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靓爆镜
天桥上、道路旁、屋檐下,簕杜鹃像瀑布般倾泻而下,满城的花香,层层叠叠,由近渐远,尽情释放出花城广州的天性。
临江大道江岸上盛开着簕杜鹃。
虽然街头常常能见到簕杜鹃的倩影,但这种花其实颇有花趣:新品种多达多种,其中包括了紫、红、橙、白、复色五大色系,花瓣有单瓣也有重瓣,叶片也充满特色,有的叶片是纯色,也有的叶片像撒了金粉在上面似的,呈现奇特的金点色。还有更神奇的“变色龙”簕杜鹃,它的花色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在20天的花期里,初花时呈现偏*色,中花时变为橙色,末花变为淡粉色。
春雨滋润下的簕杜鹃。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实习生石亮浩治摄
事实上,簕杜鹃并非土生土长的“广州花”,而是从新加坡引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良,如今才在广州“发展壮大”,有了簕杜鹃的装点,天桥立体绿化一跃成了全国“网红”。广州的成功之举也让新加坡园林部门感到意外,后来还专门组队前来广州考察,学习取经。
东风东路高架桥簕杜鹃盛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摄
簕杜鹃只是广州引种和栽培万千花海中的一个“缩影”。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主要的港口和商业城市,历史上有许多花卉都“漂洋过海”而来。如今,“落户”广州的花卉中,以东南亚花卉最多。但并不是所有引种花卉来到广州都能“落地生根”,这就需要科学技术的改良才能做到存活。“变色龙”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科研人员在年将其从东南亚引种回广州,刚开始植株很小,科研人员加以培养和改良,让其适应广州气候条件,最终形成大规模“空中花廊”。
这般盛大的花海不只有热闹,还有门道:在养护上,广州在全国率先采用了全电脑控制的滴灌系统。细心的路人可能会发现,在栽种簕杜鹃的天桥上,铺设了滴灌管道和线路,园林部门通过电脑对这些管道加以控制,根据季节设定时间,实现自动桥上滴灌。
绚丽多彩的簕杜鹃
园林科技的进步,让人们与花的距离更近了。如今,簕杜鹃早已经不只是天桥上的绚丽一景,在公园和街道的园林小品,也有簕杜鹃绽放的身影;人们还可以将簕杜鹃带回家,作为小盆栽或者盆景。
东风东路高架桥簕杜鹃盛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摄
“十三五”期间,广州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持续推进花城景观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形成“花开四季、花团锦簇”的城市特色,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正是在养花栽培方面的创新技术和务实态度,加上广州得天独厚的优良环境,花城得以满城花香,公园天桥跃动着丛花之美,大街小巷活跃着赏花之乐,让广州人爱花、赏花、乐花的率真本性尽情绽放,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读者来稿
行走花丛中。读者张嘉平
《魅力花城》读者李正东
《古宅春意浓》读者孙兰摄于广州陈家祠
统筹:梁倩薇
新媒体统筹:崔素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莫伟浓(除署名外)
视频文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凯珅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顾展旭甄志良郑洪达苏俊杰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高凯珅
报纸版面编辑:梁意聆
一图制作: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