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朵米妈编辑/居西宁
从城市犯罪到战争,恐怖主义,拥挤的监狱。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他们的童年被人偷走!
魔力,奇幻,神秘和孩子们无辜的童心
才是拯救我们世界的创造力所在……
——迈克尔?杰克逊
一年一度,六一儿童节在时间的大海里向我们漂来。
当我们这些成年人以自以为是的方式娱乐孩子的时候,你可曾知道,这个看似开心快乐的日子,起源于半个多世纪前一次对婴儿的屠杀吗?
人类发展漫长的世纪里,对于儿童,长期是忽视的。久远的年代里,儿童不过是缩小了的成人,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屡屡被磨灭,直到他们退化为和我们一样的成人。
多年来,关于儿童观念,各流派纷争不断。
洛克说:儿童是空白的书写板。
卢梭说:儿童是一株野生植物。
弗洛伊德说:儿童与家长之间早期的相互影响至关重要。
杜威说:儿童的需求必须根据孩子现在是什么、而非将来是什么来决定。
无论孰是孰非,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认为,印刷术促生了童年的概念,而随着电影、电视等新媒介的出现,童年将随之消失。
众多的境况表明,“成人化”的儿童正在兴起,同时,“儿童化”的成人也日益严重。
如尼尔?波兹曼所说,阅读带来了成人与儿童的分野,使得“童年”这一人生特殊时段得到了成人的重视。也许今天,就让我们借着这30本绘本,重新来发现一下“儿童”这个概念吧。
本期主题书目按以下思路归类:
发现儿童
发现自我
发现世界
发现人生
?孩子的使命:《走进生命花园》
孩子眼里的生命,会是怎么样的呢?
孩子从他的岛屿观察世界,他看到了污染的海洋、被砍伐的森林、眼泪、战争和饥荒……孩子想象世界上的灾难与不完美,也在想应该为这个充满缺憾的世界做什么,他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记述着世界的美丽与丑陋,于是,他作了一个决定——“出生”。
伊芙.邦婷曾说“小孩必须学习认识生命中的困境和抉择。”这本书花团锦簇的封面背后,却是可怕的战争和饥荒、权力欲望和贫富不均、遭到破坏的海洋与大地,以及伤痛的泪水。
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美好,尚未临世的孩子一句句力道十足的“应该”,突显出现实世界的丑陋与孩子的美好。提醒我们回想这世界原本应有的样貌,思考自己该如何面对、如何决定和行动。来到世上,确实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但看到这本书的我们,却可以做出选择。我们希望,我们就是这个世界可能变好的理由。
?孩子的内心:《梦想家威利》
我们的童年都曾有过天马行空的梦想,而每个小孩的梦想都非常独特,它只属于我们自己,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秘密,它“活”在我们的记忆里,陪伴我们走完平凡或者传奇的一生,也许,它将随着我们生命的结束而离去,也许,在我们两鬓斑白时,会把它讲述给坐在膝上的孙儿,让它在他们的梦想里继续。
?童心永在:《绿笛》
当妈妈告诉绿笛要赶快长大、变绿的时候,绿笛不明白为什么要急着长大,急着变成一条大绿蛇。他觉得所有的大绿蛇好像都很懒、很无趣,又粗鲁。况且,他真的很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所以,绿笛想尽了办法,就是不要变绿。
有读者这样评论,绿笛是一条渴望永远保持现有颜色的小蛇,但是它的希望被现实无情打破了,但是这条小蛇却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它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努力,甚至是生命的考验。虽然最后他还是长大了,失去了小时候他最喜欢的颜色,但是它却一直保持一颗快乐童真的心。这样的话,长大也是很美好的吧!
?自己的王国:《威斯利的王国》
威斯利很孤单。他是这个文明社会里的异类──不喜欢披萨或足球,不肯剪和同学一样的发型。但是,学校的暑假作业给了威斯利一个绝妙的灵感:他要创造自己的文明──就在他家后院。从一粒种子开始,一个全新的世界诞生了!奇特又充满想象力的威斯利王国!
