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问题在各个年龄人群中十分常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如果只是短期或偶尔现象,不必担心,只要保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很快便秘便会消失;但长期便秘危害很大,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人体代谢功能失调,毒素在体内堆积,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今天一起来看看便秘。。。
一便秘概念
便秘是一种病理状态,病人感觉排便不适或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来说,如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并超过48小时以上者,即可认定为便秘。
二粪便成分
1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食物残渣和少量水分
通常情况下,经口而入的食物,24小时后从肛门排出。食物在胃内停留2~3个小时,在小肠进行化学性的消化和营养吸收要用5~6个小时,在人肠内流质状的食物被吸收水分后,成半固体状排出体外。
2身体部分器官的代谢产物
胃、肠、肝、胆、胰腺等器官的正常活动和代谢后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排泄到肠道内。
3肠道细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
据估计,粪便中死的、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总量的20%~30%,细菌中的酶对食物残渣有发酵和腐败作用,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硫化氢、氨和吲哚等。这些物质如果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就会转化成有害物质,使腐败菌增加。
三粪便观察
1排便次数
成人一般每日排便1~3次,婴幼儿3~5次/日。若成人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每周少于3次,视为排便异常。
2排便量
正常成人每日粪便量为~g。若进食少纤维等精致食物粪便量少;进食大量蔬菜等粗粮粪便量较多。
3颜色和性状
一般粪便成黄褐色或棕黄色;婴儿的粪便成黄色或金黄色,若进食大量绿叶蔬菜粪便颜色为暗绿色;进食动物血或铁制剂,粪便可成无光样黑色。
四便秘症状
便秘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头痛、疲乏无力、舌苔变厚和嗜睡等,可触及腹部较硬实或包块,肛诊可触及粪块。
五便秘形成
直肠受粪便压力刺激达一定阈值,即产生便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排便意识经常受到遏制,就会使直肠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同时也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进一步被吸收而使粪便变干、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和便秘。
六饮食建议
1食用高纤维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每天加食糠皮、麦麸等,以增加食物残渣纤维素能使粪便量增加,成为肠道运动的有效刺激物,又可保留水分,而免致粪便过分干燥,晚上生吃茄子最通便。
2大量饮水
尤其在食用高纤维食品时,每日至少要喝8杯水。特别是晨起喝一杯淡盐开水,对保持肠道清洁通畅、软化粪便大有益处,平时应多喝开水,有助于大便的软化。
3食用可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适量吃一些润肠通便的食物,如马铃薯、萝卜、洋葱、黄豆、生黄瓜等,气体在肠内鼓涨能增加肠蠕动,可利于排便。
4食用果胶类食品
食用果胶含量多的食品,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甜菜、卷心菜、柑橘等可软化大便,减轻症状。
5食用蜂蜜、淀粉
经常食用蜂蜜和淀粉会减少便秘的发生,蜂蜜对肠道有润滑作用,淀粉可吸收水分使粪便软化。
6食用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
增加B族维生素食品的供给,尽量选用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如甘薯、马铃薯、粗粮、豆类、酵母等,以增强肠道的紧张力。
7增加食用油摄入
在烹调菜肴时可适当多放一些食用油,如豆油、菜油、麻油、花生油等。
8避免刺激性食物
忌食烈酒、浓茶、咖啡、韭菜、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荤腥厚味的食物。
9避免刺激黏液腺分泌的食物
如乳制品、含脂肪高的食物和加香料的食物。
七良好习惯
1避免进食过于精细
进食过少或者过于精细,造成代谢物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
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
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
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
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腹部环形按摩
排便时用手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起到导泻作用。
小结:通过以上的介绍,相必大家对便秘有了一定的了解,便秘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yummy建议大家能够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