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长孙永健
任教于陕西省柞水中学。主持、参与国、省、市多个课题的研究,均顺利结题。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或参编50余本教学教辅资料。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美编:苏木
编者寄语
作家陈忠实说:“小说是民族的秘史。”因此,小说是反映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形式。爱情、战争、生命、人性成为小说所要展现的重要主题。就战争而言,人类历史上战争不断,整个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是强力英雄们的业绩,战争是平民百姓的苦难。亚里土多德说过:“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战争的艺术是一门关于获取的自然艺术,因为它包括狩猎;是一门用来对付野兽和那些生来应该受统治、却不愿服从的人的艺术。”说到底,战争是人类的梦魇。它既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也会造成人民的重大伤亡。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美元,这场战争让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一战期间,*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民共伤亡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然而,小说用以表现战争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人喜欢宏大叙事,有人喜欢侧面着笔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迈尔尼的《战争》。
文本研读
战争
(文章以“战争”为题目,别有内涵,充分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作者迈尔尼
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医院,我的*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明确:战争让人的生活暗淡,战争让人处于失望中。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明确:偶然中的相遇构成了小说的巧合。
“我是格罗斯文诺,”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明确:战争让所有的人都处于烦躁不安中。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明确:一根电话线把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串联在了一起,可谓设置巧妙。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再次说明在战争的背景下,所有人都深感不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电话上的聊天让彼此感到愉悦。)
明确:电话上的偶然相遇,让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得以倾诉心扉。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电话中的偶然相遇,让“我”刻骨铭心。)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是什么让“我”难以忍受地想去聊天呢?)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有时候经常见面的并不是熟识的人,真正的情感来自于心与心的交流。)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巨大伤痛。)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在讲述中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她”的经历和故事。)
明确:第二次的电话聊天让彼此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因为心灵相通,所以相知。)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聊天让他们变得难以割舍,在战争背景下,他们得以互相安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朦胧的爱恋至为纯真。)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明确:在一年多的交往中,彼此产生了深深的爱情。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联系不上后的担忧与焦灼。)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设置悬念,“她”在这场战争中到底怎么样,文章并没有做过多的交代。)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为了那份美好,不知道、不了解或许才是最好的记念。)
我放下了话筒。
明确:面对战争,每个人的命运都带有不确定性。
沈东子译,有删改
知识建构
//明确线索结构,清晰小说脉络//
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①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作品《孔乙己》是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②以事物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④以空间、时间或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为线索。
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①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②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③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④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