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圆梦”铸**
漫步营区,笔者被眼前造型各异的奇石所吸引,这些石头千奇百怪、浑然天成,有的似山峦叠嶂的微缩景观,有的像千姿百态的各种动植物,放眼望去,奇异、漂亮的“怪石长廊”蜿蜒于营院当中,成就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这条“风景线”,正是某装甲旅引导官兵利用驻地丰富资源,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寻顽石、刻奇石、立怪石,培育官兵强国强*梦的一个缩影。
一次驻训演习归来,旅*委刘海涛到榴炮营检查归建情况,无意中发现很多战士的挎包里装着形态各异的石头,便问大家缘何这么喜爱石头时,多数战士却回答不上来,刘*委就席地而坐,从女娲借石补天的神话讲起,向战士们介绍了石文化的历史渊源,*委走后,不少官兵仍对此回味无穷。这件事引起了营主官的思考:既然战士们对奇石有偏爱,何不因势利导,做出点文章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下来,官兵们在驻地荒山、驻训河滩上收集了近千块石头,最大的近百斤,最小的拇指大,大石用于装饰营区,小石用于把玩观赏,渐渐地,营区有了石垒的浮雕、石砌的甬道、石堆的假山……有石相伴,官兵们业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大家没事的时候聚集到一起,展开作品解读,交换得意之作,探讨藏石经验。眼见石头“玩”出了模样,其他营队也争相效仿。
顽石成金,如今这些“石头”已经成为旅里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活课堂,不断为战士的成长提供着养料。去年底,榴炮营齐齐哈尔籍士兵任海龙复员回家,得知市里一家广告公司正在招聘,便带着自己创作的石雕作品前去应聘,老板被他的创意眼光折服,当场予以聘用。
书香萦绕促成长
“哈哈,这回又有新书看了,领导们这回抠门可真抠到点儿上了。”榴炮营文书张高玉手捧刚刚领到的60本新书,脸上早已乐开了花。至此,某装甲旅在第一季度环境营造上节省下来的2.25万元经费已悉数购成图书发至营连。
节日期间,旅里将往年的灯笼、彩灯合理搭配,仅补充了一小部分确需购买的物资,同时压缩了耗资巨大的焰火晚会,季度末一算账,没想到这些项目比往年节省下来了2万多元。节省下来的钱该花在哪?经过论证,最终,旅里决定将节省下来的2万多元全部用于补充连队图书室,这一举措,也赢得了官兵们的普遍叫好。
书籍下发后,旅里采取个人拟定读书计划、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等方式,对官兵每个月要读什么书、掌握哪些知识等,都提出合理建议,使读书学习成为官兵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追求。同时,他们还每半月举行一次优秀书目推荐,营造出浓厚的读书氛围。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组织官兵深入开展“日读一篇好文、月读一本好书”读书活动,并利用“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等有利时机,在广大官兵中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体会撰写等不同形式的小活动,增强大家自觉读书、主动读书的热情。
如今,全旅上下形成了以读书为乐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该旅先后涌现出《*旅放歌》诗歌集作者杨洪全、士官摄影师魏开平等*内小有名气的战士小作家。
标语做媒鼓干劲儿
随意走进一栋宿舍楼,除了感受到干净整洁之美,还有一道别样的“风景”吸引着笔者的视线。随处可见的格言标语,悬挂在橱窗中,张贴在楼梯上,书写在板报上,让笔者感到某装甲旅浓浓的*旅文化氛围。
宿舍是火热*营难得的清静之地,尽管正值正课期间,但笔者仍在此被牢牢地吸引住了:每名战士的床头都有自己战斗主题的格言标语,这些格言标语配上主人们的照片制成约一米见方的镜框,贴在床头,细细读来,犹如出膛的炮弹一般叩击着笔者的心灵。笔者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逐条观看,近距离品味了这些战斗格言和它们的主人的一些片断和故事,也感受了一名名士兵高昂的战斗热情和整个*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营长赵峰向笔者介绍:“这些标语既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又强化了战斗意识,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洗礼。”如今,格言标语文化深受欢迎,许多经典标语更是已经成为了战士们的口头禅,每在集合开饭前、晚点名都要重复呼喊两遍。
在格言标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下,官兵们“策马奔腾”,旅队全面建设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强劲态势,官兵们感慨地说:“这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营’,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