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疆美食指南l这篇推送,比热巴更上头
TUhjnbcbe - 2025/2/10 16:52:00

-新疆多甜-

甜过陈芊芊

你吃的糖,或许来自于新疆

新疆有多甜?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需要从新疆本地人的糖罐里寻找。

新疆,多味交织,甜是其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种。在中国的制糖行业,一直有“南甘蔗,北甜菜”的说法。几乎每个人的家里,都有日常调味品白砂糖的踪迹。白砂糖提取自甜菜,而新疆则是中国最大的甜菜产区。

▲甜菜。图/视觉中国

早年间,人类对于糖分的汲取,主要来自于蜂蜜,人工制糖也以甘蔗、麦芽糖为主。19世纪,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制糖厂,甜菜的制糖史由此开始。

上世纪初,中国开始大面积引进甜菜。适宜在高纬度生长的甜菜,最早在东北试种。由于漫长的日照时间,以及适合甜菜生长的沙质土壤,更利于甜菜糖分积累的新疆,成为了甜菜的“第二故乡”。

▲红甜菜的汁液,是不少饮品的着色剂。

甜菜并不局限于白砂糖的制造,个头小巧的红色甜菜,汁液鲜红如血,是食用色素的主要来源。冷饮、酸奶、糖果的着色,都离不开红甜菜的加持。

新疆的糕点有多甜?

近些年来,一款声称是新疆传统糕点的娜帕里勇,在上海扬名立万,成为新晋网红。

▲娜帕里勇,最早出现在19世纪,是苏联爱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典型性糕点,扬名于年俄国庆祝战胜法国的年庆典。娜帕里勇的千层结构,取义自拿破仑率领的大军团,蛋糕上撒的白色粉末,象征着帮助俄国取得胜利的那场漫天大雪。图/网络

酥皮与奶馅层层叠加的娜帕里勇,香软甜绵,被誉为新疆拿破仑。冰凉的触觉,有种冰淇淋融化在口腔的既视感。究其根源,娜帕里勇并非新疆的传统糕点,而来自于俄罗斯。

即便如此,娜帕里勇的甜糯,还是刷新了大众对于新疆糕点的认知。除却水果,原来新疆的民族糕点,也“劳道得很”,丝丝沁甜。

▲玛仁糖。图/汇图网

甜蜜香醇、用料讲究的玛仁糖,是新疆人的出门必备。和其他糕点相比,玛仁糖的名号更广为人知,这得益于它的另一个名字,切糕。长久以来,玛仁糖的价格为人诟病,但其实,无论是分量,还是在用料上,玛仁糖都相当硬核。

玛仁糖是维吾尔族的民族点心,类似于维吾尔族的压缩饼干,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数十种食材熬制而成。

▲以黑芝麻为主原料的玛仁糖,在新疆也

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古时候的新疆,是来往商队的重要粮食补给站。由于长途跋涉,商队携带的食物,必须便携又易于保存,同时又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口味纯正、甜而不腻的玛仁糖,是不二之选。

咖啡色的巴哈利,在外观上类似于北京的枣糕。和枣糕的单一内料不同,巴哈利褐色的外表之下,藏着饱满丰富的内在。小苏打、鸡蛋、蜂蜜等基础食材之外,巴哈利添加了核桃、杏仁及葡萄干等内料,一同搅拌成糊状,进行烤制。

▲巴哈利,在外观上和枣糕极为相似。

新出炉的巴哈利,松软香甜,各种果仁混合的甜味,自蜂窝状的微小气孔中渗出。轻轻掰开后,果仁在飘散的烟雾中,星罗棋布。送入口中,蛋糕的绵软,融化在齿颊之间,粒状的果仁,在口中东躲西藏,在与牙齿的碰撞中,释放出浓郁的果香。

新疆的瓜果有多甜?

