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显示,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生育意愿大幅降低。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专家建议尽早开放三胎*策。
一夜之间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来无数网友的议论,网友纷纷感慨:还没决定好要不要二胎,三胎*策就要来了?
评论几乎是一面倒的吐槽,更有网友表示:给多少钱都不愿意生三胎,养孩子不是单靠钱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是教育。
的确,在国家提倡优生优育的今天,很多成年父母生孩子,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我能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呵护一个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父母,养孩子看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中国传统的婚姻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打拼事业赚钱养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给丈夫铸造事业的最强后盾。
所以有俗语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大概意思是女人决定了上一代人的幸福,这一代人的快乐,下一代人的未来。
这句话放在现代社会我认为应该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旺三代,决定了上一代人的幸福,这一代人的快乐,下一代人的未来,乃至下一代人的家庭幸福......
有很多网友提出这一个孩子都还没教育好,更别提二胎、三胎了......
其实多个孩子可以使家庭成员结构更加合理化。
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家庭中不同排行的孩子扮演的不同角色、如何参与家庭活动及满足家庭的需求。
看完之后再看看家庭里是否有多个孩子的需求,毕竟能让你做决定的还你是自己,并非是因为别人。
密苏里大学的杰洛米?巴哈博士提出“巴哈模型”,每个社会系统皆有四个基本需求:
1.生产的需求。
2.平衡家庭情绪的需求。
3.人际关系的需求。
4.统一的需求。
当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会根据上面的顺序,逐个满足家庭系统的需求。
第一个孩子
通常,第一个孩子身上担负着家庭中有意识而明显的期望。
在古代社会,嫡长子继承制、长兄如父亲等观念,让最年长的孩子处于比较有利地位,并影响整个历史的进程。
现今年长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得力助手,能帮助家庭分担压力,如照顾弟弟、妹妹。
由于家庭系统的“生产需求”,第一个孩子会被父母寄予更多的期望,被期待更好的表现。
长子女会承继家庭的主要价值观并且比较认同父亲(生产管理人)。
第一个孩子将会和父亲持相同或极端相反的价值观及抉择。
第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是:
1.他们较倾向于认可别人,并具有社会意识,能较早意识到社会规则和自我形象。
2.他们擅长清晰明确的事物,能注意细节,但有时局限于表面。
3.承受较多父母的期望,压力大,很难发展出高度自尊感。
第二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会承担第一个孩子带来的一些压力,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被轻视和贬低,渴望优越感。但如果第二个孩子超越第一个孩子,会给第一个孩子产生很大的压迫感。
因为家庭系统承担“平衡家庭情绪需求”的任务,他们会响应家庭系统中隐藏及潜意识中的规则。通常和母亲较亲近,抉择和价值观也和母亲有关。
第二个孩子的行为模式主要如下:
1.会成为别人或者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与母亲较为亲近,男生会变为母亲想嫁的男人类型,女生会成为母亲潜意识里想要成为的样子;
2.承担平衡家庭的情绪问题,不清楚自己的感情,有时候会觉得家庭氛围不对,但就是不知道哪里不对,显得迷惑,有时候还有点天真。
第三个孩子
第三个孩子常担任满足系统中“人际关系需求"的任务,可能会扮演“变色龙”的角色,游走于兄长或兄姐之间,是家庭关系的缓冲者。
第三个孩子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能够调节父母的婚姻关系,能够缓解家庭矛盾,因此他们很难建立独立的人格。
第三个孩子的行为模式通常为:
1.重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2.装作不在乎家庭冲突的样子,其实很重视;
3.常觉得左右为难,难以选择。
第四个孩子
第四个孩子负责满足家庭中“统一的需求”。
第四个孩子应该是最小的孩子,一般是家庭的“小雷达”,能够捕捉和收集家庭中未获解决的紧张和冲突,包括人际关系的紧张。
从行为形态的观点来看,第四个孩子经常想帮忙解决家庭问题但又觉得无力无助,因此常会借着扮小丑来转移和减轻家庭的冲突。
他们看起来总是一副被宠坏和幼稚的模样,他们也可能借着分裂自己和当代罪羔羊来保护家庭。
第四个孩子的主要行为模式:
1.对家庭矛盾敏感,乐于帮助解决家庭问题;
2.会表现幼稚和“被宠坏”的样子,其实是为了缓冲家庭矛盾;
总结
简单总结不同排行孩子的问题:
1.第一个孩子会因为父母的高期望而压力大,较难培养出自尊感,最有可能成为父母的“代罪羔羊”;
2.第二个孩子较难辨别自己的感情,会成为母亲需求的延伸,生活中会有点“迷糊”;
3.第三个孩子重视家庭关系,难建立独立人格;
4.第四个孩子会因自己的“弱小”而自卑,会伤害自己,来缓和家庭矛盾。
总之,家庭中多一个孩子便是多一份责任,父母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尊重孩子的不同。
补充说明:
1.“巴哈模型”是理论模型,因此不宜刻板地利用它分析家庭。
2.60、70年代的婚姻,家里面可能不止四个孩子,第五个孩子会重复上面第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第六个孩子会重复第二个孩子的性格特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