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空”真是个美丽的词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有与无,实与虚,进与退,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中国文人在“空”字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感追求。就是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也不妨巧妙地“空”一下。但要紧的是,阅读教学要警惕“空对空”,否则怕是就不太美妙了。这个中缘由,且听杨*辉老师道来。
阅读教学要警惕“空对空”
杨*辉
最近教过数篇小说,读过几段理论,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阅读教学要警惕“空对空”。
先读两段理论:
以小说人物为本的教学,不是追求对人物分析、概括、评论,而应以对人物的感悟、理解为追求,应该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当时处境、情感世界,产生共鸣。换言之,小说应该由分析概括走向移情理解。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方面,不能抓住与小说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无限的放大,而要紧扣文本进行适当教学。①
再看这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孔乙己》):
师:孔乙己为什么会死?
生:因为孔乙己没有正式职业,好吃懒做,迂腐清高,最终被打折了腿,另外就是众人的冷漠无情,不会帮助他。
片段二(《变色龙》):
师:“变色龙”这个绰号与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相称不相称?
生:相称。奥楚蔑洛夫因为狗的主人不同多次改变态度,谄媚、虚伪、见风使舵,与这个绰号很相称。
问题已经回答了,而且回答的没错!如果你以为阅读教学已经结束,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语文的教学才刚刚开始!结合上面的理论加以分析,这两个教学片段就是追求对人物的分析、概括、评论,没有让学生以身体之,用心验之,阅读教学“空对空”。从本质上讲,就没有进行语文教学!
导师曹老师就多次强调:要“贴着语言”教。诚哉斯言!那究竟应该怎样做,翻阅名师的课堂实录,方法渐渐明晰。
第一,词句的品味,让“理解、感悟”落到实处。比如,上海马骉老师的《河豚子》教学片段:
师:在文中有很多关于父亲的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或许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父亲这个形象。
生:文中说到“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这句“喘不过气来”写出了父亲当时极端的内疚、恐惧和绝望。
生:文中还说到“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子,还依然煮着,他归来了。他的足迹如踏在云上一般。他想象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气也衰了”。这句话中“他的足迹如踏在云上一般”一句写得特别形象。
师:你抓得很准,这句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状态?
生:一想到马上就要看到家里人尸体枕藉的惨状,他的心都要碎了,脚一点力气都没有。他非常痛苦和恐惧。
师: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的一些心情了吧?
生:父亲是深深爱着子女和妻子的,但是他很无奈,很绝望。我们应该理解他。
生:我认为。父亲用让饥饿至极的家人美美吃上一顿河豚子的方式来结束家人的生命,这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理解他。
我的思考:不是分析父亲的性格、概括父亲的形象,而是让学生体会父亲的心情、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灌输,而是体会感悟,从具体的人物描写中才能准确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植根于文本,就避免了“空对空”。
第二,朗读的展开,让“贴着语言”“紧扣文本”成为现实。肖培东老师不仅善于品悟词句,还特别善于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感悟、理解。他的《植树的牧羊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师:老师想用两个词来评价这两位同学的读书情况,老师先不说。(话筒递给一位学生)你给这两位同学提个建议,你觉得他们读得怎样?
生8:有一个同学读得太小声,有一个同学读得太快了。
师:哦,第一个同学读得稀稀拉拉,第二个同学读得干旱无比,是这意思吧。(全场笑声)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当高原的景色发生变化,读要不要发生变化?
生(齐答):要。
师:所以第一次读,要读得怎样?你来说。
生9:沉重。
师:沉重,有道理,还有呢?第一次读得速度要快,还是慢?
生(齐答):慢。
师:缓慢,沉重,失望。而第二次呢?
生(齐答):惊喜。
师:尤其哪句?
生(齐答):看到了溪水。
师:第三次呢?
生:赞美。
师:这是一种内心发出的震撼的力量。
我的思考:三次来到荒原,荒原是三个模样。我们似乎也可以总结出荒凉贫瘠、肥沃优美等词语来反应环境变化,但是那样做意义不大,而且效果未必好。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出来,就体会到了,读好了,就理解了。
所以,上述《孔乙己》《变色龙》的教学都需要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就是去品味,去朗读。
提问:“孔乙己的死去,要从文章中找到依据!”于是就有了“青白脸色”和“黑而且瘦”、“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和”“温一碗酒”、“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睁大眼睛”和“像是恳求掌柜”等一系列的描写对比,这些语句词语的品味,让学生感受到,孔乙己每况愈下,性格缺陷和悲惨遭遇导致他最终只有死路一条。这样,避免了“空对空”,人物形象不是在分析、概括、提炼,而是在体会、感悟、理解!
同样,《变色龙》可问:“哪里可以体现出他是个变色龙?”对狗的称呼的变化自不必说,*大衣的“穿”“脱”也在意料之中,“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的官腔十足与“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的谄媚虚伪之间的神态对比,令人眼前一亮。若能进行分角色朗读,夸张地读,用情地演,突出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特点,必然达到“移情理解”的目标!
小说教学要在语言的品味中进行,在文本的朗读中进行,人物处境、人物情感、人物性格,要从语言的品味中来,从文本的朗读中来,而不是“空对空”的谈论。小说教学如此,大多数情况的阅读教学,亦可酌情运用。
①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辉,宝鸡市陈仓初中语文教师,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曾获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参与多部教学书籍编写,有多篇文章发表。往期回顾:第期反思得好课,实践出真知第期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第期老问题,新问题?第期绽放“四点”课如花第期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第期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本期责编:杜凤慧投稿邮箱:cgqms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