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师资培训
---为何总是“差点意思”?
长久以来,一个普遍现象:幼儿园在教师培训方面不惜财力、精力、时间,为何教师们在教学实施中还有很多困惑?比如在实践中缺乏教学策略和支持工具;缺少优秀教师的案例、经验分享;如何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没有专家引领,学习的理论自己解读能力不够;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寻找教师学习的核心原理。但老师们习惯了按照规定动作完成任务,习惯了猜测领导的喜好和需求。这是两种不同的大脑思维模式。打破习惯走向自主思考是关键也是难点。
其次,自主是撬动有效学习的关键。现实中真正自主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是模仿者,是从众者,是大多数,也是实践中最缺乏自我成就感的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通过整体带动可以较好地支持自主。
最后是引领,老师们需要的不是发号施令、提出要求、给出任务的人,而是真正的支持者和引领者。通过观察、分析、研究教师存在问题的根源,给出适宜的建议或策略,在跟进中一同学习、实践、研究,才是教师需要的引领。引领激发自主,促进成长。
我们习惯于希望直接拿到策略、方法、案例、理论和解读。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授之以鱼”,首先要唤醒老师们的“思考力”,引导教师学习解决问题的本质,在学习、反思、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教育理念,内化教育行为,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品质。
02/
自主与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
什么才是属于教师真正的成长,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判断?如果教师真正的成长是基于儿童的一个需求,那我们如何去挖掘撬动教师成长的那个支点,它到底在哪里?其实,每个教师的背景、学历、教龄、职称都不重要,也不会成为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内心一定要保持善良、热忱,愿意去探究儿童、研究儿童,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建构。教师掌握的理论多少、深浅或知识背景并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放下主观以及高高在上的传统教育权威姿态,完全融入到儿童当中。教师从思想理念发生质的改变,保持善良和内心的开放,充分相信、尊重并追随儿童,采取适合的支持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达到一种融洽和谐的师幼关系。安吉游戏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案例,我们知道安吉的教师无论是学历还是教育背景远远不如城市的教师,但是她们的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行为以及呈现出来的教育样态远远超出了国内一线城市的教师,并走出国门,成为我们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引以自豪的教育成果输出。
当每一位教师都能放下以往的标签,不破不立,勇于打破自己,重新建构自己的教育理论,进行连续的反思,连续的去修复自己的问题,在蜕变过程中形成反思型教师理念下的同行者。那么,园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的链接就会让彼此相连,自下而上的形成园所文化,共同成长。
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一种不断地成长和自我内在改变的一个过程,每一个去尝试的老师内心都真正体会到了自我的改善与提升,而这样的改变和调整反倒让老师的心更加谦虚下来了,没有以前的信誓旦旦了:我是老师,我一定了解我知道怎么做。反思,改变着老师们看问题和观察孩子的视角。这样的一个视角发生了变化,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从而重塑着教师对孩子的认知,随之而然,教师内心的儿童,也在不断变化。
03/
反思性教学
---教师专业成长必要途径
随着“以幼儿发展为本”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意识,以及深度学习观念的深入发展,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角色正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发展型”的教师。由此,正确把握价值引导和儿童的自主建构,培养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核心素养,如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也对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即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而当前教师教育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反思性教学,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教师的“研究性学习”,促使教师在自己身上实现教学与研究、工作与学习的一体化。
从教师成长的角度看,反思性教学也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学习的方式是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对象是自己的教育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反思”和“探究”。实践(行动)——反馈——调整——再实践(行动)。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时代在变革,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新点子新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教育也需要跟随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瞬息万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走向,成为会思考会行动、会反思会纠错、会调整会总结经验的智慧型教育。这样的教育突破表浅,直击本质,看到的是更加深远的自主成长;这样的教育回归儿童本位,看到的是坚强有能力的儿童,呈现的是真实的儿童想法,并助其构建灵动的童年与适应未来的复合品质。
