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创维数码发布年中期报告,4月到9月期间公司实现营收.5亿港币,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2.5亿港币,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公司亏损1.92亿港币。这是创维数码以自然年结算后的首份财报,也是王志国7月执掌创维彩电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
中报期间,创维数码毛利率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至18%,为五年来最大幅度提升。显示出公司差异化和高端化路线初见成效,不过距离年20%的毛利率水平仍有差距。
年4月至9月,创维中国市场销量为万台,同比增长14.4%,营收84.5亿港币下滑3.6%。其中第三季度内销万台,同比增长20.6%,比二季度的7.4%增速大幅提升,营收47亿港币下滑4.5%,比二季度的2.3%跌幅继续扩大,显示下半年市场均价急速下行。
这个冬天对彩电业来说格外寒冷。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双11当周国内线上销售彩电万台,同比下滑10.2%,销售金额64亿元下跌21.8%。彩电早已进入存量市场,且销售额下滑幅度大于销量。奥维云网预计,年彩电内销为万台,同比增长2.6%微弱回暖,销售额亿元下滑9%,为年以来最大跌幅。
价格战已无法拉动需求增长,双十一期间55吋电视跌破元,65吋电视跌破了元,成交量依然下滑。双十二均价会不会继续下探?
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11月面板主流尺寸价格再次下滑,32吋、50吋、65吋跌3到4美元,65吋下跌2美元。年随着京东方两条高世代线产能继续放量,华星光电T6量产,互联网品牌得以补充新的子弹,价格战将从小屏杀到大屏。
缺少核心技术,高度依赖上游面板,市场增量越来越小,彩电靠什么赚钱?
11月22日,创维在乌镇提出“硬件+系统+内容+AI”的新硬件战略,再次强调以技术占领高端,实现产品差异化。在互联网大会刚刚闭幕的乌镇发布彩电企业战略,王志国意在与互联网品牌正面对决,用业绩说话证明自己。
市场不景气、彩电难赚钱,仍有后来者纷纷进入,可见大屏的吸引力还在,只是大家都在捧着金饭碗要饭。新的竞争环境下,彩电如何赚钱?这是创维激进变革对行业的最大意义。
01
年除了小米,其他互联网品牌都已边缘化,但这并没有阻止华为、一加在年加入战斗。可以预见,价格仍将是新品牌引流的重要武器。彩电业旧的毛利空间已经被打破,当后来者在新的价格水平实现持续盈利后,全行业的价格位移成为必然,除非引入新技术,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这正是王志国为创维设定的方向,不只是OLED带来的画质提升,还要在更广泛的产品线上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创维的变色龙AI独立画质芯片、三维全景声和全时AI已经走出了产品差异化的第一步。在王志国看来,好产品永远不会缺少买单的人,“现在整个市场都在渴求创新,渠道更需要新产品带来利润”。
创维高毛利的MAX系列大屏和OLED电视仅供线下,保证了经销商利益。在线下卖场,OLED与LCD的画质对比一目了然,关机状态下也能随时唤醒的全时AI对销售拉动作用明显。
在线上,创维+酷开双品牌应对小米的进攻,主流尺寸价格甚至低于互联网品牌,守住了规模和基础用户。11月小米最新发布的75吋4K电视定价元,这和创维此前的75吋大屏定价一致。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创维和酷开双品牌合计销售额同比增长82%,拿下全网第一。
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量万台,与年基本持平。以创维三季度万台的销量计算,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年同期的18%上升至21.6%,提升3.6个百分点,依然是彩电圈的主导企业。
创维不遗余力推广的OLED电视已经成为高端的代名词。根据IHS的统计数据,年第二季度,在美元以上电视市场中OLED的份额已超过50%,中国市场的进展慢于全球,不过IHS预计年中国OLED电视的销量将增长%。在中国,创维OLED电视的型号已达十几款,拥有更广泛的产品线和价格组合,以46%的市场占有率超过LG和索尼名列第一。
目前OLED的绝对渗透率只有1%左右,对创维来说,OLED的意义不在于销售额,更多是完善产品布局,提升品牌调性,显示企业的制造和工艺实力,这是创维高端化转型的一部分。
更大的增长潜力来自创维旗下互联网运营平台酷开。报告期内,创维数码互联网内容收入达2.98亿港币,同比增长%,预计全年收入有望达到6个亿,而年这一数字为3.42亿。双十一当天,酷开开通会员付费的收入增长%,远超公司预期。截至年9月30日,在中国市场创维智能电视的激活用戶数已超过万,日活用户万。
