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做个丰富的女孩,你
TUhjnbcbe - 2023/7/5 20:29:00

(文/泼妮娃)

你无需寻找真实的自己,也许这是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即使存在真实的自己,你也需要一边发掘,一边创造。

Norealyouinfact,thereisjustacreativeyourself.

不存在真实的你,只存在一个不停创造的你自己。

这就像,人是一种不断流动的物种,像一条河,会不停地根据地形塑造自己的形状。你所认为的真实,或许并不存在。外向还是内向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丰富”。唯一能做的,也只有“丰富”。

这也是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给人印象极为深刻的一点:做个丰富的女孩,你就能战胜任何变化。

1你的性格是否真实?

大概两个月前,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接触了MBTI测试。

简单说,这是一种性格类型指标,是在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划分的8种类型的基础上,由美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扩展成了16种,并因此命名“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根据字面理解,我把自己迅速归纳进ESFP。

接下来到处去了解关于ESFP的知识,边看边点头,内心带着一种“说的不就是我嘛”的欣欣然,心理暗示、对号入座什么都来了,恨不能把ESFP的所有闪光点都当灯泡在头上点亮。

ESFP:外向、友好、接受力强。热爱生活、人类和物质上的享受。喜欢和别人一起将事情做成功。在工作中讲究常识和实用性,并使工作显得有趣。灵活、自然不做作,对于新的任何事物都能很快地适应。学习新事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和他人一起尝试。

你猜怎么着?后来我又在国外一个专业网站做测试,结果我都是INFP。

What!Youkiddingme?

INFP:理想主义,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觉得重要的人非常忠诚。希望外部生活和自己内心价值观是统一的。好奇心重,很快能看到事情的可能性,能成为实现想法的催化剂。寻求理解别人和帮助他们实现潜能。适应力强,灵活,善于接受,除非是有悖于自己价值观的。

(当然真正的MBTI测试包含多个维度,简单自测的方法并不科学也不鼓励。)

这就有点蒙圈了,E和I,一个外向,一个内向,我向来活泼爱笑,脸上像装着超大功率震动马达,曾满世界疯跑(现在也还向往着),怎么能是内向呢?可是这个描述怎么又有点像?甚至还更贴切一点?

不信邪!我向最亲近的亲友求证。他们连连说:你很内向,还不是一般的内向。一个人要进入你的内心很不容易。

这不由得让人大吃一惊。

这也解释了我内心深处的龟缩,不太喜欢交际(呃~以前明明很喜欢啊~那么多2B旅游活动,好多还是我组织的呢),更喜欢探索内心和精神性的东西,以及能一个人枯坐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感到乏味的原因。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做性格测试,瞄瞄周围的同学,平时再内向的,也都在70、80分左右的分值,我的内向程度竟然达到分,可以说当时自己对这个结果是拒绝的,一笑了之,怎么可能!不科学嘛!

按川普式的口头禅:没有人比我更外向了!

我参加社团、参加演讲、参加采访四处出击,能兼职赚钱的活也凑上一脚,到处都能见到我的身影。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会永远这么生猛活跃下去。

那时候,我是绝对不允许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内向者的。

2内向与外向的本质

内向与外向的定义,最早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这也是心理学类型理论中最为著名的划分方式。荣格认为:

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型”的人,他们重视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易适应环境;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型”的人,他们更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自我欣赏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简单说,外向和内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外向:从外部获得能量。

内向:从内部获得能量。

原来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行为的固有印象和他人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评价,竟然可以天壤之别。

后来我发现,很多人也会在自己是外向还是内向这个问题上感到困惑,更不用说其他更复杂的系统。

曾经的所作所为,更像给自己建立起来的一个厚重的玻璃罩,保护自己不被轻易击碎;玻璃罩里的自己,还是安静、倾听、脆弱、敏感、柔软,像某种轻轻一碰就立即收回触角的软体动物。

原因就在于,因成长所需,因生活所迫,需要完成社会性(或者说社会化)这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我们把自己伪装得很外向,以获取更多支撑存活的资源,像许多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一样,不停通过外向扩张获得能量,并无形中以此定义了自己的性格相貌。

由此产生极大的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职业生涯走了很多弯路,也让自己在个人成长或情感生活中无法以更接近真相的方式获得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做回自己,不再像个变色龙似的根据环境伪装自己。用闺蜜的话说,就是“你变得越来越内向,而我变得越来越孤僻。”

说实话,我听了不仅没有感到难过,反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恭喜我内向了,也恭喜你孤僻了。

3内向者优势

美国作家苏珊·凯因(SusanCain)曾写过一本书,叫《安静——内向性格的优势,发挥你本来的优势》,她以《内向的力量》为主题的TED演讲曾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内向的负面认识。这种负面认识很普遍,各行各业都有。

在成长的过程中,苏珊也曾因自己的内向而困扰。

我的安静内向,不应该是一般人应该有的表现。但内心深处我知道,内向才是我真正自在的表现。但多年来,我试图否定我的直觉。部分原因是因为我需要向自己证明自己也可以大胆而果断。

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把自己的性格造型凹得更外向,是环境的需要,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真正出于自己的需要,只是想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我很厉害”,Imnotweak,Iampowerful!(我不脆弱,我很厉害。)很多人因此强烈感受到“人格分裂”的痛苦。

苏珊指出,我们要承认,不仅是职场,这个世界看起来早已成为外向者的天下。我们最重要的机构、学校、工作场所,主要是为性格外向的人而设计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偏见。但事实上,内向者安静的力量,更容易让他们成为卓越领导者。性格内向的人并不需要假装自己很外向,内向的性格也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甘地、罗斯福夫人、比尔·盖茨、巴菲特、爱因斯坦……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是内向。连我们最喜爱的女神奥黛丽·赫本,性格矜持内敛、平易近人却又光芒四射,她曾亲口对记者说:我是一个内向的人。

香奈儿前CEO莫林·希凯,也是个典型的内向型领导者。在她的著作《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中,展露了她如何凭借自己十分内向的性格、“比勤奋更重要的深度思考的能力”、卓越的洞察力、打破规则的好奇心以及女性敏感独特的艺术品味,成为香奈儿历史上最卓越的CEO之一。

苏珊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认识的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内向的人。性格内向的人在更安静、更低调的环境中会感觉到自己最活跃,最通畅,能力最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华的关键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处于适合自己的激励区域。

内向者的优势和潜在竞争力有很多,例如更注重深度、深思熟虑、孤独带来成效、更善于倾听他人的声音、

1
查看完整版本: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做个丰富的女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