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共享共同成长——南充七中、搬罾中学、顺庆区“致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教研渠道,努力探讨科学课程的教法,创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环境。年3月29日下午,顺庆区“致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南充七中*总支书记、校长苏小毅同志,带领着工作室成员在顺庆区搬罾中学参加南充七中、搬罾中学、顺庆区“致远”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第一堂课,工作室成员张笑媛老师(共兴小学语文教师)执教九年级下册小说课文《变色龙》。
整堂课紧紧围绕“从小人物看大社会”的立意和主题,聚焦变色龙,通过变色龙“群体”的遭遇撬动课堂,管中窥豹,进而直抵碧波深处。
张老师经过深思熟虑,课堂创意轻巧而灵动。在“赫留金是受害者”的环节里,以张述句的形式呈现,学生的活动为搜集赫留金是受害者的证据,恰到好处地点燃了课堂火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寻读,课堂掀起阵阵浪花。张老师犹如一面旗帜,指引学生步入赫留金所处的环境与时代,知人论世,由个人及群体,由群体及社会,深入领悟赫留金人生悲剧所承载的社会原因,水到渠成,自然升华,回应课堂主题,整堂课脉络分明,思路清晰。整个课堂,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将个人代入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以此来明了契诃夫写《变色龙》的意图。
纵观张老师的这堂课,时时处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张老师将文本解读与问题设计合二为一,代入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思考辨析里,触摸契诃夫小说的内核与灵*。不设限,不拘囿,让学生在一种开放圆融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表观点。学生的分析力既全面,又公正,课堂上,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得到了真正培养。
第二堂课,工作室成员何倩老师(南充七中语文教师)以省教科所语文教研员何立新老师在中小学命题方法与技巧的培训会上的讲话为引领。围绕“教”大于“考”;“考”难于“教”;“标”代替“纲”作《浅谈中考语文复习策略》专题讲座。何老师指出中考语文复习五大策略:明考点,讲方法,重训练,抓落实,促习惯。她强调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究方法、懂得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讲座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受益匪浅,有了豁然开朗之感。
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室领衔人苏小毅同志对即将举行的市级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研究”开题论证会做安排部署。他指出,工作室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主导,以科研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苏校长强调,我们要提高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分工,具体落实,全工作室上下一定要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次联合教研活动,促进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使老师加深交流、学习,推动共同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