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题:藏身网络、走私入境、“绕道”寄递……这些人打着“异宠”幌子非法买卖野生动物
新华社记者
保护野生动物,关系到我国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正全面展开和推进。
新华社记者近期调查发现,面对严格的执法环境仍有不法分子以经营“爬虫类宠物”“异形宠物”等为名,通过网络非法买卖保护类野生动物。
(小标题)野生动物违法交易藏身网络
所谓“爬宠”“异宠”,指与传统猫狗鸟类宠物不同的爬行动物类宠物,多为蜥蜴、龟鳖、蛇等。
“现在经营‘爬宠’‘异宠’的商家越来越多了,但市场很不规范,买卖保护动物、走私国外物种等情况挺常见的。”资深“异宠”业内人士小黑告诉记者。
记者在“异宠”圈子里非常知名的某网络论坛上看到,该论坛内有不少交易帖,标有“专业爬宠批发”“活体零售”等广告语。多名卖家向记者暗示,可交易保护类野生动物。
还有部分交易隐藏在QQ群中。“红鬣苗元/只,今天可发货。”记者联系上一位QQ群中的卖家,对方很快表示可以快递发货。还有一些卖家向记者表示有绿鬣蜥、豹纹陆龟等出售。
据专家介绍,绿鬣蜥、红鬣蜥、豹纹陆龟等野生动物均受法律法规保护,未取得相关资质的个人不得买卖饲养。
记者还发现,在哔哩哔哩等一些视频社交网站上,饲育保护类野生动物“异宠”的视频受到粉丝追捧,起到不良示范作用。不少观众表示也想购买同款动物并在评论区询问购买途径和价格。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热线共受理核查野生动物交易举报案件件,立案件。相关部门正加强电商平台监测,督促下架野生动物交易信息99万条。
(小标题)“异宠”幌子下存在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网日趋严密,但记者发现,在“异宠”的幌子下存在一条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黑色链条”。
——货源。菲律宾“拌饭”、中美、暴风雪、柑橘、翡翠、玉米……这些都是卖家为展示、交易各类境外“异宠”而为它们取的昵称或代号。记者从多地海关、公安等部门了解到,不时有来自境外的野生动物,经由各种途径被夹藏走私入境。此前太原海关缉私局就查获某“异宠”卖家从境外将条保护类野生动物绿鬣蜥、平原巨蜥分别卖往境内多地牟利。
记者询问多名卖家,是否办理了入境检疫证书,商家们多回答“怎么可能有证,这都是‘偷渡’进来的”。
——繁殖。一名卖家向记者透露,从国外引进珍稀野生动物繁殖种,在国内无证非法繁殖售卖,成为不法分子们“一本万利”的生意经。
记者从浙江警方了解到,部分属于保护类野生动物的变色龙品种生长期短、繁殖量大,一只该种变色龙一年就可让卖家赚上万元。有不法分子通过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