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绘本界的黄金夫妻档,深度诠释11g
TUhjnbcbe - 2023/10/17 18:26:00
儿童白癜风能治么 http://m.39.net/news/a_5663840.html

说起对某一本绘本的印象,我们可能通常最先想到是他的插画,但这并不代表文字不重要。

插画家马丁·梳士巴利认为,绘本是一门用来讲故事的视觉艺术。在这里,插图不再是点缀文本的装饰,而成为传达内容的主要工具。

而对于文字创作者来说,好故事远比好插画重要的多。一本好书可以让你沉浸下去的前提是好的内容;就像影视作品一样,我们宁可选择一个剧本非常好可能拍的不那么好的作品,和插画比起来还是内容为上。

关于绘本的文字和图像总是伴随着诸如此类的争议和不确定。绘本文字和图像,几乎等同于一对相爱相杀的情侣。相处得好,相得益彰;相处不好,两败俱伤。所以为了省事儿,有的编剧干脆选择自己做起导演,有的绘本画家选择自己写故事。所以,插画师和文字创作者的合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今天我以绘本界里的组合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互相协作、配合的。

中江嘉男上野纪子

娱乐圈里的夫妻档多见,但在童书界也不乏这样的眷侣组合,比如“鼠小弟”的创作者——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

自年第一部《鼠小弟的小背心》出版起,40多年来,上野纪子女士与丈夫中江嘉男先生一直在持续创作“鼠小弟”的故事,这个小小的、善良的鼠小弟,在时光的冲刷中,却历久弥新,成为几代孩子难忘的童年伙伴。

上野纪子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美术科,中江嘉男是她的大学同学。刚开始创作绘本时,因为年轻、没名气,他们的作品一直并未得到出版社的认可。年,他们带着作品《大象的纽扣》去了美国,在跑了好几家出版社,离回程只剩一个星期时,终于在拜访第七家出版社时收到了肯定的答复。

之后他们回到日本出版了《鼠小弟的小背心》一书,*cm大小的页面上,主角鼠小弟身高只有2.6cm,且全部为黑色的铅笔素描,彩色部分仅有小背心的红色,和每页统一的如舞台般的草绿色边框。

在当时,像这样的内容、结构和风格的书很少见,所以最终决定出版之前花了很长时间。如今鼠小弟被赞誉为“世界绘本史上经典中的经典“,是日本绘本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上野纪子和中江嘉男不仅开创了绘本的新样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开创了儿童阅读的新方向。

鼠小弟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简单”不是成为经典的理由,用最简单的方法讲述复杂而寓意深的故事,还能让孩子看到哈哈大笑、为之入迷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绘本中几乎没有场景“背景”,空无一物的舞台上只有2.6厘米的鼠小弟,上野纪子就在这小小的身体上画动作和表情,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鼠小弟的喜怒哀乐;而“鼠小弟”全书仅有多个字,这是因为文字作者中江嘉男认为,图画已经表述了很多文字内容,有这样的图画,文字就可以省略了。

比如喜欢上鼠小妹的鼠小弟,实际上是有些害羞的,但是无需写出“鼠小弟害羞了”这样的文字,图画已经完美地表现了出来。鼠小弟的故事起承转合清晰、流畅,且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阅读图画,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想象空间。

共同的生活经历让上野纪子和中江嘉男在创作“鼠小弟”的过程中默契十足。通常中江嘉男构思故事,上野纪子完成图画,中江嘉男说:“如若不是这样的关系,可能也不好意思跟对方说把文字再删减一下。但我们就不用顾虑这些,有什么想法就直说。而且我写完故事,可以直接递给她,如果是别人负责图画的话,还得穿好衣服出门见客人,在这一点上,真是方便不少呢。”

鼠小弟不强大,但他知道怎么和这样的自己相处;鼠小弟很幸福,因为他善良、美好,还有一个无比认同和欣赏他的鼠小妹。

或许现实生活里的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就是像鼠小弟和鼠小妹一样,互相支持陪伴走过40多年的吧!

