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11月27日到12月25日,整整四周时间的培训,有课堂学习,有实地调研,有网络教学,从广州到中山、珠海、青岛,收获了太多的信息、经验,见识了各位专家们的优秀,为以后职业道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关于立德树人和课程思*
广科技职院的袁晓斌院长讲话中提到教师要提高*治站位,教书育人就是人民教师的*治。教育是国之大计、*之大计。人民教师要思考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教师提升能力是教师自身和国家的需要。
听完袁院长的讲话,感受最深的就是立德育人。无论哪个部门、岗位,都要德为先。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拥护中国共产*的领导。在教学中,要把思*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之前在学校时有提到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理解。通过这次学习,理解了为什么要把思*课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光培养能力不行,更要培养品德。从平时的接触中,从上课的渠道,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在这里,想到袁院长举的一个小例子,同样给我触动很大。他说,在大学里扫地的清洁工和在街边扫地的清洁工都不一样,大学里的清洁工看到学生乱扔纸屑,及时进行指正,加以垃圾分类的指引,也是一种思*。
有了这个指引性非常好的开头,后面再听外语艺术职院管小青、交通职院李佳丽、中山职院符小兵、青职院刘阳等优秀老师讲课时,更加注意对课程思*的解说。从不太了解课程思*,到知道了专业课要融入课程思*但不知道怎么设计,最后对课程思路终于有了清晰的定位和思路,个人觉得进步很大。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在广州培训接近尾声时带来了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刚开始觉得这课程吸引力不大,作为教师,自己的职业道德是没有问题的。殊不知忽视了新时代几个字。新时代里,高职生的主流是好的,积极、乐观、向上,部分高职生存在学习习惯、心理、品德方面的问题,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一些低俗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学生的心灵。所以,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适应新时代高职生新变化的现实需要。一是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中央权威、违背*的路线方针*策的言行。要传播优秀文化:二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三是潜心教书育人,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四是乐于敬业奉献,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五是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二、科研选题
李海东教授做了《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十九大报告未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应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持产业;全国教育大会确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目标。高职要能提供高端技能人才,在疫情六稳六保,培养产业生力*,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组群。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年12月19日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高职人才评价方式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方式来进行评价;职业教育提供培优行动计划等等。
在听李教授分析各种*策时,没有枯燥和教条,反而学习到了从*策中找选题的技巧,受益匪浅。其次,学习到了以前听过但似懂非懂的名词。学徒制、三全育人、融媒体教材、智能+教育新形态、二维四步五解等等。还了解到了一些新动态,比如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来实施等。李教授提供的信息实在是很丰富,还需慢慢去领悟应用。另外,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看待学生的视野。我们平时私下里偶尔会埋怨学生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等等,但李教授却是很通透的把这类学生看成是另一类人才而已,没有贬低,只有因材施教,因人评价。
严中华教授是成果导向教学方面的专家,讲述了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哲学的教科研课题申报方法与技巧。从中学习到了高职教师高级职称晋升之路之情怀与担当、如何基于OBE进行高水平课题选题与申报、如何基于OBE进行高水平论文撰写、如何基于OBE理念准备高水平教学能力大赛。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严教授邀请我们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