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研究欧洲浪漫主义闻名的以赛亚·伯林和以“复调”等理论著称的米哈伊尔·巴赫金均在不同程度上被视为相对主义者,但二人又都极力抵制这一定义。保马今日推送卡里尔·爱默森的一篇文章,借由作者纵深的视角探寻了二者之间的某种亲缘关系。
巴赫金认为,相对主义强调单一层面差异观点之间的两可状态,而他所提倡的多元对话则始终坚持主体所处位置的外在性与责任性。伯林则认为,相对主义将生活中的各种选项视为均等的模棱两可,他主张的多元主义则强调悲剧选择的必然性。伯林与巴赫金的主要思想都偏重温和、宽容与多元性,在这一点上二人极其接近。他们的相似性可以在各自着重论述的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中的共通之处找到源头,但巴赫金比伯林更重视主体视域中的他者位置。通过分析伯林与巴赫金对相对主义的共同抵制,人们得以获取一种负责任的多元性思想。
本文原载于《唐都学刊》年第6期,公号推送时略去了注释。感谢译者毕晓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程正民
巴赫金的文化诗学
毕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元主义
以赛亚·伯林与米哈伊尔·巴赫金
——相对的亲缘关系
文
卡里尔·爱默森
译
毕晓
在亲缘关系与关联(无论它是什么)的范畴内牵涉到两位相对主义者,总会是一种最似是而非的存在。因为他们承认真理与价值没有一个单一的或超验的测量点(reckoningpoint),相对主义者们会形成一类群体(如果他们这样做的话);就这一点而言他们走在了一起。但根据定义,相对主义者的位置是一个没有标记的点,缺乏聚积的内容。它完全由知识的谦逊与宽容的方法组成,更像是一个暂时的交汇点而非一种意识形态的平台。毫不奇怪,道德哲学家通常会将其视为摇摆不定的,即使在日常运用中,“相对主义者”这个词的伦理底色(ethicalshading)可能更倾向于贬义而非对某人品质的赞美。这篇论文透过两位20世纪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与米哈伊尔·巴赫金重温了这一问题点(troubledsite),他们都出生在俄国,在思想界极负盛名,各自因“多元主义”的学说而名声大噪,且都忧心如焚地抵抗着“相对主义者”的称号,无论何时这一称号总是要附着于他们的哲学观之上。我认为何以如此——为什么“相对主义”看起来是如此危险的、有害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