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契诃夫(年1月29日—年7月15日),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契柯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美好的感情,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愿。年7月15日因肺病恶化而辞世。
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有很大的幽默性和艺术性。他的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他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主要作品有《变色龙》、《乏味的故事》、《决斗》、《草原》、《农民》、《在峡谷里》、《海鸥》、《哀伤》、《苦恼》、《万尼亚舅舅》、《套中人》、《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三姐妹》、《樱桃园》等。
02《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简介
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说,以《套中人》最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03精彩书摘
在米罗诺辛茨基村的尽头,在村长普罗柯菲耶家的板棚里,误了点的猎人准备留宿过夜。他们只有两个人: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师布尔金。伊凡·伊凡内奇有个很古怪的复姓——奇姆沙一吉马拉耶斯基,这和他显然不匹配,所以省里的人干脆叫他的本名和父名,他住在城郊的养马场,这次出来打猎,是为了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中学教师布尔金则每年夏天都要到伯爵家做客,他早就是这个地区的熟人。
他们没有睡觉。伊凡·伊凡内奇是个瘦瘦的高个子老头,留着长须,坐在门口抽烟,明月照亮了他。布尔金躺在屋里的干草堆上,人影消失在黑暗中。
他们说了很多故事,顺便也说起村长的老婆玛芙拉,一个很健康也不笨的女人,这一辈子她竟然没有出过这个村子,她既没见过城市,也没有见过铁路,而最近十年她整天守着灶台,只有到了夜间才上街去走一走。
“这有什么可惊奇的!”布尔金说,“那种生性孤独,像寄生蟹或蜗牛那样拼命躲进自己的外壳里的人,在这个世上并不少。也许,这是隔世遗传,又回到了我们老祖宗的时代,那时的人还不是群居动物,而是单个生活在自己的洞穴中,或许,这不过是人的性格的一种变异,——有谁知道呢?我不是自然科学家,我不研究这些问题,我只是想说,像玛芙拉这样的人,决不是少有的现象。
显然,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真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门背后,站上一个人,拿着小锤子,经常敲门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幸福,生活迟早会对他伸出利爪,灾难会降临--疾病,贫穷,种种损失。到那时谁也看不见他,听不见他,正如现在他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一样。可是,拿锤子的人是没有的,幸福的人照样过他的幸福生活,只有日常生活的小小烦恼才使他感到有点激动,就像微风吹拂杨树一样。一切都幸福圆满。
04《变色龙》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讽刺小说。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丑恶,面目可憎、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契诃夫对这种现象不是直接采取忿怒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而是运用幽默和讽刺的卓越艺术技巧,揭露了这个封建专制国家在华丽庄严掩盖下的丑恶与卑劣。
05《套中人》
《套中人》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在小说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说别里科夫成为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隐藏自己,用一层一层的套子,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这件套子却又仿佛成了那一撮白色,使得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
06《小公务员之死》
《小公务员之死》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一名小公务员竟在一名大官的呵斥声中被“吓死”。这个故事既反映了由于当时社会的极端恐怖所造成的人们的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与行为荒诞,也表现了一个下等官员可悲的屈从、可鄙的奴性与可怜的结局。而作家埋藏在内心的,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深恶痛绝之情,可见一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小说情节发展看,小公务员有着很强的“自卑情结”,这也是他的性格特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讲,这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前后进行过多达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这种重复、深入的笔法,对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与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