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shishang/20004.html03:02
中澳插画事件发酵不到三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又“变脸”了。
澳总理为何突然又态度大转弯?
与先前的“咆哮”形成天壤之别,在12月3日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记者会上,莫里森竟然向中国示好,表示希望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
他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这对两国都有好处,还强调他的目标是让两国“愉快共存”。澳方将致力于推动两国举行定期、公开的领导人和部长级对话,再次重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态度转变的莫里森,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将其形容为“变色龙”。
许利平指出,莫里森一方面确实受到了澳大利亚国内舆论的压力,数据显示澳洲近百分之四十的贸易和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机会均与中国相关,“失去”与中国的友好,无疑会影响澳洲正常的经济生活。另一方面,在客观事实上,中方展示的是插画,并非照片,莫里森自觉理亏,转而自寻台阶,转移压力。但从外交上来看,这样的行为十分鲁莽、不理智。
值得注意的是,插画事件发生以来,莫里森已经不止一次“变调”:在12月1日,莫里森突然降低调门,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称,插画事件不会削弱澳方对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尊重和感激;他还在*内会议上对议员表示,插画事件不宜再扩大。
澳议会通过新法案剑指何方?
同莫里森态度“变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大利亚针对中国依然动作频频。
当地时间12月3日,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法案,赋予联邦*府一票否决各州与外国*府之间达成协议的权力。
根据法案,如果澳大利亚各州、地方议会或机构,与外国*府签署的任何协议“对澳大利亚的外交关系产生不利影响”,或是“与澳大利亚的外交*策不一致”,外交部长可直接否决。
澳大利亚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