随着威斯利王国令人振奋的创造性逐渐展现出强大的感召力,甚至可以化解恩怨,让曾经的敌人也成为朋友。这,甚至是重建世界的可能。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最初的那枚种子,它植根于忠实自我的内心,了解自我的需求,并在每一个前行的脚步里蓬勃生发。孩子的可贵,正在于他们拥有那么多不同的种子。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这些种子,了解它们不同的脾性,学会分辨、判断和养护、利用,让每颗种子都能生长为丰盛的花园。
?原初的动力:《再见,小兔子》
兔子工厂养肥兔子然后再送去屠宰,这一点,从小就住在这的大灰兔并不知道。大约从记事起,它就在兔笼里生活,传送带每天送来饲料,吃饱后无事可做,它已经忘了外面的世界;刚被送进来的小棕兔则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随后,成功越狱使两只兔子得到了自由。充满了危险和变故的野外经历,令大灰兔无比怀念工厂中饱食终日的蜗居,于是,向往着自由生活的小棕兔送大灰兔回到兔子工厂,自己则跑向了田野,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个野兽国:《野兽出没的地方》
“那天晚上,麦克斯穿上狼外套在家里撒野。”他把妈妈房间的被单钉起来做了个小帐篷,拿着叉子追着小狗狗跑;于是妈妈生气了,把他关在房里不给他吃晚饭;于是那天晚上麦克斯的房间里就长起了一片树林;他离开这片树林,乘着一只也叫“麦克斯”的小船到达了野兽国。开始的时候这些野兽想吃掉他,可是他驯服了他们,成了野兽国的王。可是过了一段日子,他感到孤单了,闻到了熟悉的香味,于是他告别了想要挽留他的野兽们,又乘着麦克斯号小船回到了他的房间,一切还是他离开的那天晚上一样,晚饭放在桌子上。“还热着呢。”
这本书被形容为“美国第一本承认孩子具有强烈情感的图画书”,引起不少争议。艾登?钱伯斯说:“因为这本书,图画书成年了。”被《新闻周刊》评价为“推动图画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大人真的关心孩子吗?《莉莎,离水远点》
莎莉一家人带着大包小包来到海边。爸爸妈妈忙着放椅子,摆食物,莎莉则静静的一个人远望海面,瘦小的背影看起来孤单寂寞。整本书分成两条线进行。书的左页全是妈妈的叮咛,而且大都是否定句。诸如不要去游泳、不要让新鞋沾到脏东西等;右页则呈现出了莎莉的想象世界——一个刺激的冒险之旅。除去言语之外,父母从未走近莎莉身边,和她一起玩耍。直到最后莎莉跟父母一起回家,都只有小读者才知道,莎莉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当父母习惯性地站在制高点,抱着“我都是为孩子好”的态度时,你真的知道他们心里究竟都在想什么吗?
?孩子内心的渴求:《卡夫卡变虫记》
由于父母、路人、校车司机都没有发现卡夫卡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所以卡夫卡只得按照平时的生活步骤循规蹈矩地洗漱上学。绘本比原作温馨的地方在于,卡夫卡是个孩子,没有那么多的负担,也更容易快乐:虽然变成了虫子且人们都没发现,但变成虫子也有很多乐趣,拿书包的时候更省力,答数学和踢足球的时候也更有优势,这让他一度洋洋得意,何况这一切迈克尔都知道,真正的友谊并未离他远去。好朋友迈克尔不仅第一眼就发现了变成虫子的卡夫卡,还在这一天里陪伴着他,分担他的苦恼,帮他想办法,在图书馆和他一起找他是变成了哪一种虫子。这份“爱”让卡夫卡没有那么孤单绝望,甚至还可以享受一点乐趣,他想要安心做一只虫子了,而家人在看到天花板上的卡夫卡时才恍然发现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此刻,人虫对峙,分外紧张,双方你来我往,彼此试探。随着卡夫卡委屈失落的泪水,之前的反讽和荒诞一下子做泪腺状崩溃,爸爸妈妈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了忽略了孩子,他们再次拥抱了他,变成虫子的卡夫卡放心了,即使他是一只大甲虫,爸爸妈妈妹妹也还会爱他,这就够了,做虫子又能怎么样呢?
?嘘,我们的秘密:《我的秘密朋友阿德》
绘本大师约翰?伯宁罕的作品。每个曾经孤独的小孩都曾有过这么一个秘密朋友吧。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只有自己知道。这个朋友,不会*气不理我们,不会一声不响的离去,更不会出卖或背叛自己。这个朋友,永远在那里,收纳我们的微笑、眼泪、梦想和坏脾气,收纳我们对现实的不满,容忍我们逃避、懦弱、没出息,在我们悲伤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它就会静静出现,在我们快乐、得意的时候,又悄然隐去。这个秘密朋友,也许叫做阿德。也许叫小不点。
?孩子的疑问:《我不知道我是谁》
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应该住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的,尤其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达利B可不是在空想,他会行动并知道很多其他动物住在哪里,吃什么,达利B还勇于尝试其他动物的生活方式。当*鼠狼洁西D出现,一步步紧逼时,达利B还在问自己是谁,*鼠狼告诉他,他是只兔子并要吃了他,达利B的身份才确定。可是就在最后兔子们欢呼其为英雄时,刚刚清晰的身份再次模糊。我到底是兔子还是英雄?!
