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比脂肪更可怕的卧底,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防住
TUhjnbcbe - 2024/9/15 16:34:00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m.39.net/pf/a_4535766.html

作者

国家二级营养师傅蓉

对每个减肥的亲们来说,共同的敌人似乎就是脂肪!

可其实比起脂肪更可怕的应该是糖。

它就像使徒行者里的各种卧底,既有明面身份,又能完美隐形!

很多人,其实都觉得自己平时吃糖并不多。

还说我不怎么吃甜的呀,我选的都是无糖食品。

不!你以为无糖的就真没糖了?

非但如此,无糖食品还可能让你更胖,这是为啥?

先说说什么是糖?

糖有个大名,就叫碳水化合物。认识一下糖类大家族吧!

葡萄糖:

是糖类家族的老大,是最常见、最基本的糖类。

当我们摄入蔬菜、谷物类食物时,这些食物会转化为大脑、人体细胞及组织等都需要的葡萄糖。

乳糖:

每个人出生后,摄入的第一种糖类,母乳、奶酪、牛奶、酸奶中都含有乳糖。

但有些人会有乳糖不耐症。

果糖:

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

现在食品工业让果糖随处可见,它能够让食物变得更甜,所以常被作为甜味剂,添加到各类加工食物中。

蔗糖:

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由50%葡萄糖和50%果糖组成,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

如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

甜甜的食物总是让人很愉悦,心情大好。

可这种看起来甜蜜的呵护,却隐藏了很多陷阱。

1、容易上瘾,影响精神状态

我们的大脑喜欢糖,因为它会刺激大脑产生一种神经物质:多巴胺。

这家伙就像一个热情的推销员,不停地跟我们说吃吧吃吧。

所以当眼前这块食物特别可口,这时绝大多数人都会崩溃,忍不住尝几口。

但不幸的是,这种愉悦的感觉持续时间很短。

我们的情绪很快又会很低落,再次产生吃甜食的冲动,如此循环,越吃越上瘾。

让人欲罢不能,产生心理和生理依赖性,就像酒精和咖啡因一样。

如此反复,情绪极不稳定,长期下来反而使人情绪恶化,易怒易生气、暴躁。

2、皮肤、器官衰老更快

就因为你吃下很多糖,糖在身体里,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多你想不到的危害。

比如据说含糖护肤品可以去除角质使皮肤更光滑。

但大多数人很少将糖外用,而是在食物中吃下去。

这就反而会让皮肤“糖化”。

什么是糖化?简单说,指人体内的蛋白质与吃下去的食物中的糖结合后,生成导致皮肤老化的物质,使皮肤失去弹性活力。如果含糖食物吃太多,糖类摄取超标的话,就会出现眼袋、长痘、粉刺等皮肤问题。

另一方面,糖在身体里分解代谢的时候,还会产生自由基,这是个破坏分子会加速人体器官老化。

可见糖吃太多,其实会让人老得更快。

3、损伤牙齿

蛀牙是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产生酸,破坏牙齿中的矿物质而导致的。

大量吃含糖甜食,等于给细菌“喂食”,为细菌的繁殖提供能量。

4、诱发糖尿病

高糖制品中的糖能被快速消化吸收,引起血糖急速上升波动;

使身体内糖类代谢紊乱,导致最终胰岛素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

5、引起肥胖

糖,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本身就是三大产能营养素。

所以适量摄入糖分能补充能量,促进人体代谢。

但糖吃太多就变成能量过剩,转化为脂肪,成为肥胖元凶。

如很多含糖饮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浆;

会造成脂肪肝、心脏病、高血脂、痛风、失智、癌症,以及儿童青少年的心脏病机率升高。

总结一下,吃糖类食物过多的危害

1.让肝脏变胖

2.使你变成大胃王

3.诱发头痛

4.加速皮肤老化

5.增加血管压力

6.让人没精神

7.导致糖尿病

8.诱发心脏病

9.致使胆固醇紊乱

10.引发认知障碍

11.出现上瘾症状

12.癌症风险加大

所以,其实,减糖和减油、减盐,真的一样重要!