菲利普·斯蒂德埃琳·斯蒂德

年凯迪克金奖《阿莫的生病日》的两位创作者菲利普·斯蒂德(PhilipC.Stead)和埃琳·斯蒂德(ErinE.Stead)同样也是绘本界的神仙伴侣。

他们从高中开始就是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都从事着相同的工作——艺术和出版相关。除了《阿莫的生病日》,两人还合作了两本绘本,分别是《大熊有个故事要说》以及《伦尼和露西》。

菲利普同时是插画师也是故事创作者,埃琳则是单纯的插画师,她说:“我可能永远不会写我自己的故事,不过令人开心的是,菲利普会为我创作的。”

而这一切美好的开始,都要从一副小素描说起。菲利普非常欣赏埃琳创作的才华,在妻子事业还未起色的那几年,他总鼓励着她。

有次他在家中发现埃琳画的一幅素描,画面上是一位老人在和一头大象下象棋。菲利普从这副画中获得了灵感,便立即联系了出版社的编辑,并亲自为其创作了一个故事,然后鼓励埃琳继续为故事配上插画。

于是一年的时间,两人完成了现在最广为人知的,《阿莫的生病日》。而这也是少见的一本先有图画才有故事的绘本。

在这本关于善意和关爱的绘本中,埃琳的插画颜色素雅,铅笔勾勒出的线条细致清淡,与菲利普慢节奏的文字叙述完美契合,给人宁静平和的阅读体验。这样的风格也一直延续到夫妻俩合作的其余绘本中。

因为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埃琳和菲利普把家搬到了小树林旁一座一百多年的老房子里,工作室就是家旁边的一栋小木屋;每天给工作室选择背景音乐成为夫妻俩最开心的事情,想象着他们每天从数百张黑胶唱片中认真地挑选出今日歌单,多么有仪式感又有生活趣味啊!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读完他们的故事,你或许就对他们所创造出的一本本温柔的作品有了更强烈的共鸣。

约翰·伯宁罕海伦·奥克森伯里

和上面两对不同,夫妻俩虽同为英国童书绘本大师,凯特·格林威奖得主。但却只有一部合作绘本作品。

《我们要有宝宝了》作为两位绘本大师绝无仅有的一次合作,无论从故事的驾驭,还是高明的绘画技巧,都能感受到大师级绘本作家娴熟的姿态:不着痕迹、完整自然。

这对夫妻档作家有多个儿女,对大宝焦虑这个主题可以说深有体会。作为文字作者,约翰·伯宁罕是如何构建这个故事的呢?

故事一开篇,妈妈便告诉孩子,有一个小宝宝要来了,当孩子得知妈妈要生小宝宝,他的内心,一定是困惑多过欢喜,担心与好奇杂糅。伯宁罕巧妙地将这种复杂的心情融入“小宝宝长大以后干什么呢?”的一个个答案中。

小宝宝可能会在厨房工作,可他做的东西,我才不吃呢。小宝宝要是成了艺术家,可千万别让他在家里画画,他会把整个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小宝宝可能会当水手,我们一起驾船环游世界,不过,船长可只能是我来当。

在小男孩的想象中,小宝宝从事着各种工作,但是似乎没有小宝宝能够做好的事情呢,起码没有自己做得好。

小男孩还不时对着妈妈爆发一下:

妈妈,你能让小宝宝别来吗?我们其实不大需要这个宝宝,是吧?

这些对话看似是孩童般的玩笑,实则是孩子在努力处理内心的不安。

得知小宝宝要来了,大人都会说:“多好呀,有弟弟/妹妹陪你玩了。”而孩子面对一种完全未知的体验,说不出来的忐忑是——我的生活还能和从前一样吗?

周围的人或无心,或有意,传递的信息大都是欢喜和期盼,这难免会让孩子因自己的不安而越发忐忑。“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这种感受是错愕吗?”“我该怎么办?”

