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严格地讲,氨基酸洗面奶不需要单独列一类,的确这些年有推这个概念。
其实“氨基酸洗面奶”这个名词是中国人发明的。有的人一看“氨基酸”几个字,感觉比较高级。因为对于护肤品来说,添加了与皮肤细胞结构相似的物质,通常来说是比较好的,比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还有这个氨基酸。
那么把氨基酸加到洗面奶里有什么作用?单纯的氨基酸作用于皮肤表面,主要也就是个『保湿』的作用,但是氨基酸本身没有什么洁净力,通常必须借助表活剂,氨基酸基团与某种表活剂基团发生反应,会变成一种新的表活剂,也就是氨基酸表活剂,可是它已经不是氨基酸了。
氨基酸表活剂的优势就是比较温和。一般的表活剂都是有刺激性的,氨基酸表活是刺激性较小的一种。谈到表活剂的刺激性,网上说含SLS(十二烷基硫酸钠,即月桂醇硫酸钠,或者叫月桂醇谷氨酸钠)和SLES(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表活的洗面奶最好不要用,原因是“刺激性大”。呵呵,如果排除掉SLS\SLES,那市面上大多数的洗面奶和洗发香波都不要用了,因为这两种原料价格低廉,而且洁净力好,各种小厂乃至大厂都在用。的确FDA证明这些成分长期使用有损皮肤天然的皮脂膜、降低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论刺激性,这两种比皂基洗面奶还要小(一般来说,洗净力越强的成分刺激性也越大,反之亦然)。以SLS月桂醇硫酸钠为例,它是牙膏的必须成分之一,会接触到口腔黏膜,那我们的口腔不是每天都在遭受可怕的侵蚀吗?要想避免刺激,化妆品几乎是很难做到的。像防腐剂、香精、表活剂的刺激性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剂量的控制和复配成分的添加可以改善甚至消除其刺激性的,因此单看成分表未必有意义。就像炒菜,适当的放点盐,可以增加口感,但是吞一口盐下去你肯定受不了,可谁没事会去吞一口盐啊,护肤品里的刺激性成分也是一个道理。
不过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选择氨基酸系洗面奶的。因为氨基酸一般都会复配两性离子表活剂这种低刺激成分一起使用,具有一定的洗净力,在清除氧化老化皮脂的同时,又不会过度吸附皮肤自身的油脂,不会伤害皮肤细胞间质。而且洗完还有一些保湿效果。氨基酸融合多糖类物质,多糖类大分子物质,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从而保湿保水。你洗脸的时候加点绵白糖,也有类似的效果。
那氨基酸有18种,通常洗面奶能用到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不一而足。常用氨基酸系表活剂有椰油酰基谷氨酸钾、椰油酰基谷氨酸钠、椰油脂酰基谷氨酸TEA盐、月桂酰基谷氨酸、椰油酰甘氨酸钾……大家注意,又看见椰油、月桂,这样的字眼了,重要的不是前面这两字,它们的后缀才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不要弄混了。
氨基酸洗面奶的使用感觉介于皂基和表活洗面奶之间,泡沫较少,洗面的感觉不像皂基那么“干涩”,也不像两性离子洗面奶那么“滑”,而是滑和干涩的感觉同时存在。怎么说呢?就是洗的时候不刺激,洗面乳接触脸颊的时候,很滑爽(像两性离子洁面),到最后,多用水冲一下,不会有残留不净的感觉,还不会感觉干。相比其它洗面奶,氨基酸系洗面奶原料高级(也比较贵),亲肤性好,洗净力适中,用后无残留,无刺激,长期使用也无伤害隐患,特别适合中干性、敏感性、痘肌、炎症肌肤等,油性皮肤也能用(实际上我个人不主张油性皮肤的人把油彻底抽干,某些碱性过强的洗面奶也会把油性皮肤洗坏,爱惜你自己的油脂,虽然年轻的时候你的“大油田”很让人恼火,但年龄一大你就会发现不爱长皱纹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因此,我比较推荐这种洗面奶。
除了氨基酸表活剂外,还有不少刺激性小的洗面成分,烷基葡糖苷、磺基琥珀酸酯、中性磷酸酯盐,还有就是上面说过的两性表活剂等等。我做过一款氨基酸洗面奶,以氨基酸为主要原料,配合烷基葡糖苷(挺不错,也不便宜)作发泡剂,辅助甜菜碱等,能做出不错的膏体洗面奶,原料可以卖到上千元一公斤。不过市面上氨基酸洗面奶也比较多,水剂的、啫喱、膏状的都有,至于说那种剂型好,这是不一定的,通常剂型只影响使用感觉,不影响使用效果。至于PH值,洗面奶以5-7为佳。那怎么选呢?氨基酸原料这么贵,能选到又好又便宜的吗?有,但比较少。再或者就是有的产品只添加了一点点氨基酸水溶剂就号称洗面奶了,那是不作数的。
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氨基酸洗面奶加热以后会成为透明水状的。有的膏体氨基酸系洗面奶有冬天膏体硬、夏天膏体软的现象,但都不影响品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