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理论和研究简述
双重文化认同是海外华人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认同类型。本文以笔者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和波士顿两年访学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社会学、文化心理学和人类学等相关文献,试图从微观层面深入探析海外华人双重文化认同的基本特征,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的跨文化心理学界从个体的微观层面出发,对双重文化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继贝里提出文化适应四种类型后,学者们进行了很多关于融入类型的实证研究,他们提出“二元文化/双重文化”的概念,并对双重文化认同进行类型的细分,如伯曼描述了包括混合和融入的多种双重文化认同类型,菲尼等人提出三种双重文化认同模式:混合、交替和隔离,贝尼特-马丁内斯等人提出了“双重文化认同整合度”模型等。
但是,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人的身份认同具有“情境性”和流动性,即个体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认同策略或产生不同的主观认同感。因此,实验研究的结果可能更多地反映出受试者接受实验时的感觉或想法,而且实验研究的人为环境较为明显,其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适性必须在实际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加以验证,因此民族志的田野观察和研究十分必要。
在国内学界,海外华人文学界对文化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