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陵墓暗流涌动,地底亡灵恐怖来袭,一场空前大战即将打响!快来YOUC《剑歌》,进入秦陵副本,击退亡灵的阴谋,拯救天下苍生!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作为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故事·“狼来了”原来不可怕】 2011年11月18日,在旅行社工作的范萍站在虹口区北外滩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内,看着歌诗达邮轮集团公司总裁奥诺拉将手中的香槟缓缓注入带有企业LOGO的邮轮模型。 正在举行的是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邮轮船务公司成立仪式。 2006年7月2日,同样在北外滩,范萍也是作为来宾,见证了歌诗达旗下 “爱兰歌娜”号以上海为母港开始其上海-长崎-济州岛定班航线的首航仪式。那天,她第一次知道什么是首航仪式。当仪式中的“起航女神”将香槟酒瓶砸碎在邮轮船舷上时,她和其他见证者一起,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范萍说,就五年时间,邮轮已经迅速成长为上海旅游业中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产品。“过去,我们给顾客讲解什么是邮轮,还要讲到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和《泰坦尼克号》,告诉顾客即使在船上,也能享受美食、美景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不过这两部电影都不太应景,消费者听了往往要皱眉。”当时,国内邮轮旅游刚刚起步,来上海的邮轮大部分是从海外港口开来的,上海只是停泊港,中国内地的消费者也很少有机会坐着邮轮到海外旅行。 “直到2005年,歌诗达在国内开了第一条母港航线,邮轮旅游才成为一个固定项目。这几年,喜欢邮轮的客人越来越多,很多外资企业都看中了这块市场。仅歌诗达一家,推出的母港航线就从1条发展到了73条。” 当范萍听到奥诺拉表示,成立独资邮轮船务公司后将开辟更多母港航线,引入更多高级邮轮为中国市场服务后,不禁感慨:“又有新的产品推向市场了。” 【数据资料】 2001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 44361.6亿元 2009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 147642.1亿元 2001年 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2728.94亿元 2010年 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9833.51亿元[1][2]下一页【背景·入世承诺】 全面开放服务业,涉及11类142个服务贸易行业。 对不同服务行业采取逐步开放、分别推进的方式。例如:在我国提供检验服务3年以上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在中国设立合营技术测试、分析和货物检验(法定检验除外)机构;入世后两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外资控股;入世后四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独资子公司。 【视角】 2001年起,越来越多像歌诗达这样的“洋”服务品牌出现在人们身边。它们中,既有邮轮、零售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也有检测、认证、会展、广告等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服务类型。 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听到 “检测公司”时,觉得有些好奇:印象里的检测要么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要么是*府部门为公共安全而设置的行*手段,为什么检测公司在入世承诺中也占据一席之地?今年,当德凯达这一来自欧洲的检测认证巨头将其亚洲新总部落户闸北,已经觉得不意外了。十年来,落户上海的检测认证“洋巨头”数量已经从屈指可数变成了三位数,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意识到,获得一份国际通行认可的检测认证报告是其“走出去”的“敲门砖”。 就发展历程而言,这些服务业是在中国的制造业实行开放后得以快速发展的。此时,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大大加强,客观上要求服务业的开放来为制造业进行 “服务”。另一方面,部分服务领域的开放是在中国服务业短缺的背景下进行的,它们对提升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促进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专家点评·行业“洗牌”提前到来】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龚维刚:身处竞争最激烈的服务行业之一,最能感受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变化。一开始国内企业对开放有种恐惧;但现在,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意识到开放带来了更多机会,对整个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上海共有近500家会展企业,其中外资企业超过十分之一。 “狼来了”是因为外资企业的加入让行业“洗牌”提前到来。比如,来自德国的几家会展公司原本计划在巴西等国家开拓业务的,由于中国加入了WTO,他们将拓展重点改为中国市场,并在上海设立总部。面对经验丰富的外企,一些本土企业不得不关门大吉。但“洗牌”之后,竞争的积极效应得到了充分展现。外企策展经验丰富,它们在主题设计、展位布置、内涵发掘上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而本土企业在参展商和观众组织方面的经验,也受到外企推崇。在国内外企业的共同推动下,上海会展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去年举行各类展会突破600场、展出面积超过800万平方米,已经能与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德国相媲美。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对国外企业的态度也从“排斥”变成了“欢迎”,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中外企业同台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做大了整个行业,并且加快了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当“狼来了”的恐惧过去后,本土企业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借鉴国外经验,迈出掘金世界市场的步伐。(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