这样一个故事,文字简单,情节却饱满复杂,不仅要带领读者在现实与想象中来回穿梭,同时还要让人领会微妙复杂的情绪,对绘者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海伦·奥克森伯里早年以一系列低幼纸板书在绘本界获得广泛的赞誉。

在海伦以往的关于小宝宝的作品中,她经常用淡淡的水彩,创作纤弱美好,惹人怜爱的画面。但在这本书里,她改变风格,选择了鲜明的色彩,利落的线条,打造了一对精致时髦的都市母子形象。

有没有觉得,每一幅图,都可以当作一张服装插画来看?

与现实世界的简约精致相对应,孩子的想象世界,海伦选择了一种戏谑又复古的创作方式。四格漫画式的布局,轻松、夸张又好玩,为故事增添了许多乐趣,也让阅读感受变得丰富起来。

对于海伦来说,这次和丈夫的合作,与其他的合作者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他们都不会在晚饭时间或者睡前聊有关绘本的事。

约翰和海伦并不共享一间工作室,他们几乎是分开来工作的,约翰在家里的地下室工作,而海伦则有一间室外工作室。他们会向彼此展示了自己不太满意的画稿,然后像评论家一样讨论起来。

海伦会寻求约翰的意见,“你觉得怎么样”。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一幅画了很久的画,在约翰那得到的回应可能是,“这绝对不会好。”海伦也会为约翰的作品指出一针见血的问题,“这个角落的颜色太黯淡了。”当他们全天都在投注于画作,却被对方发现一直被自己忽视的问题,这对海伦和约翰来说都是很沮丧的事,因为这意味着必须重新开始。但这种理性客观的评价也成为了彼此相互促进的方式。

林秀穗廖健宏

绘本被很多人认为是让孩子快乐阅读的第一步,但在林秀穗和廖健宏看来,绘本其实更是连接孩子和父母的纽带,有了亲子阅读的温馨时光,孩子的童年将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和温暖。也因此,二人的作品不仅有童真童趣,还通常暗含人生哲理,这些道理与图文的结合恰到好处,又通过父母的娓娓道来得以表露和升华。

比如他们的作品《进城》,全书采用了大胆的“黑白两色”来表现整个故事,在如今图画书的创作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们将耳熟能详的“父子骑驴”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把经典的文学名著和民间故事形象揉入到作品里,比如孙悟空、林黛玉、张飞、八仙还有正在钓鱼的姜太公。

对于有相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而言,既能在书中找到认同感,又充满了解谜般的兴趣盎然。

林秀穗和廖健宏合作了多部作品,几乎每一部的风格都不同,他们似乎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其实与夫妻二人的“创作”型生活有关,他们认为专业的创作者就应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随时随地去发掘故事,比如吃早餐时,可能三明治的菜叶上发现了一条蠕动的小虫,他们就会想象,小虫和菜叶在田间是怎样一起生活的,菜田的环境是怎样的,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冒险故事。

比如《神探狗汪汪》来源于他们每天*昏固定的散步,通过一件在散步途中偶发的事而产生的灵感。《癞蛤蟆与变色龙》则是有次二人到了变色龙花台,下了游园车后,为了躲雨,见到变色龙花台和两栖爬行动物馆前的立体雕塑,油然而产生的灵感。

这种创作型的生活还体现在二人的交流沟通上。有时廖健宏想到了新的点子,哪怕是在半夜,也会摇醒正在熟睡的林秀穗,要她赶紧记录下来,完全没有打扰到对方休息的强烈的愧疚感,更不需要考虑要换件衣服再见搭档,为灵感的记录和保鲜节省了时间,也许这是夫妻档才会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纵观上面的几位搭档,不论是哪一对,不论他们在哪个国家创作着怎样的绘本,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绘本的热爱,在他们的笔下,图画和文字相得益彰,让每本好故事彷佛弹奏出了“琴瑟和鸣”的旋律。

夫妻档们之所以能让文字和图画看起来犹如天作之合,也许是因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充满了无可替代的默契和爱意吧。

参考资料:获奖者探访

灵感从哪里来?

廖健宏林秀穗来源:信谊图画书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绘本界的黄金夫妻档,深度诠释1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