那我们每天能吃下多少糖?

一项调查显示,每个中国人每年会吃下19.6千克的糖,相当于每天吃50克,是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两倍。

虽然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注意平时少吃甜食或糖类了。

但其实糖很善于隐藏,并不仅仅是那些所谓的糖果、调味的白砂糖、方糖、冰糖、红糖还有果酱和蜂蜜。

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都隐藏着糖,就和隐藏的盐一样无处不在。

在60万种包装食品中至少有80%的食品都含有“隐藏糖”。

什么是隐藏糖?其实就是指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分,通常它们不是和甜,所以我们不太会留意这种糖分。

比如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调制饮品,是“添加糖”最大的藏匿者。

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糖,却不含膳食纤维,易使血糖上升。

又比如饼干、面包以及蛋糕中,也含有糖。

比如每百克面包中约含10~20克糖,还不算本身的淀粉含量。

再比如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这类菜肴中大概含糖25~30克;

一份红烧肉约含40~50克,而加工肉制品和番茄沙司、烧烤汁等调味酱里,也藏着不少糖。

一份意面沙司几乎相当于五勺糖。

还有各种饮料,网上曾有不少帖子收集了各类饮料的含糖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除了矿泉水,几乎大多的饮料都能显示一叠方糖量。

一瓶运动饮料大约有大卡的能量和34克糖那么多。

即使是“微糖”的梅子绿茶,含糖量也相当于"10颗方糖";

“全糖”的梅子绿茶更高达"17颗方糖"。

另外不要以外鲜榨果汁就足够安全。

即使自己在家里榨果汁喝,没有任何添加,你也可能喝下高含量的糖。

因为水果一旦被榨成汁,其中纤维素就被破坏了,剩下的基本上是糖水,几乎没什么营养。

而且榨一杯的水果量至少要好几个,如此糖分更是高浓度的。

有人算过,一杯纯鲜榨果汁的含糖量可能约在15茶匙的糖。

类似这些实在举不胜举。

所以,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糖类都是以食品添加糖的形式被我们吃掉。

最常见的添加糖——白砂糖

白砂糖是由甘蔗或者甜菜精炼提纯制成的精糖。

白砂糖含糖量高达99.9%,纯度很高,除直接购买食用,还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在糕点、酸奶等大部分食物和饮料中均有添加。

最诱人的添加糖——甜味剂

为提高口感,很多厂家会在食品中加入甜味剂。

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常见的天然甜味剂有甜菊糖等,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等。

甜味剂虽然不会参与血糖代谢,但可以刺激食欲,间接导致肥胖。

研究发现,人工甜味剂的摄入量与体重、腰臀比增加、空腹血糖的上升成正比。

最隐形的添加糖:无糖食品

很多人都认为无糖等于零糖。这可是天大的误区!!

很多商家的无糖概念,只是指不含有蔗糖、果糖或乳糖。

并不代表其中没有葡萄糖、麦芽糖及能转化成它们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并且根据国家相关食品包装标签规定:

只要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克或毫升中糖类含量不高于0.5克就能称为“无糖”。

你看,所谓的无糖,不过是低糖而已。

除了添加糖,糖的可怕还在于它可以由其他大分子物质转化而成,比如淀粉类。

所以各种由淀粉制成的食品:

比如面包、饼干、蛋糕等吃太多,通过消化吸收之后会变成葡萄糖,很容易肥胖。

虽然过量食用糖有很多危害,但并不是糖一点不能吃,糖依旧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和能量供给者。

只是要学会聪明的吃,让它不再是甜蜜的负担。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一是学会看配料表

在配料表中看到这些成分你要小心了哦~

糖主要分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白砂糖等

甜味剂主要分为:天然甜味剂、糖醇、人造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索马甜(非洲竹竿甜素)、甜菊糖、莫内林、叶甘素及罗汉果甜苷等

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甘露醇等

人造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纽甜等。

这些加工食品要尽量少吃。

二是看营养成分表

算一算食品的热量,还有主要营养素的含量。

这个我在之前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脂肪更可怕的卧底,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