?存在是一抹独特的颜色:《自己的颜色》
变色龙很苦恼,因为他没有自己的颜色,他总是走到哪儿,颜色就变成什么样。有一天,他遇见了另外一只变色龙,他们约定:既然改变不了现实的条件,就一起改变身上的颜色。从此以后,两只变色龙过上了快乐而满足的生活。这本书来自大名鼎鼎的李欧?李奥尼,他告诉我们:你的存在就是一抹独特的颜色,接纳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同。
?做回自己:《糟糕身上长条纹了》
卡米拉是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小姑娘,开学前,她翻箱倒柜,试了N套衣服,可没有一套能让她满意。她想找到一件让大家都喜欢、都满意的衣服,因为她实在是太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了。第二天一早,她在镜子里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她的身上布满了条纹。于是家庭医生、专家、各路媒体通通上门,把卡米拉好一通折腾。最后,当一个心灵治疗师对卡米拉说想象你和房子融为一体时,悲剧发生了。卡米拉真的融入了房间,眼睛变成了画框,鼻子变成了柜子,嘴巴变成了床垫。就在卡米拉和家人陷入绝望中时,一位老奶奶告诉卡米拉治疗方法是吃青豆。卡米拉习惯性地、言不由衷地拒绝吃青豆。此刻,卡米拉察觉到,自己现在的境况远比吃青豆遭人嘲笑要糟糕的多,那么还怕什么呢?那美味可口的青豆不正是她长久以来一直想吃却不敢吃的吗?压抑了这么久,现在卡米拉要做回自己。
?本色永不变:《纽扣男孩》
《纽扣男孩》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杰米?纽扣是个用一枚珍珠母纽扣换来的火地岛土著男孩,他被带到文明社会,被按照基督教的方式,以维多利亚时代上层社会的举止来接受教育。杰米有许多令人激动的经历,甚至引起了国王威廉四世和王后阿德莱德的
《天略世界精选绘本:北极星》画面很漂亮,彼得?雷诺兹在书中激励读者们去观察,去思索,去想一想要不要离开很多人走过的那条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我们应该有的一生:《精彩过一生》
孙子孙女问爷爷奶奶为什么头秃秃的,皮肤皱巴巴的,爷爷奶奶就细说从头。原来人不是老了才会又秃又皱,小婴孩生下来的时候也是皱巴巴的。然后,经历幼年时期、童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恋爱时期、大学时期、就业时期,他们学习、成长、学习成长,享受每一个阶段的乐趣。即使他们已经老迈,却依旧调皮、耍宝,他们的一生是实实在在的活过了,如今可以坦然面对死亡。
?展望与回顾:《有一天》
《有一天》既是展望孩子的人生,也是回顾自己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母亲的怀抱走向世界的。如果你是一位母亲,当你的目光、心思、情感全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从而变得患得患失、孤寂落寞时,这本书会帮你说出心声,让你获得安慰;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的身上被倾注了太多的关爱,开始感觉这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倦,这本书会让你更多地理解母亲的心情,让自己少一些倔强,多一分认同。
?每片叶子都有不同的人生:《风中的树叶》
一根柳树枝上,长着十片各不相同的柳叶,一阵风吹来,叶子们离开了枝条,奔向各自的宿命。有的掉入水中的救了蚂蚱,有的垫在了小松鼠的窝里,有的记下了少男少女的电话号码……第二年,树枝上又长出了十片新的柳叶。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的使命,每一片叶子也都各尽其用。
?生命的灿烂:《蜉蝣的一生》
在这本书中,我们得知蜉蝣的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其中,幼虫生长期长达2-3年,但一旦成长成虫,它的生命只有1天。书中,哥哥说:“他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必须让他充实地过完这一天。你有什么好主意吗?”在帮助蜉蝣度过了一天之后,哥哥又说:“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可怜哦,他的生命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帮他试过了多么充实的一天啊!对他来说,今天一定过得非常棒。”“这天,两个男孩学到了很多很多,从这天起,他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书中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只能活一天,你会做什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思考。
?人生的价值:《我是怎样毁了我的一生》
《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仅仅有18页,展示的就是属于一个男人的一生,前后存在着天壤之别的人生:长大前应有尽有、从不寂寞、堪称上帝的宠儿;长大以后他虚伪贫穷,过着谎话连篇和庸俗不堪的生活。
另一种强烈的对比是文字与图画的相悖,一栋破破的小房子在童年是一座城堡;连绵的阴雨中却日日晴好;功成名就是一贫如洗;左拥右抱却没有人爱。
《我怎样毁了我的一生》会引起你某些思考、某些感慨,还有某些回想。或许生活的现实向来无法让人一眼看穿,那就允许这本书小小地揭穿一下生活的真相吧。
--------?---------
寒假∣寒假∣圣诞∣感恩∣搭建∣万圣节∣重阳踏秋∣重阳敬老∣生命死亡∣牙齿∣中秋∣电影∣开学准备∣七夕∣爱∣春天∣女性∣读书日∣母亲节∣六一∣运动∣夏天∣世界杯∣历史∣读书人∣教师节∣幼小衔接
凯迪克奖∣元宵∣学习力∣冬至∣动态阅读∣童心妈咪∣父亲节∣自然环境∣战争∣重阳银发∣二胎∣教师阅读
三三
睡眠日
地球一小时
愚人节
图书馆
熊亮绘画课
儿童节
端午节
数学启蒙
小一新生
哲学
童书电影
哲学
秋天
汉字
时间
二十四节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