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基因品种审定标准公示
12月6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拟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修订完成后发布实施。
标准进一步提高要求,对转化体真实性、目标性状有效性、回交转育转基因品种进行界定;对于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
1)转化体真实性:仅含有申报的转化体;
2)目标性状有效性至少具备耐除草剂和抗虫性条件之一,耐除草剂需用目标除草剂推荐剂量中量的4倍处理;
3)转基因品种基本性状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平均产量较受体品种增产≥0.0%;同时,用品种纯度SSR分子标记检测,与受体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
11月1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和《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部分种业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转基因商业化的各个方面都做了系统性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转基因品种的审定办法以及配套的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1、:企业须取得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农业农村部核发,有效期5年),企业应具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人员2名以上、种子生产地点、经营区域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的区域内等要求。
2、:转基因品种申请材料除了常规材料之外,还需要转化体相关信息、转化体研发单位许可、转基因安全证书、转基因目标性状与转化体特征特性一致性检测报告等。
3、:文件规定申请审定的适宜种植区域在受体品种适宜种植区域范围内,可简化试验程序,只需开展一年的生产试验(相比常规品种试验3-4年的试验时间大大缩短)。
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后,商业化进入加速阶段。转基因商业化放开是我国种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一方面,种业竞争门槛大幅抬高,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另一方面,转基因种子附加值较高,种植收益显著高于普通杂交种,转基因种子销售价格抬升推动行业扩容。
二、全球转基因种业概况(一)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广,种类愈加丰富
在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中,大豆以万公顷的种植面积居首,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8.2%;其次是玉米、棉花和油菜籽,分别占32%、13.5%和5.3%。此外其他小面积种植的作物有紫花苜蓿、甜菜、甘蔗、木瓜、土豆、茄子等。年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及油菜籽的应用率分别为74%、31%、79%及27%。
图1.全球前五大转基因种植作物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覆盖率高全球有71个国家或地区应用了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进口国多于种植国,且发展中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更多。年,全球有29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或地区,共种植了1.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42个国家或地区为转基因作物进口地,将其用于粮食、饲料和加工。在种植国中,5个为发达国家,24个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的56%。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为世界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转基因作物应用率已经接近饱和。行业整体进入平稳期,未来增长有待新兴市场政策的放开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图2.全球前五大转基因种植国情况
(三)耐除草剂、抗虫及复合性状为主要性状年复合性状、耐/抗除草剂和抗虫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5%、43%和12%。现在全球应用较多的性状包括抗草甘膦、草铵膦和2,4-D,抗鳞翅和鞘翅目害虫,抗旱、抗甘露糖代谢和抗生素抗性等。
图3.转基因作物性状分类及分布
三、国内转基因种业概况(一)转基因作物面积小
我国转基因种植行业成长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政策收紧后我国转基因种植发展缓慢。年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万公顷,占全球比重为1.68%,排全球第八位。
图4.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比重
(二)转基因作物品种较少虽然我国有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一直未批准用于商业化生产。
四、我国推广转基因的意义
转基因技术可提升产量、降低成本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亿亩,我国玉米单产和美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年我国玉米单产为公斤/亩,仅为美国的60%。目前,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4个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抗虫效果达95%以上,比对照玉米产量可提高7%-17%,减少农药用量60%,有效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减少虫害后黄曲霉素污染;耐除草剂特性显著,减少人力投入成本,降低了除草剂风险。
我国大豆产需缺口大,大豆进口依存度接近84%。大豆单产和国际水平差距较大,年我国大豆单产为公斤/亩,与世界平均单产公斤/亩相比相差53公斤/亩。大豆生产成本较高,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为.9元/亩,比美国和巴西分别高出31.2%和41.9%。我国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3个耐除草剂大豆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可降低除草成本30元/亩以上,较主栽品种增产10%以上,亩均增效元,同时可以实现合理轮作。
五、转基因种子商业化的条件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其他物种的基因)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比如种子)的基因组中,商业化落地需要安全证书和品种审定环节。一个转基因品种获得了安全证书,意味着它本身的使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都做过了充分的试验检测,可以按照相应的用途进行种植、生产和食用。获得了安全证书之后,品种还需要获得品种审定,才能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我国转基因种子安全证书的获批流程分为5步,分别为实验研究(1-2年)、中间试验(1-2年)、环境释放(1-2年)、生产性试验(1-2年)、申请安全证书(3-5年)。整个生物安全证书申请获批流程较长,需要7-13年。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是粮食作物国产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的第一步。在拿到生物安全证书后,后续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登记审批、申请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商业化应用。其中品种审定尤其重要,相当于商业化应用的放行条。
图5.我国安全证书获批流程
从国内种企的研发进度来看,大北农、隆平高科参股的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备通过审定且未撤销/过期的生物安全证书,有望充分受益已获生物安全证书的先发优势。其中大北农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品种DBN(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片段)已获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生物安全证书;耐除草剂玉米品种DBN//(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片段)已获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及西北玉米区的生产应用生物安全证书;耐除草剂大豆品种DBN已获原料加工(进口)生物安全证书。杭州瑞丰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品种瑞丰(聚合三个抗性基因片段)已覆盖我国西北及黄淮海玉米种植区。
此外,中国中化控股的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上市)已获多项用于生产加工的玉米及大豆品种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年8月先正达发布的招股书提到,其聚合转cry1Ab、vip3Aa20、cry1A.、cry2Ab2和mepsps基因的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品种Bt11×MIR×MON×GA21已在北京市和吉林省完成中间试验,有待推进环境释放和生产试验,预计年年末将完成区域试验。
六、转基因市场规模预测(一)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推广市场规模预测
若以国内玉米种植面积6.2亿亩进行测算,参照国内杂交玉米种子价格(约56元/亩),考虑到转基因种子成本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假设其价格为杂交玉米种子的1.5倍(约84元/亩);同时假设转基因玉米渗透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至(T+5)年可提升至90%,则其终端市场规模至(T+5)年为.72亿元。
若按照种子公司出厂端市场规模为终端市场规模的65%进行测算,则至(T+5)年国内转基因玉米出厂端市场规模为.67亿元;参照国内种企在行业景气度较好时的利润率水平,假设种子公司净利率为35%,则对应(T+5)年国内转基因玉米市场利润规模为.63亿元。
图6.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推广市场规模预测
(二)转基因大豆商业化推广市场规模预测若以国内大豆种植面积1.5亿亩进行测算,参照国内杂交大豆种子价格(约35元/亩),考虑到转基因种子成本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假设其价格为杂交大豆种子的1.5倍(约52.5元/亩);同时假设转基因大豆渗透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至(T+5)年可提升至90%,则其终端市场规模至(T+5)年为70.88亿元。
若按照种子公司出厂端市场规模为终端市场规模的65%进行测算,则至(T+5)年国内转基因大豆出厂端市场规模为46.07亿元;参照国内种企在行业景气度较好时的利润率水平,假设种子公司净利率为35%,则对应(T+5)年国内转基因大豆市场利润规模为16.12亿元。
图7.转基因大豆商业化推广市场规模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