要实现这些理想需要每天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从日常的流程活动中看出深刻的意义并继续推动发展,达到儿童高等级思维以及各种优秀品质的养成等。“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教学》便是那承载着无数幼教追光者的列车,一同朝着真智慧型教育出发。
04/
反思性教学
---指向学会思考的深度学习
年春,南京常青藤学前研究院联合中幼常青网络学院,推出致力于培养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系列实践性网络课程,运用“线上学习+在线研讨+学后教研”的学习模式,实施以来获得广泛认可。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共计所幼儿园,多人次的园长、老师、教研员、幼教干部参与了学习。在一个学习周期内,通过“学”→“做”→“研”循环,来撬动教师积极反思,助其建构自身对教育教学的深刻认知与经验,为所在幼儿园培养反思型种子老师,带动全员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从而进一步整体提升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一、《指南》颁布和实施10周年,重新认识指南的精神和内核;
二、幼儿教师的新三项基本功:发现儿童、解读儿童、支持儿童
??/形式:主题分享/
《以“学习·讨论·反思”为特征的幼师专业成长之道》
一、成为一名反思性教学的能手——以“娃娃家游戏”为例
1.解读我们的孩子
2.看见真正的儿童
二、为儿童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梦的讨论”案例分析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儿童
2.为儿童搭建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支架
三、课程学习说明
??/形式:线上学习/
(21节,共45学时)??/形式:线上学习/
学习期间,学员通过每节的《课后反思》提出问题,培训师进行
在线答疑和实时互动。
??/形式:直播答疑/从理论到实践,聚焦:一日生活中的儿童形象
(每周1次,共5周/5次)
1.前三周,由主办单位提供教研案例,采用“我的案例你来研”方式;
2.后两周,由园方自行提供教研案例,采用“你的案例一起研”方式;
3.各园结合常青藤教研要求,自行组织并录音,每位学员提交教研反思。
??/形式:线上线下结合/
1.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真游戏”革命——安吉游戏告诉了我们什么?》;2.浙江师范大学步社民教授《游戏课程化的伦理价值——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伦理考量》;3.中幼常青实验园刘莉园长《让幼儿更自主——南京九龙湖幼儿园探究性课程的实践研究》;4.为期5周的学后「实践与教研」,网课学完再开展,具体时间由双方通过协商决定;5.中幼常青共同体实践组核心成员联袂分享《探索“反思型教师”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课程总述:你想详细了解的内容都在这里/05/
反思性教学
---从自主到自觉的个人成长
????关于《反思性教学》网课,学员有话说——往期中幼常青网络学院学员学习反思摘选1.张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九幼儿园——《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师幼对话》学后反思持续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推动儿童深入学习的要素之一,“相信”与“质疑”为如何持续开展有力的师幼互动提供了有效策略。相信儿童,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与幼儿建立联接,尊重并相信儿童拥有自己的理论,当幼儿感受到接纳、认同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胜任力和成就感,形成深入探究的内在动力,会更加愿意探索、解决问题、尝试新的挑战和表达他们的思考。
真正的学习是对未知的探究。在“相信”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理论,通过“质疑”,提出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接近科学、提升思维的真问题,使幼儿的理论与生活经验相关联并引起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已有经验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它是促进儿童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的“引发器”,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认知结构转变的有效手段,通过质疑产生的认知冲突能引发幼儿的积极思维,由此推动幼儿自主参与、积极体验,讨论思辨,经历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假设、主动探究等过程,从而获得思维层次的不断提升和自身理论的完善与建构。
2.马英萍青海西宁市大通县爱之虹幼儿园——《如何厘清教师多样性的教育职责》学后反思今天吴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理清教师多样性的职责,是呀,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教育职责是多样性的,有很多繁琐的工作,想着如何设计课程,搞好保育,想着如何设计主题环创,但是今天听了教师角色定位的讲解以后,总感觉以前的工作都是没干到实处,今天的那幅小鱼游的照片,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老师问:你要做冲锋陷阵的那一只还是后面的那一只?我反思了很久,以前的日常教学中我们都是冲锋陷阵在第一位的,而前方未知的需要探索的都由我们为孩子代替了,而娇弱的孩子是需要我们保护的,而听完了老师的提问以后,自己反思到了很多的问题,那如果我们连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都要剥夺,那么孩子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吗?我们替孩子承受了很多,搞的自己很累,我们把孩子的第一感受和第一印象都破坏了,孩子还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话题以及以后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及时的转变教师角色定位,一定要学习做一个儿童需要的支持者,孩子发展的促进者,教育生活的同构者,价值的思考者,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成知识传递者,教学任务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