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海洋,你会想到什么?是阳光、沙滩,蔚蓝的海面,习习的海风?还是终日不见阳光的幽深海底,和那些长相奇特的恐怖海底生物?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一个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外星来客”的动物——章鱼。
三心九脑,变色拟态
章鱼是头足纲的软体生物,以八条触手和球状脑袋闻名。它具有一些类似脊椎动物的特征,最显眼的就是它的眼睛了,不仅具有晶状体,还有瞳孔和眼睑。他的神经系统也很发达拥有5亿的神经元,还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它被誉为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也被称为海洋中的灵长类。
章鱼和一般动物只有一个心脏不同,它不仅拥有3颗心脏,还有着9颗大脑。在他的3颗心脏中,有一颗被称为全身心脏,负责给全身供血,而剩下两颗被称为腮心,长在腮附近,专门来给腮供血。也有人说这三颗心脏就好像人类的心室一样,只不过章鱼把它们分开来了。而这心脏泵出的血也与人类不一样,章鱼的血液呈现奇特的蓝色,这主要是因为在海底这种低温的环境下,它们选择使用铜离子来运输氧气,而铜离子与氧气结合后就会变成蓝色,不过这也让章鱼运送氧气的能力比脊椎动物低得多。
章鱼的9颗大脑分别长在头部和八条触手中,在章鱼的5亿神经元里,主大脑就占了40%,剩下的则分散在各个副脑里。章鱼触手里的副脑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因此章鱼的触手在断了以后也依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活性,甚至还能感知外界环境。依靠这些副脑,章鱼的触手要比人类的手指更加灵活。但是这脑子多了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章鱼的副脑在外界的刺激下会自己产生反应而不通过主大脑,如果放在人类身上,就像是自己的手脚有了自己的想法,有可能违背你的主观意识。这种古怪的大脑机制,在整个自然界都很少见。
章鱼的嘴就长在这八条触手中间,它的嘴也被叫做喙,在几亿年的进化中,章鱼退化掉了其他头足类的坚硬外壳,只留下了这足以咬碎螃蟹的外壳的喙。也正因如此,章鱼能够穿过任何比它的喙大的地方,在年科学家的一次实验中,一条15公斤重的章鱼就穿过了一个2.5厘米的细缝,这是什么概念呢?市面上的ml矿泉水瓶瓶口直径一般是3厘米。一个重达15公斤的生物,竟然能通过矿泉水瓶盖大小的孔洞钻到其他地方去。
章鱼还拥有着一项本领,变色拟态。我们最常听说的变色生物变色龙,是受到环境刺激分泌变色激素来使自身变色,变色速度仅需要20秒。但这对于章鱼来说就显得太慢了,章鱼的皮肤表面有着叫做“色囊”的组织,通过触须上的大脑控制,章鱼变色只需要0.2秒,还能随意控制肌肉凸起,伪装成珊瑚,岩石等物体。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疑问,章鱼本身是个色盲,在20世纪10年代,有一位眼科医生赫斯将乌贼放进了一个窄小的蓄水池中,使用各种颜色的灯光对它们进行照射,以测试它们的视力。通过这次实验赫斯发现,章鱼在被彩色灯光照射的反应与色盲的人类相同,后续也有许多科学家做过实验,可以肯定章鱼确实是个色盲。
明明是色盲,为什么章鱼却能完美地改变自身颜色融进环境里呢?
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章鱼的皮肤上布满了视蛋白,视蛋白就具有感光功能,也就是说章鱼的皮肤就像它的眼睛一样,能够“看”到周围的环境。
不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章鱼皮肤上的视蛋白和它眼睛里的是同一种,按理说也是无法分辨颜色的,原本的结论又出现了问题,这也让章鱼变色的问题直到今天也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仅会使用工具,还能自己编辑基因
在身体结构上已经足够奇怪了,在基因上章鱼就更奇怪了,经过基因测序发现,章鱼有着高达3.3万个基因,比人类还要多出一万多个,是其他类型常见无脊椎动物的5~6倍,而且章鱼还有数百个基因在其他的软体动物身上都没有发现过。
章鱼不仅有着数量极多的基因,还具备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它能够修改自身基因!举个例子,根据环境的变化,章鱼能够对自身的mRNA进行编辑,改变神经元中钾离子通道的多少,以提高在寒冷地区的神经信号传递速度。它的大部分脑蛋白基因也可以被编辑,这或许也是章鱼高智力的原因。
在智力上,章鱼是公认的最聪明的软体动物,脑容量和狗差不多大。有人在潜水时就曾发现海床上的章鱼,会随身带着椰子壳和扇贝壳,当遇到危险时就躲入其中,用来保护自己的柔软的身体,而在没有危险时,它还会用这些东西来捕捞小鱼小虾。章鱼不仅会使用工具,还会思考复杂的问题,面对一个装满食物的密封瓶子,章鱼只在一旁观察了一阵后,就能想到办法打开瓶子,吃到里面的食物。
章鱼还有着长期的记忆力,能够分辨出人类的不同个体。在美国的一本杂志《猎户座》上就有一个故事,在水族馆中有一个女志愿者,水族馆里有一只章鱼总是朝她喷水,后来这名女志愿者因为学业离开了水族馆一段时间,期间章鱼一直没对任何人喷水。可当这个女志愿者回到水族馆并经过那只章鱼所在的水族箱时,那只章鱼突然朝她喷出了水柱。
那么章鱼这么聪明,为什么几亿年来也没有发展出文明来呢?
繁殖完成,双双自杀
章鱼一生只交配一次,这一次也代表着它们的死亡。在雌性受精后,她会找一个安全的洞穴并产下数以万计的卵,雌性章鱼从这时开始便不会离开巢穴,仅仅抓一些路过的小鱼小虾吃。再过上一段时间,它们还会开始绝食,当一个多月后小章鱼孵化出来时,雌性章鱼往往已经死亡了。
一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章鱼存在着同类相食的习性,为了避免捕食自己的后代,雌性章鱼,同时让数万卵里的章鱼幼崽能有更多存活的可能,雌性章鱼就会主动寻死,给章鱼幼崽们留下食物。
但令人困惑的是,雄性章鱼并不需要照顾章鱼幼崽,却也会在繁殖后选择自杀。即使是被圈养的章鱼,也会主动寻死。这种特性让小章鱼在出生后不能从父辈处学习经验,一切都只能自己从头开始摸索。
章鱼的种种奇特之处总是让它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难怪人们会幻想出各种关于章鱼的恐怖电影了。不过章鱼蓝色的血液无法供应更多的氧气给大脑,也就不可能让它们的大脑进一步发育,再加上章鱼奇怪的繁殖后自杀行为,章鱼是不太可能更进一步发展出文明的。
参考资料《非凡的章鱼》刘小贤等,《大自然探索》,《章鱼行为及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崔媛媛,《安徽农学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