甜菜霸占了中国人的糖罐及饮料,却并未独揽新疆的甜。相较于甜菜,水果早已是新疆甜味的代言。

▲流着蜜汁的哈密瓜图/soogif

在水果上,新疆早就实现了“自由”。四月的草莓,五月的桑葚,六月的杏子、李子、桃子,七月的西瓜和各种香瓜,八月的哈密瓜、葡萄、香梨,九月的蜜枣、苹果、石榴、无花果……自冬入春,新疆的气味,也从飘散着孜然羊肉串的味道,自动轮播成浓郁清新的果香。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新疆的西瓜甜又沙!”在水果种类上,新疆从来都不遑多让,但这并非是新疆水果的傲人之处。浓郁的果香,香甜的味道,才是新疆水果的出众所在。

▲无花果。图/网络

特殊的气候,是新疆水果“天赋异禀”的原因所在。深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四周高山耸立,将远道而来的海洋气流拒之门外,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简直为葡萄、西瓜等水果而生。

事实上,久负盛名的葡萄、西瓜、无花果等水果,并非新疆“土著”,而是在汉唐时期,经由丝绸之路,远道而来。来到新疆后,这些水果并未水土不服,反而如鱼得水,成为新疆日后最地道的名片之一。

▲吐鲁番葡萄架。图/图虫·创意

在新疆,昼夜温差极大,春、夏、秋、冬在一天内,可以随机播放。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候最好的概括。“小孩子脸”似的气候,对人类的生活而言,或许有些不便,却是瓜果自由生长的乌托邦。

▲石榴。图/图虫·创意

白日的高温,帮助塔城的巴旦杏分解了自身的果酸,让喀什巴楚的无花果褪去了青涩,也让喀什的石榴“羞红了脸”。夜间温度骤降,放缓了阿克苏苹果、额敏黑加仑的呼吸,减少了呼吸带来的糖类消耗。

▲库车小白杏。图/图虫·创意

-新疆的菜-

都膨胀了

为啥新疆菜那么大大大大大大大?

所有食物来到新疆,都会“膨胀”至少一倍。

新疆菜的分量有多大?新疆第一馕、大盘鸡、万人粉汤、最大油糕塔、万人抓饭等十种新疆菜都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新疆伊宁街头

在新疆,大盘盛菜是对客人最基本的礼貌。光盘行动,也是客人对主人热情的最好回馈。所以当一个“口里人”(新疆人对内地人的称呼)来到新疆,很难保证不“月半”。

▲谁能拒绝滋滋冒油烤全羊的魅力!图/

通过食物获取热量,是人类的本能。

地处西北的新疆,属于亚寒带气候。寒冷的冬天占据了新疆近一半的时长,当别的城市秋意正浓,新疆的雪就已经急吼吼袭来;别的城市早已短裙飞扬,新疆的雪依然纷纷扬扬。当然,六月飞雪,也是新疆常有的事。

漫长寒冷的冬季,对人体热量的消耗极大,进食,是储存热量最好的办法。严寒的自然环境,影响了新疆人的饮食习惯,菜量大、分量足成为了新疆菜最基本的特点。

新疆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之前的新疆,主要以欧罗巴人种、高加索人种和突厥人种为主,体格高大,饭量也相对较大。

近几百年来,多次民族大迁徙,造就了今天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早期“口里人”奔赴新疆,从事的多为开荒、屯垦等重体力劳动。新中国建立以来,支援新疆的大军多投身于油田、交通等基础建设工作。这些工作,对体力的消耗,同样较大。

身体疲累时,食物是最好的慰藉。大盘上菜、大口吃肉,是劳动之后,最具幸福感的事情。

一盘顶一桌

在新疆,大盘是对餐桌最基本的尊重。

大盘鸡

若论新疆的大盘菜,大盘鸡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香辣味浓的大块鸡肉,被炖至软烂,配上酥嫩金黄的洋芋块,佐以色彩鲜艳的青红椒,浓油赤酱的粘稠汤汁下,二指宽的皮带面是整盘菜的关键。一份大盘鸡,集肉、菜、主食为一体,一盘就是一桌。

包容的大盘鸡,俨然是新疆多民族交融的缩影。事实上,大盘鸡并非新疆的传统美食,而是近几十年,新疆移民在美食上的创造性发明。香味浓郁的大盘鸡,可口又实惠,自诞生起,便颇受欢迎。

