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息烽县结合山地农业实际,聚焦“3+2”主导产业,不断优化调整,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业产业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间,息烽共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27.71万亩,经果林累计种植面积达27.9万亩,其中,年挂果面积达7.73万亩,实现产量6.89万吨,产值5.51亿元。截至年底,一产增加值完成22.36亿元,比“十二五”时期11.9亿元增加10.46亿元,产业发展共带动农户3.45万户8.万余人增收。
息烽“3+n”特色水果产业
不断升级发展的葡萄产业
依托红岩村土壤具有富硒高钾、富含微量元素、日照充足等优势,息烽县以小寨坝镇红岩葡萄沟为核心,沿西望山山脉布局葡萄产业。通过实施葡萄标准园建设,实现生产资料统购统供、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果品统一商品化处理、果品统一品牌化销售,确保果品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技术,产品商品率达98%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格率达%。全县共有葡萄产业3.12万亩,包括水晶葡萄、夏黑、黑色甜菜、雨水红等品种,是全市最大的鲜果葡萄采摘基地,基地规模在全省中排名第5位。由于息烽产出的红岩葡萄皮薄肉厚、果粒晶泽透明,含糖量高达17%,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较强市场竞争力。从年起举办了“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贵阳避暑季”等主题红岩葡萄采摘节13届,平均每届吸引游客约2万余人次,销售葡萄2万余吨,形成“以活动打响品牌、以活动吸引游客、以活动促进销售”模式。
中高端发展的猕猴桃产业
息烽海拔0-米范围内大多数区域均适宜种植猕猴桃,且这部分区域土壤、空气、水质等未受污染,是生产高品质猕猴桃的优势区。借助这一生态优势,息烽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猕猴桃种植,推动地方品牌创建、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引进贵州中康、贵州林宜居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猕猴桃基地亩,次年发展猕猴桃亩。年以来,借助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引进和培育了贵阳河申、贵州名瑞园、贵州康农共享等公司新增种植猕猴桃1.2万余亩。目前,全县有猕猴桃产业2.38万亩,挂果面积1万亩,产量吨,实现产值万元。年10月,息烽县首届猕猴桃丰收节暨品牌推广产销对接洽谈会吸引了苏宁、京东、盒马鲜生等电商巨头,以及来自福建、上海、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多家果商下单抢购,代销金额达到余万元。同时,推出了淘宝商店等平台的线上销售渠道,将“猕天大圣”出口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石硐镇采取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等经营模式,将农户土地入股参与猕猴桃产业,成功探索出中康“六权共享”模式。截至年,村集体已获分红资金14.5余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获分红资金在0元以上。
息烽县石硐中康猕猴桃种植园区
圆瓜变“金瓜”的吊瓜产业
由于吊瓜喜温暖湿润气候,在10℃时生长基本停顿,结合息烽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5℃、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天以上等自然优势,确定挑选土壤深厚、疏松湿润但又不涝渍的乡镇发展种植,以九庄镇竹花、杉林为核心,沿息黔高速公路涉及的流长、鹿窝、养龙司、温泉等乡镇进行吊瓜产业布局。近年来,先后引进山友、黔蒌鑫、陆通等公司发展吊瓜产业,投资余万元完善产业园区路网及加工展示区等,吊瓜规模余亩,产吊瓜籽吨,产值3余万元。截至年,全县累计种植面积达1.22万亩。为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了“白雾”“贵味美”“禅意”等吊瓜品牌,将吊瓜休闲产品推广到浙江、广州、上海等地。同时,山友公司与百草味合作,成为百草味吊瓜子原材料供应商,利用百草味食品生产线将吊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在淘宝、天猫、京东、百草味“零食优选”、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规模巨大的李子产业
由于脆红李等品种对土壤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因此,息烽县着重选择在地势高燥、向阳、背风、土层深厚等区域进行种植,以九庄镇、石硐镇、鹿窝镇为核心,辐射全县十乡镇布局李子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亩脆红李果园示范带。其中,以九庄天鹅村为示范基地,种植脆红李余亩。目前,全县共有李子产业9.86万亩,包括脆红李、蜂糖李、青脆李、珍株李、凤凰李、总统李、5月脆、公主李、三华李、大红袍等多个品种。已引进及培育经营主体89家,其中企业51家,合作社35家、种植大户3户,带动全县李子产业蓬勃发展。
初露头角的刺梨产业
年以前,养龙司镇高硐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了花椒、金银花等种植,均以失败告终,经过组织考察组实地考察,并结合养龙司镇年均气温15℃,日照时数.9小时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寻找发展出路,明确实施刺梨种植产业结构调整。以南山山脉涉及的小寨坝、永靖区域为核心,辐射养龙司、温泉、石硐、青山等乡镇布局刺梨产业。息烽县政府设立每亩0元的奖补资金,制定了《息烽县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按照“3+N”产业定位和“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自年以来,在8乡镇49个村发展刺梨经营主体44家、散户25户,刺梨种植面积3.47万亩,带动贫困户户。年,外销刺梨产品吨,促农增收74万余元。通过将养龙司镇高硐村打造为“刺梨示范村”,逐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切实扩大刺梨种植规模。同时,继续完善刺梨加工厂烘干、冷冻等基础设施器材,逐步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型,推动养龙司镇刺梨产、销一体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群众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通讯员 余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