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少年时期
包尔汉出生在俄国的喀山一个贫农华侨家庭,生活坎坷、困难。当得知自己的祖先是由于躲避战乱被迫从中国的*逃亡俄国后,就下定决心要返回自己的祖国—中国*。
年,18岁的包尔汉作为经营对*进出口贸易的老板司马义哈吉的一名雇员,辗转来到迪化。年毅然向国民*府内务部提出申请,恢复了中国国籍。年,又将父母和两个妹妹接回*定居,终于实现了自己萦绕心头的夙愿。
第二节心系祖国
年秋季,年仅15岁的包尔汉被舅舅介绍到“玛阿里夫”书店做学徒,每月还可以得到10金卢布的工资。在书店的两年半时间里,包尔汉白天清扫店堂,给邮购者包扎付邮,晚上就睡在伙房,还要给总经理打扫房间,给书店经理的孩子洗衣服。虽然工作十分繁杂、辛苦,但包尔汉生活得很快乐,因为在这里不仅自学会了俄文,跟着会计学习会计知识,而且还阅读了大量的俄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外面广阔而纷繁的世界。在下诺夫哥罗德每年8月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交易会,“玛阿里夫”书店每年都要前去参加。年的交易会即将来临,总经理把一切事务都交给包尔汉去办理,因为他对书店业务已经非常熟悉。于是,包尔汉带着书来到下诺夫哥罗德集市,和一家帽子商店合租一间大铺面,布置好后就开始营业。雨后的迪化街道在参加下诺夫哥罗德集市交易会期间,包尔汉结识了一位经常前来购书的60多岁的司马义·哈吉老人。在购买一批书籍后,老人真诚地对包尔汉说:“我家住斜米[斜米巴拉金斯科,俄属中亚城市,现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邻近*塔城。],经营着不少商行,有几个设在中国*的省城——迪化,一直想找一个既能干又懂会计的年轻人到迪化工作,希望您推荐人选。”听到“中国”两个字,包尔汉眼睛一亮,立刻想起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回祖国看看”的念头油然而生。冬季的下诺夫哥罗德包尔汉立即去找另一家书店的经理沙瓦里。在喀山的时候,沙瓦里和包尔汉是邻居,非常喜欢包尔汉。听包尔汉说明情况后,沙瓦里说:“我认识司马义·哈吉,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向他推荐你。”经过几番周折的详细了解,包尔汉知道了司马义·哈吉的为人,便暗暗下定回到中国*工作的决心。几天之后,司马义·哈吉又来到书店,包尔汉直截了当地说:“到中国去的人选已经找到,这个人就是我。”老人听后非常高兴,便邀约包尔汉晚上到旅馆细谈。晚上,包尔汉如约前往。经过接触,司马义·哈吉已对包尔汉的为人很欣赏,又知道包尔汉懂俄语和会计,当即拍板,以每月20金卢布的工薪雇佣。包尔汉当即表示:“必须在交易会结束,回喀山交待清楚后才能动身。”交易会快要结束时,包尔汉的舅舅也来到下诺夫哥罗德。在一起返回喀山的水路上,包尔汉把准备到斜米的事告诉了舅舅。舅舅听后,当即表示赞成。回到喀山,包尔汉把现金、账目和存书等向总经理交待清楚,推说父母让自己回家,征得同意后就辞去书店的职务。10月,热心的舅舅送包尔汉上船,经过两天的海上旅程到达萨玛尔,换乘火车到鄂木斯克,又乘船沿额尔齐斯河航行,第四天深夜抵达斜米。司马义·哈吉兄弟四人合伙经营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行设在斜米,总经理是长兄伊斯哈克,还有两个弟弟牙克夫和阿里夫。包尔汉先在斜米总行工作一段时间后,于年9月又被派往设在中国*省城第二大洋行——迪化[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天兴洋行[天兴行设在迪化南关的俄国贸易圈里。当时人们把这条街叫做洋行街。街上的商店大都是俄国商人开设的,招牌上都写有“俄商”字样。帝俄*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得以在天山南北随意经商而不纳税,得以在伊犁、塔城、喀什、迪化等地设置领事馆和贸易圈,圈里的一切事务都由帝俄的领事管理。中国*府不得过问。迪化的贸易圈是年划的。年前后,迪化的俄籍商人余人,年终存货约值30万卢布。]工作。包尔汉跟随经理从斜米出发,先坐火车来到阿亚古斯[阿亚古斯俄属中亚小城,现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邻近*塔城。],又乘马车,直奔中国塔城的巴克图口岸。途中,两人夜宿在塔尔巴哈尔参赞大臣最初的府治,也即人们通常说的“老塔城”雅尔[雅尔俄称乌尔扎尔,现属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清晨,包尔汉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登上塔尔巴哈尔山的一座高峰,向南方眺望,展现在眼前的是辽阔无边的草原,河流在草原上像一张地图一样,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的雪峰和浮云融合在一起。同伴告诉他,这是塔城盆地,属于中国的土地。听着同伴绘声绘色的介绍,包尔汉异常激动:哦,令人心驰神往、*牵梦绕的祖国啊!我终于看到你,我就要回到你的怀抱……年轻时的包尔汉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包尔汉对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那样亲切。从塔城到迪化,包尔汉一路上尽情饱览祖国山河的风光,一点也没感到疲倦。经过10余天的旅途颠簸终于来到目的地——中国*省城迪化,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亲眼目睹祖先世代劳动生息的地方,终于实现回到祖国的愿望,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年,包尔汉向北洋*府内务部提出申请,要求恢复自己的中国国籍获得批准。要好的朋友知道后,都非常不理解地极力劝说:“你可要想好啊,没有俄国国籍,你就得不到俄侨的待遇,今后再也回不到俄国。”包尔汉却自豪而又轻松地回答道:“我早就想好,愿意做一名中国人!”当时,中国本地的一些投机商人为贪图“俄侨不纳关税”的利益,千方百计领取俄国人颁发的所谓“侨民证”,冒充俄国人,但包尔汉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完成爷爷“回祖国看看”的嘱咐和夙愿,还坚决恢复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当时,正值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年月,放弃俄国国籍,就意味着放弃许多特权,但包尔汉为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毅然决然,一生无悔。从左至右:迪化南门、迪化城中心大十字的牌坊年,包尔汉又将父母和两个妹妹接到迪化定居,一家人(姐姐除外)终于在自己故乡——中国的土地上安顿下来。包尔汉心里异常兴奋,终于实现自己少年时期就憧憬的“做中国人”的梦。本节完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如果觉得本文可读,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