大盘鸡征服的,绝不止新疆人。被带到内地后,大盘鸡的魅力值也丝毫不减,大多数内地城市,都能见到大盘鸡的身影。

天下第一馕新疆人的餐桌,是馕的主场。就体型而言,满月状的大馕,有着压倒性的优势,馒头、花卷、包子等主食在体型上与之相较,简直不堪一击。

“家里有馕,心里不慌。”作为生存的象征,新疆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馕。素馕、肉馕、烤馕、馕包肉、炒馕、西瓜泡馕……馕的吃法,被发挥到极致。

入夜的烧烤摊,也少不了馕的身影。把烤肉夹在馕里,来上一瓶夺命大乌苏,是多少“儿子娃娃”(意同新疆爷们儿)关于夏天的记忆。

馕包肉,是南疆维吾尔族的一道美食。汤汁的丰富口感,和食材的多元,是馕包肉的精彩之处。

连骨羊肉剁成小块,炖煮后加入土豆、胡萝卜块,煨成极具层次感的鲜味汤汁。上桌前,整个的馕,切成小块铺在盘子底部,炖肉、萝卜、土豆盖浇其上。剩余的汤汁是整道菜的精华,淋在菜上,被盘底的馕尽数吸收。比起羊肉,馕的味道倒要更胜一筹。

手抓饭

一盘家常的手抓饭,足以安慰新疆人一年的辛劳。

大盘的抓饭里,烂软的羊肉最能吸引眼球。新疆特有的黄萝卜,混着鲜红的西红柿,为油亮的大米,涂上了一层橙黄色的胭脂。饱满的葡萄干、红紫色的洋葱,掌握着抓饭最终味道的“命门”。

从色彩饱满的盘子里,抓上一把,塞进口中,混着羊肉的米饭,首先刺激了舌尖的味觉神经,紧接着,黄萝卜和葡萄干的酸甜撞到牙齿,及时中和了羊肉的厚重味道,后味的西红柿和洋葱,又为抓饭补充了更丰富的味觉层次。咸香酸甜辣,新疆人一年的滋味,都融在一盘抓饭里。

另外,木瓜、酸奶子、薄皮包子等食物,也可以为抓饭提供另一种可能。

新疆米粉

“一半勾子地狱,一半舌尖天堂。”红油浸透的新疆米粉,几乎是所有新疆丫头子对家乡味道的定义。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新疆并非是个“火辣”的地方。这倒也不奇怪,毕竟新疆并非辣椒的原产地,吃辣的时间也不长。

早在四十年前,新疆菜中很少出现辣椒。年左右,嗜辣如命的四川人,大量移民至新疆,同时也把辣椒带入了新疆菜的食谱。如今,辣椒已然成为新疆菜的一项特色。大盘鸡、拌面、炒米粉、凉皮子等典型新疆菜,都少不了辣椒的影子。

单个头而言,滚圆粗大的新疆米粉,要比其他地方的米粉粗壮不少。柔韧的新疆米粉,可煮可炒,通红的汤底是其魅力所在。焉耆土长的辣皮子、干红羊角辣子、干线辣子、朝天椒,各自负责辣味的甜、色、香、辣,伺机给你的味蕾来上一记难忘的暴击。

劲道的米粉,盘根错节地浸在香气冲天的酱汁中,丝毫看不出米粉最初的洁白。浓郁酱香压过扑鼻辣味,辣味又捎上羊肉的鲜味。香、辣、酸的共同刺激下,滚落的大滴汗珠,是对新疆米粉缴械投降的凭证。

米粉下肚后,辣椒的滋味慢慢升腾,在口腔内刮起了一阵迅猛的龙卷风。留在嘴皮子上的舞蹈,歹歹的,攒劲儿的很!需得一杯冰镇的亚洲汽水或是卡瓦斯,才能平息。

“新疆人拿得出手,口里人吃了想留,但你就是带不走。”玉盘珍馐的美食,需得大盘,才够过瘾。大盘盛菜、大口吃饭、大碗喝酒,简单又极致,豪迈又痛快,恰也是新疆人对生活的定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疆美食指南l这篇推送,比热巴更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