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素芹
前段时间,清苑区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的非课堂教学部分,其中,教学设计出现的问题最多。
01
课时目标确定不清晰
1.第一课时设计缺失对文章整体的了解
21位参赛教师中,有8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其中3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中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对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教学思路不清楚。
2.第二课时设计没有突显单元语文要素
13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其中2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呈现了认读、会写生字,了解文章大意的内容,课时目标不清楚;4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中呈现的是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缺失对文章表达特点感受的目标,忽略了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11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中没有尝试练写,言语实践的意识不强,对单元整体教学和读写一体化策略不清楚。
02
教学目标表述不规范
1.把教学环节当作教学目标逐一列出
有4位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复习巩固生字;默读找句子,读中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再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自然之美,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2.目标中只有结果性目标,没有突显过程与方法
4位教师的教学目标中设定“体会作者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一语文要素,但是没有写清阅读方法和学习要达到的程度,学习过程的操作性和目标达成的检测不清晰,应表述为“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翠鸟外形的美丽及捕鱼动作的敏捷,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教学目标的表述主体应为“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教学目标中的方法,经历阅读的过程,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以教师为主体,写成“培养学生……的情感”或“使学生体会……”。
03
教学过程不能突出习作单元的特色
8位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师,仍然在教学中设计边读边圈生字,逐个讲解生字的音形义、组词等低年级活动;所有教师都没有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搭船的鸟》这一课作为本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地位;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