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经典课,是否叫做熏修?但似乎成了习惯,每天不读一点,生活就像缺了什么。
现代人手中有手机,作为一种人类的外挂,把人和人彼此绑定了。
请绑定您的账号,谢谢!
绑定的不是账号,而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被绑定的太多。但是看到这个现象,凡人能做什么?做个无用的人,那是像庄子一样要有大智慧。
而一般的人根本不可能、也没有本事去做一个无用的人。
白话:子贡问老师:“贫穷但不去巴结奉承,富贵而无傲慢自大,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可以了,但却还不如贫而乐,富贵而谦虚好礼的人。”
感悟:郑玄说:“乐,谓志於道,不以贫穷忧苦。”,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遭遇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贫而无谄,也是要有资本的,如果心中没有原则,没有一个目标,一个人守着“贫”就不现实。而“乐道”恰好可以保证在贫的情况下“无谄”。
白话:子贡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这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您啊!现在可以和你一起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知道联系发挥,举一反三。”
感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现在谁去记录?老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下面学生睡下一大片。老师累,学生也累!
古人讲的道,我们一般人很难体会,如果讲脱俗,可能更好理解,有的人好虚荣,就如仰人鼻息的变色龙,情愿吞食他人吐出的浊气,也不肯沐浴和煦轻风。在见识上,不要有从众心理。对于一些下三流的东西,应该有高妙的真知见地,远离一分污浊,就多出一分清新。
做学问亦或修心养性,要有打磨玉器一样的耐心,如磋如磨,三岁小孩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如此。
子贡问孔子的问题,也是我们生活中要面对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