创维数码并未在公告中披露酷开的毛利率和盈利状况,参照行业水平,互联网平台收入主要来自会员付费和广告,毛利率通常超过50%,随着规模扩大、成本递减,平台的盈利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创维的高端转型推动了互联网收入增长,客单价更高的用户群体更容易接受内容付费。不过这也意味着用户对系统和内容体验的要求更高,全时AI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如何让彩电更懂自然语言,需要继续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02
财报显示,受益于面板大幅降价,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从年同期的亿微涨至.4亿,推动公司毛利增长18.5%至40亿港币,毛利率提升至18%,为当前行业内最高水平。
报告期间创维数码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2.4亿压缩至21.1亿,销售费用率从10.9%下降至9.5%。截至年9月报告期末,公司存货63.5亿元、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6亿元、应付款10.3亿元,比期初分别下降2.1%、0.1%和17.6%,显示公司运营效率稳步提升。
7月王志国上台后变革销售体系,将财权和人事权下放给各地分公司,同时执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试图在分权和集权之间找到平衡。创维中国区营销总经理谢思泉原本就是佛山分公司经理,非常熟悉一线的打法。
放权会刺激销售提速,同时也放大了管理难度和合规风险。分公司的短期利益与总部的战略意图是有矛盾的,KPI压力下可能出现动作变形甚至违规操作,损害公司品牌。在市场下行期重回高增长,这是创维必须要冒的风险。
在任务返点之外,作为酷开CEO的王志国拿出内容付费的10%与经销商分成,根据注册用户比例给予每台电视5到10元的预分成。在酷开估值百亿的基础上,创维拿出酷开的10%股权授予经销商,将其发展为酷开合伙人,条件是未来两年发展万注册会员。
合伙人制、股权激励和经销商补助在彩电圈并不新鲜,乐视、小米都玩过,是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利益捆绑可以刺激渠道积极性,快速圈到流量,风险是不受控制,且彩电企业本身利润不高,内容收入占比很小,补贴*策很难成为常态。
彩电要在线下推新卖高,终端能力至关重要。12月起,创维为精英级销售人员大幅加薪,这意味着优秀销售员的月收入将超过1万元。这部分销售精英全国约人,增加的总成本不多,更重要的是激励意义。为一线员工提高待遇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行业才有希望。
03
当彩电企业陶醉于中国市场的胜利时,三星、LG仍然在全球大幅领先我们,苦战转型的索尼也度过了冬天,经营渐入佳境。
根据IHSMarkit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产品的出货量约为万台,同比增长0.1%,大尺寸和高端化助推下,本季彩电市场总营收为亿美元,同比大涨27.8%。
年第三季度,三星拿下了全球彩电市场28.4%的市场份额,这是三星连续49个季度占据榜首,LG以15.4%的市场占有率紧追其后。坚守高端的索尼以9.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位,中国厂商TCL和海信分别以6.7%和6.5%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四、第五位。
在出货量上中国企业已进入全球前三,TCL电子刚刚将年全球出货量提升至万台,非常接近全球老二LG。但在自主品牌上中国企业的差距仍然巨大,TCL和海信相加的市场份额仍低于LG。低价之外,中国彩电品牌的竞争力在哪里?这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绕不开的问题。
年,创维正在加速以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8月在德国发布全新子品牌MetzBlue,11月在香港以Matz品牌发布了OLED电视,进攻高端市场。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创维放弃了海外的低毛利业务,强化核心客户合作。中报显示,第三季度海外市场彩电销量为万台,营收亿港币,分别下滑13.7%和31.4%,毛利率则有所增长。
从上市公司数据看,中国彩电三大品牌股价已全部破净,海信电器PB为0.86,TCL电子PB0.76,创维数码PB0.32再次来到历史低位,市值60亿港币,低于子公司酷开估值,也低于子公司创维数字市值。
11月28日,创维数码股价下跌逾5%收于1.97港币,显示市场对彩电的信心仍有待恢复,创维数码的扭亏为盈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