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最霸气导演刷屏他把吹过的牛变成现实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402153973420&wfr=spider&for=pc

让人四年等一次的盛况有什么?

世界杯?奥运会?

其实除了这些,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

值得等的,还有姜文的电影。

这两天,

他的新电影《邪不压正》正在火热上映!

说起姜文,

就会联想到他身上的许多标签,

比如才华横溢,比如行事乖张,

但他却说,

人们认为的一切对他都是误读。

今天,

我们就来说说真实的姜文!

年,他生在河北唐山,

父亲是老兵,参加过 ,

母亲则是一位音乐教师。

他从小就行事霸道,性格刚直,

干了什么淘气的事,

不遮不掩,全摆在明面上,

经常被妈妈抓着臭揍一顿。

姜文、姜欢和姜武

10岁时,他随父母搬到北京5号大院,

那时的大院孩子可不简单,

马未都在空*大院,

葛优在北影大院,

王朔在*委训练总监部大院,

还有王中*、王中磊这对华谊兄弟。

而他有个同班同学叫英达,

也就是后来宋丹丹的丈夫,

《我爱我家》的导演,

拥有极其显赫的家世。

他和英达成天玩在一起,

学抽烟、弹吉他、唱苏联歌曲......

那时,他就已经展露出强大的表演天赋,

他能把英达父亲英若诚,

演的《茶馆》台词倒背如流,

模仿起语气来连英达都得蒙。

这哥俩儿还跑到学校传达室打恶搞电话,

打给谁呢?给北京电影制片厂。

哪个演员接电话,

他就背上一通对方说过的台词,

由于模仿得实在太像,

把对方吓得直接挂断电话。

他还化妆过干部,假装过老头,

忽悠过投诉他跟英达扰民的住户,

弟弟考砸了,他就扮成家长,

大摇大摆地给弟弟开家长会。

姜文姜文,

多少人误读他的名字,

以为他文质彬彬,多愁善感,

其实他贪玩,好奇心十足,皮到不行!

高考那年他落榜了,

而英达后来居上努力考上了北大,

但姜文并不感到失落,

也想不明白上大学的意义,

可英达希望好朋友能上,

就鼓动他去中戏应考。

在重要的面试环节,别的考生,

纷纷朗诵“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他却来了一段契诃夫的《变色龙》,

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中戏教授张仁里说:

我在以前的历次招生考试中,

没遇到过敢念契诃夫小说的考生,

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没有内在的幽默气质,

契诃夫作品的风格是很难把握准确的。

而且他长相老成,

20岁就有50岁的沧桑,

身上带着一种自然而高级的幽默感。

中戏表演系级合影,姜文和吕丽萍

在中戏时,姜文很引人注意,

身边许多同学都“人云亦云”,

他却敢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

遇到不懂的,

他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

连教授张仁里都忍不住感叹:

我从没遇见过姜文这样的学生,

但正是因为喜欢琢磨,

姜文的才艺突飞猛进。

走上舞台,他演谁像谁,

李碧华评价他的演技特色是“无形”:

“你根本不知道他的形象。

如张白纸,上什么颜色是什么颜色。”

一次演话剧,吕丽萍演他老伴,

剧本上写着他要叫吕丽萍老伴,

他却觉得别扭,按照他平日的观察,

老夫老妻之间很少叫老伴,

于是,他把老伴二字改成“我说”,

自然亲切,一下子就拉近了观众的距离,

大家都惊叹他这是神来之笔。

多少人误读他这个大院子弟,

是靠背景关系才能当上演员,

却不知他有着脚踏实地的真才实学!

之后,他的演员生涯十分辉煌,

起点就已经是常人难及,

22岁演溥仪,23岁飙戏刘晓庆

……

很多演员专演一种角色,

什么皇帝专业户,妈妈专业户,

他却喜欢演从没碰过的角色,

有人对此疑惑,不禁问他:

“你演之前那些人物,

是手到擒来的事,为什么不演?”

他淡淡回答:

“你们已经料想到我能演好这样的人物,

那就没意思了。”

姜文饰演的溥仪

姜文和刘晓庆

更与众不同的是,

一般来说都是演员怕导演,

可导演却怕极了他,

因为他太喜欢提意见了!

他成天拿着剧本在那反复琢磨,

他觉得,既然是拍电影,

那就应该尽量拍好啊,

逻辑明显有问题,可以改进,

那为什么不去把它拍得好一点呢?

有次,陆川导演,

都被他气得躲在墙角哭了,

很多导演都感慨:

“演员身份的姜文很危险,

很多导演拿他根本没有办法。”

年,电影《红高粱》问世,

荣登多个国际大奖,

成为那个时代绝对的经典!

红高粱剧照,左起: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在《红高粱》拍摄时,

多次传出导演张艺谋跟他不合的新闻,

两人在片场是天天吵,

吵角色,吵道具,结果,

吵成了亚洲首部入围金熊奖的国产片!

张艺谋虽然和他吵,

但十分欣赏他,在接受采访时,

对他这个男主角是大夸特夸:

“姜文给了我很多帮助,

包括他对戏的设计,

在表演方面达到的东西。

在表现《红高粱》中那种,

张扬生命的活力,蓬勃的热情,

义无反顾的那种勇敢精神方面……

他居功至伟。”

多少人误读他,

提意见、改剧本是霸道,

却不知他之所以斤斤计较,

是为了将事情做到极致,

带给观众最诚心诚意的作品!

年,

他到香港宣传《大太监李莲英》。

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问他:

“中国这么多导演,哪个优秀?”

