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契诃夫小说变色龙这种人生信条,最终会 [复制链接]

1#
甲氧普林 http://m.39.net/disease/a_9404732.html
甲氧普林 http://m.39.net/disease/a_9404732.html

“趋吉避凶”本是人之常情,人们都喜欢喜、善,而不会有人喜欢恶难。在古代更有“趋吉避凶,儒者之事”的说法,当然古代的这种说法多是针对高阶层次的人。

如*事统领,要率领*队打胜仗、减少人员死伤;又如一个地区首席执行官引领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一个大的环境下,从高阶人群层次回落到基层人群的职场打拼、在社会中摸爬滚打的人们来说,“趋吉避凶”更是让人心生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它有着自己丰满的血肉,甚至有时显露出筋骨,还有些人的另类“多面性”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俄罗斯小说巨匠契诃夫的笔下,短篇《变色龙》小说中,在警监奥楚蔑洛夫的人生信条“趋吉避凶”的理念下,却为观众展现了非同凡响的精彩戏码,刷新了“脸皮”厚的新高度,而且还不遗余力的为自己树立高大的公正形象。

事件发生在集市广场,首饰工匠赫留金在店铺中,被来历不明瘦弱矮小的狗咬到了手指,事发时刚巧被路过此地的警监奥楚蔑洛夫和他的副手碰到。

于是,在场的吃瓜群众见证了警监奥楚蔑洛夫高超的“语言艺术”,来回拉锯扯锯、反说正说都能说出他重新判定的道理。

为什么警监要反反复复作出重新的判定呢?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只因为这条狗的主人有可能是日加洛夫将*。

苦主首饰工匠赫留金举着被狗咬到留着血的手指,向警监奥楚蔑洛夫指诉,而后得来了六次的判定结果:

奥楚蔑洛夫看着瘦弱矮小的狗露出惊恐的眼神,由此想到这就是条流浪狗,或是一个普通人家偷跑出来的狗,人总比狗要尊贵。

第一次判定:弄死这狗,找到狗的主人,进行处罚。

判定后,警士作笔录调查狗的主人,群众中又有人说到,好像是日加洛夫将*家的狗。听到这句话后,奥楚蔑洛夫浑身发热,似乎太阳燃烧了起来,他将大衣脱了下来,遂改口又作了新的判定:

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一定是原告在“敲竹杠”,我就知道赫留金是个*头。

作出了新判定后,心里踏实了不少,甚至想到由此是否可以抱上将*这条大粗腿,还没等美梦做完,副手警士又否定了这不是将*家的狗。

奥楚蔑洛夫高大公正的形象又回来了,安抚了受害者赫留金,并决定立即处死这条“贱骨头”。于是,又做出了新的判定。

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是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不知是不是流年不利,警士又收回了刚才的话,煞有介事的说到可能是日加洛夫将*家的狗,群众中也有人附和着警士的话。奥楚蔑洛夫突然感觉到天气变得冷了,又将大衣重新穿上。

第四次判定:这么娇贵的动物,用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家去,并询问真相,又将赫留金斥责了一番。

一听到是将*家的狗,品种都变得名贵了,已经不是之前的贱骨头了。

很凑巧,将*家的厨子来到了现场,并否定了这是将*家的狗。话还未说完,奥楚蔑洛夫又变得高大起来并说到,即是一条流浪狗,还是处死吧。

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吧”。

将*家的厨子接着插话到,这是将*哥哥家的狗,他哥哥喜欢这条猎犬。奥楚蔑洛夫神情毫无不适之感,深感将*兄弟二人的情谊深厚,并作出深受感动的样子。

此时野狗,也变得可爱、伶俐起来。并称赞了这小家伙咬人的行为是正确的,做出了第六次的判定。

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

反复无常是小人,可小人还要做出一副高大公正的样子,最终是自己不断给自己挖坑再不断往里跳,最后将自己埋了。

小说的名字《变色龙》,同时还是一种爬行类动物的名字,它的肤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简单来理解,它会随着自己的情绪变化,变成相应的颜色来保护自己。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警监奥楚蔑洛夫的种种表现,就像是爬行动物变色龙的肤色一样,不同的是奥楚蔑洛夫的情绪如何,取决于“将*是谁”,大白是将*,他就会变成白色;小黑是将*,他就会变成黑色。或者说他是谁并不是取决于他自己,而是取决于外界、取决于其他人。

契诃夫曾说过一句话:“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想要检验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强权与利益面前,最能看出自己的内心真正的内容是什么。当看到自己内心真正样子的时候,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坚定真理!

就像契诃夫说的那句话,好钢是不断被重锤敲打去铁屑的过程,其间必定伴随着心灵的痛苦和艰难的抉择。

“小强精神”、“坚定的意志”,这已经是人们熟得不能再熟的词了。但真正落实到人的身上和心头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

汉武帝时期,卫青从最初的附马府家奴崛起到后期的一代名将,开始被皇帝重用后,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后期霍去病的崛起,汉武帝有意培养新人,将之前给卫青的一身荣宠收了回来,卫青仍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心生怨念,仍然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

从卫青走到历史前台到最后的落幕,从他的身上表现出了沉着、淡定,有着自己一生为之努力的坚定信念,在喜与悲的时候,内心中都有着一份坚忍,这才是真正的“趋吉避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