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历史文化的守望者
日前,广州市召开2012年度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市长陈建华要求城建部门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他指出,城市弥足珍贵的是城市记忆。城建部门要珍惜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城市历史文化的守望者和建设者。在城市开发建设当中,要把“有效保护、深入挖掘、合理利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好城市脉络和肌理,进行保护性建设,避免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建设。(2月8日《南方都市报》)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正如温家宝总理2011年9月在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上存在三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城市建设中,从建国以来,我们应该吸取的一个很深的教训,就是拆了真的建了假的。大批真的物质遗产被拆毁,然后又花很多钱建了许多假的东西”。
远的不说,就在新年过后,北京开发商就拆毁了一个四合院建筑,那是梁思成故居。开发商对此毫无歉意,放言“你让我赔50万,我给你加10万”。商业利益和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冲突溢于言表。
在广州,也有许多历史文化建筑被拆毁在城市建设中,一些老建筑灰飞烟灭,如广州三学宫之一的广州学宫、解放路的骑楼群、八路*驻广州办事处等等。这些历史建筑的消失和破坏,让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广州渐渐丢失着城市记忆。
城市要发展,要建设,要体现新时代风貌,要留下当代的记忆,这都没有问题。但是,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没有理由在建设城市的时候,去破坏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那种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就是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割裂。而保护好历史文化,却能让当代人以及后代子孙可以看到摸到历史,让历史活在当下。做历史文化的守望者,不仅仅是城建部门的事,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事。人人都做历史文化的守望者,让历史文化留下,是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