他回答:“现在没有,以后有。”

对方好奇了:“谁呀?”

他只回答了一个字:

“我!”

在场的人都没当真,

以为他不过是豪言壮语,

一笑置之,

毕竟那年他才28岁,

还没有导过一部电影。

年,王朔给他,

送了本自己写的书《动物凶猛》,

他一读就感觉其中的大院故事,

像针管一样扎进皮肤滋出血来,

激动的他通宵未眠,

捧着书躲在被窝里看个不停。

之后他躲在6平米的小屋子闭关,

把6万字小说改成了9万字剧本,

写下部队大院那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可电影开拍后,

他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经验不足,

投资老板还跑了,

他只好到处借钱赊帐,跟人借机器。

尽管没钱,可他却依然要求完美,

为了拍一张传神的照片,

能连续拍下张,

然后再从中挑选一张。

为了做好一双绣花鞋,

他让工作人员跑了几个省,

制作成本甚至超过了一辆汽车。

周围人见他的电影迟迟都没拍完,

嘲笑他片名《阳光灿烂的日子》,

该改成《大约在冬季》了,

总之,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

磕磕绊绊,直到年,

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才终于上映了,

结果出乎意料,震惊了海内外!

它以万票房,

打败《狮子王》、《真实的谎言》,

成为中国年度票房冠*,

几乎拿遍了台湾能拿的所有电影奖项,

美国《时代周刊》票选全球十大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居然名列第一。

多少人误读他是狂妄,

却不知他是真有本事,

28岁说过的话,

32岁这年他就实现了!

姜文(中)与主角宁静(左)、夏雨(右)

之后他又拍了《*子来了》,

再一次名声大噪。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

他翻了50多部关于抗日的书,

影片光剪辑就花了快一年。

他还是个细节控,

比如拍日本*子必须找中学生,

因为当年那三八大盖枪是1米68,

老照片里,刺刀都比日本士兵高

要是随便找个演员都比枪高,那太假了。

有人说他这样太傻,

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在意,

到底日本*子比枪高还是比枪低啊,

拍个戏哪有这么多讲究,

他却反驳道:

的确有些东西,

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什么。

但深层次的影响力和代入感很重要。

参演*子的香川照之说:

我合作过的导演里,

最疯狂的就是姜文,

他是最棒的导演。

当你是个成人了,

你就得放弃很多你的想法愿望,

他却还是一个孩子,坚持自己想要的。”

而《*子来了》上映后,好评不断,

电影处处都透着黑色幽默,

却让观众们真正感受到了,

日本*人的狡猾和残暴,

他说他拍这部电影还有个目的,

就是改变人们一直以来,

对抗日的一些误解。

有太多的抗日片宣传“全民皆兵”,

好像每个中国人都是*人,

可这些电影也成了日本人,

掩盖当年屠杀中国平民的把柄。

但这部他精心打磨的电影,

一播出就被禁了,

他也被处分五年不能拍片,

至于原因,粗略地说就是:

没像以前的片子一样,

把*子往死里骂,

把村民往死里夸。

而面对这样的境况,

他只是轻松地歪嘴一笑,

对他来说,

拍十几部轻松赚钱的抗日神剧,

都不如赔钱拍一部《*子来了》。

年,他拍的《让子弹飞》,

再次红遍了大江南北,

七亿多的票房,年度第三的排名

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我就是要,站着把钱挣了。”

其实这也是姜文的写照,

他本来可以凭这部电影赚更多,

可他拒绝了许多广告植入,

保留了电影的艺术性,

他是真的站着就把钱给挣了!

20多年过去,

姜文才拍了几部戏,

往往都是四年一部。

他本可以不用这么累,

但他非要这么做,

在收视率,票房决定一切的社会,

也只有他会说:

“千万别把观众当傻子,

以为人家是稀里糊涂的,

不是。观众厉害着呢。”

也只有他会说:

“天天想着接地气,掏人兜里的钱,

人家进步着,回头一看,

孙子,你当时给我拍什么烂电影看,

你这人不靠谱。”

他只希望将来有一天,

那些看不懂他电影的人,

随着岁月流逝能明白他的电影,

能发现他的电影依然值得一看,

然后说一句:老姜真对得起我。

多少人误读他,

太过苛刻,太过认真,

不懂享受,跟自己较劲,

却不知他是凭良心拍电影,

在他心里,

电影是无比神圣的,是不容糟蹋的!

张艺谋说,

姜文绝对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

著名小说家严歌苓对鲁豫说,

自己最想合作的导演是姜文

大名鼎鼎的李安导演说:

“姜文的才气远高于我。”

王朔是这样评价姜文的:

“中国需要这么个人。

有他在,我们才好说,

本大国电影也不都是行活儿。”

而姜文自己却说:

我没想装逼,我只是喜欢真实!

他曾对冯小刚讲了一番话,

让冯小刚出了一身冷汗:

电影应该是酒,

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

你拍的东西是葡萄,

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

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

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

另外一些导演明白这个道理,

他们知道电影得是酒,

但没有酿造的过程。

上来就是一口酒,

结束时还是一口酒。

更可怕的是,这酒既不是葡萄酿造的,

也不是粮食酿成的,是化学兑出来的。

又一个四年过去,现在,

他携新电影《邪不压正》归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

他带给我们的不是白开水,

而是一坛美酒,

要与我们观众同醉!

他是一位负责任的艺术家,

一个特立独行的的中国人,

一个有着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导演,

他已经无疑成为了,

中国电影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也是许多人对中国电影最后的期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