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评分机制争议,近日豆瓣回应表示,一直在对疑似违规账号和评价进行清理,仅年就清理非正常评分万条,处理违规账号20万个。不过,记者看到,在一些发卡平台和电商平台上,目前花费25-50元便可以买到注册10多年的豆瓣账号。(北京青年报12月19日)
试问,购买注册多年的豆瓣老号有什么意义?要知道,在网络行为还未普及的年代,优质账户往往通过注册年限、账号等级来体现。后来,随着注册网友越来越多,内容至上的观念逐渐确立,高等级高积分带来便利性越来越少,购买老号的人随之下降。现今,购买使用豆瓣老账号,往往具有“别样目的”,控评刷分便是其中之一。
在网络实名制严格执行之前,网络社区的账号仅凭用户名、密码以及邮箱便可以随意注册。缺乏唯一性与辨识度,一部分人便利用邮箱注册漏洞,大量囤号。现今看到的所谓“十年以上老号”“十五年以上老号”交易也多源于此。眼下,防机器评论的技术十分普及,拥有自然使用记录的老账号也就成了控评刷分的“好工具”。
网络水*屡禁不止,根子上的原因在于网络实名制没有从严落实到底。刷分控评牟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会直接影响相关人员的正常网络行为。违法成本太低,以至于不少人愿意为了1元钱2元钱,在网上恶意攻击他人或刻意吹捧他人。原本和谐公平的网络社区生态因此被破坏。
对此,一方面要取缔关停或封禁网络账号交易平台,全面清理未实名、未使用的“僵尸号”;另一方面建议推行“全网实名制”,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建立“大认证平台”。横向上串联各网络社区账号的实名身份,无论是“大号”“小号”都能一一对应到个人,全网识别水*身份。只要有人在任一平台从事牟利性控评刷分行为,都能收到全网打击。纵向上,要通过手机号、邮箱号链接现实身份,无论开通多少手机卡注册多少账户,都可以迅速清晰地识别现实身份,消除网络社区中的“变色龙”“隐形人”。
无论是影视行业、综艺行业还是游戏行业,皆苦“网络水*”久矣。网络社会若想持续健康发展,步入下一个阶段,就必须全面清理网络水*。还是那一句话“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而维护网络社区法治生态,需要公权力介入,需要数据成本的开支。
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