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就是要各种小凉菜走起,今天讲拍黄瓜,最简单,也是夏日餐桌必不可少的一道凉拌菜。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黄瓜,花生米,甜椒,大蒜,小葱;调味的有:生抽,香醋,鸡精,少许白糖,多多的红油辣椒,适量花椒油或花椒粉。对的,没有放盐,对我来说,加了生抽和香醋以后咸淡就合适了,不需要加盐,加了盐后黄瓜出水很快,味道就不好了
这样干燥炎热的夏天,是不是心情也跟着焦躁起来了呢。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喝一杯马蹄水啦。马蹄,它皮色紫黑,扁圆,大小如核桃,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可生吃,也可以熟食。中医自古认定此物清热解毒、凉血生津,能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
老北京里,卖酪的小贩也是在夏天的下午,挑着木桶走街串巷地叫卖奶卷。说起来,牛奶是四季皆宜的饮品,而若从中医角度来讲,牛奶性微寒,其实更加适合火热的夏天。这里的奶卷,一口咬下去,柔软细腻又清凉爽口,和这个夏天简直是绝配!
由于地域不同,饮食习惯有异,不同的家庭对菜品的偏爱也有所不同。每到夏季,我家食客比较喜欢凉拌菜,各款凉拌菜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凉拌菜常吃,但不可以每餐都一样,要常吃常新。新,一是新在食材的搭配上;二是新在调味汁的调制上。这道凉拌双花,是其中一款。双花,是西兰花与菜花组合,得益于西兰花、菜花的营养及功效,这是一道减脂又保健的凉拌菜。双花焯水后,添加自己调制的凉拌汁,为了刺激家人的味蕾,增强食欲,将调味汁调成了酸辣味道。这是一道爽口又开胃的夏季美食。
前段时间,在一家陕西饭馆,吃到这道“菜疙瘩“,当时就喜欢上了。这道菜看起来不怎么样,名字也不洋气,但吃第一口就被它完全征服。绵软清香的口感蘸上酸辣开胃的料汁,越吃越想吃。当天回家就开始琢磨它的做法,连续做了几次,每次蒸一大块都可以全部吃完,非常受家人欢迎。在陕西、山西,过去都流行吃一种叫“菜疙瘩”的面食,传说这是在过去“糠菜半年粮”的日子里,逼出来的一种吃法,因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原材料,无论是白面、高粱面、豆面都可以拌,土豆、大白菜、胡萝卜、茄子、豆角、菠菜、韭菜、甜菜叶等都可以作为菜加进去,取材特别容易,口味也很不不错。
炎热的三伏天里,我们智慧的祖辈留给还是留给后代一个有趣的节日——六月六。农历六月六一般在大小暑之间,气温升高,时常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也是阳光最充裕的日子。在陕西关中许多农村地区,就有了“晒伏”的讲究,许多人家的主妇们会将压箱底的厚被子、棉衣取出,在前屋后院拉上粗粗的晾衣绳,然后挂满花花绿绿的衣被,甚至有些木质衣柜或是小箱子也会被挪到太阳底下美美地晾晒一天。等到下午,天色不再火辣的时候,我时常会和妈妈一起收起那些被晒得热乎、蓬松起来的衣被,再逐一放回衣柜。这一天,还有另一个特别的讲究就是炒豆豆,现在市面上超市里卖的多是一些批量生产的、电烤箱烘焙出来的酥脆的馍豆豆,对,我们管它叫“馍豆儿”。馍豆儿的制作程序很简单,关键是火候的掌控。常规发酵好的面团,用擀面丈压成片儿,用刀切成细条,再将细条切成小块,一般和拇指盖儿一样大小,当然有时也会切成菱形,不过听说越是切得小粒儿的,越难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