些做苦力、过更穷日子的人。不过范进考中了秀才,已经算是知识分子阶层了,他口中虽然不服软,内心也是唯恐范进看不上自己的,所以才有这一番话。
不过胡屠户虽然嘴上尖酸刻薄,可心肠还是不错的。他没有只顾自己吃喝,而是招呼范进母亲和自己女儿也来上桌: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来,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他也是寻常百姓,别人的辛苦不易,他也是看得到、心生怜悯的。一顿饭吃完,胡屠户很尽兴,他
“喝得醉醺醺的。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胡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这番对胡屠户的描写实在太精彩了,简直就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呼之欲出,实在可以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登场相媲美。
胡屠户的冷静
范进考了三十年秀才,才一朝得中,顿时增添了无穷自信心。不久便到了乡试的日子,范进又打算去考举人。因为没有盘缠,便来找胡屠户商议。所谓“商议”,就是借钱——看来此前范进没少找过岳父帮忙。无奈,刚刚还来祝贺他的岳父一听便大怒,给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他骂范进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不要不自量力,他能考中秀才不过是因为考官看他老——胡屠户说得没错,主考官周进还真是被范进年迈潦倒的样子打动,想到了当年屡试不第的自己,才一念恻隐,多看了几遍他的文章才录取的。
他骂范进不看看自己长得什么模样,“尖嘴猴腮”,怎么可能有当老爷、做举人的命?胡屠户一通谩骂、过足了嘴瘾之后,还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磕西北风!”
胡屠户虽然日子比范进过得好,但挣的也是辛苦钱,他觉得范进要去考举人,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完全是浪费钱财的行为——我们不能怪胡屠户,明清时代考举人确实不容易,比现在考上大学还难百倍。胡屠户是冷静清醒的,他不愿意范进好高骛远,承诺帮他找个私塾教师的工作,安心过寻常百姓的日子。我们的胡屠户虽然嘴损了些,其实还是有人情味,还是顾念女儿女婿一家的。
胡屠户的谦卑
万万没有想到,不听话的范进再次应考,竟然福星高照中举了。
得知范进中举,正在卖肉的胡屠户忘记了自己之前对范进狗血喷头的大骂,不忘也没关系,那毕竟是自己的亲女婿是不是?他又一次高高兴兴来了,身后带着伙计,“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庆贺女婿中举。
谁料范进受不了这喜讯刺激,竟而发疯,千辛万苦即将到手的富贵眼看就要成空,实在是太让人崩溃了。幸好,有人出了个主意,最终还是胡屠户解决了问题,他的一巴掌终于将这位新科举人打回了清醒状态。
范进已经实现了阶层逆袭,打完范进的胡屠户害怕了,“只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随后越想越疼,觉得自己打了天上的文曲星,菩萨降罪了。他开始在旁人面前不住口地夸范进,他再也不是那个尖嘴猴腮的模样了,而是“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吹嘘自己慧眼识人,为女儿选中这么一个好女婿。
在范进面前,从前趾高气扬地胡屠户立刻变得谦卑讨好起来。眼见范进的衣服皱了,他“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时回。”张乡绅来拜访范进,胡屠户立刻“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生怕自己的形象上不了台盘,给女婿现眼。
胡屠户临走,有了钱的范进送给他六两银子,胡屠户口中推迟,动作却是:“把银子搁在手中,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范进不肯,他“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然后又恭维了范进好几句,拿着银子,“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这番前倨后恭、势利功利的对比实在是太鲜明、太有趣了,胡屠户简直就是一只中国古代的“变色龙”。
同是市井凡俗人
胡屠户的表现固然可叹可笑,却也一个凡俗小人物真实的人生。他虽然对落魄的范进颐指气使,但还是真心帮助女儿一家人的。所谓“刀子嘴,豆腐心”。相比范进这样的“伪君子”(范进中举不久母亲去世,在一次宴席上,他看着人家“银镶杯箸”的餐具,迟迟不动,说是自己要守孝,让主人很发愁,担心饮食也不吃怎么办。不过很快,范进便“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胡屠户是“真小人”。他喜怒随心,并不矫情虚伪,也不怕前后矛盾,其实也是挺可爱的。
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称为“世态炎凉”,其实,又何尝不叫“人情世故”?
胡屠户的形象有着戏剧性的夸张,可其他人也差不多。得知范进中举,不用人招呼,他的邻居们都主动跑来帮忙,“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我们相信,这些邻居们是真心为范进高兴,真诚表达贺喜之意,可同样也存了一份趋炎附势的心思吧?谁知道呢?万一以后能用得上呢?
胡屠户如此,范进的邻居如此,便是我们,也是这般吧?
嫌贫爱富、趋利避害、功利现实,是人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隐秘心思。同是市井凡俗人,相比胡屠户,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从古至今,范进中举不常有,中举后发疯更是罕见,而平庸可笑的胡屠户,才是我们人生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