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为什么黑土是耕地界的大熊猫
TUhjnbcbe - 2024/5/5 16:22:00
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9094.html

黑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粮仓的命根子。黑土为什么这么珍贵?对于黑土地,你了解多少?寒地黑土是指发育在北纬40°~50°之间的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深厚腐殖层的高寒黑色土壤。寒地黑土之所以呈现出“纯黑色”,是因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寒地黑土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组成,按照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等类型。世界上仅有三大寒地黑土分布区,分别是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和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中国寒地黑土区位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区,广义的黑土区总面积为万平方千米,黑土区面积位列世界第三位,是我国的“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

此外,在我国的四川盆地还分布着由紫色的页岩演化而来的“紫色土”,富含矿物养分,肥力较高。在对土壤的人工熟化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水稻土”,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很多地区的水稻土都经过了数千年的熟化,多呈现黑色,有机质含量很高,十分肥沃。

寒地黑土的形成与气候及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它的成土条件是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严寒干燥,且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因此黑土仅能形成于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地区。在夏季温暖多雨的环境下植物生长繁殖,秋季植物枯萎,冬季气候寒冷,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植物的枯枝落叶无法腐烂分解,被保存起来,开春后冻土融化,微生物重新开始活动,但由于地面排水不畅,湿度过大,植物的残骸依然分解缓慢。这样形成了年复一年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积累大于分解,历经千百年的漫长积累,形成了珍贵的黑土地。

据研究,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年~年时间,东北黑土区的土壤中黑土层厚达30厘米~厘米,其形成时间长达数万年。

年3月18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年)》,部署在适宜区域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行动计划提出,中央财政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力争到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性耕作政策支持体系、技术装备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

保护性耕作是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

保护黑土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本在耕地。保护黑土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迫切需要。保护黑土地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保护黑土地是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主要农作物是大米、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高粱以及温带瓜果蔬菜等。

转载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黑土是耕地界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