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妈都带孩子逛过博物馆。然而,“看不懂”是绝大多数孩子参观博物馆的直接感受。因为参观博物馆需要一定的门槛,馆内的展品收藏需相应的知识积累才能看得明白。
基于这样的问题,变色龙博物馆研学“对症下药”,通过不同专业领域的老师讲解,将博物馆内复杂的知识变成幽默风趣的语言,传达给孩子,让他们真正读懂博物馆。
最近,变色龙推出了新的博物馆硏学课程,包括「气象科学」和「木文化」两大主题,让孩子们与多领域的知识产生碰撞,扩展孩子们的科学视野,收获成就感,长久保持学习的热情。
上海气象博物馆研学
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是风和日丽的晴天?
还是淅淅沥沥的雨天?
抑或是雪虐风饕的大雪天?
对小孩子而言,年幼好奇的心思像是柔嫩的触角,不断地伸向这个新鲜的世界,试探着一切值得好奇的事物。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所展现出的神奇力量,更是频频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
例如: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下雪?为什么会打雷?风从哪里来?雨到哪里去?为什么天气预报能知道明天会下雨?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
变色龙在上海气象博物馆开展了以“气象科学”为主题的研学课,目的就是带着孩子们去探访那些缠绕在心头的小小疑问。
上海气象博物馆
上海气象博物馆前身是徐家汇观象台,是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被誉为“远东气象第一台”,始建于年,迄今一百多年中从未间断过对上海的气象观测。观象台搬离之后,这里被改建成气象博物馆,并留有很多气象观测的专业设备、数据,是我们学习气象科学的最佳研学场所。
天气预报能报道未来一天乃至一个星期甚至是半个多月的天气、温度等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工业开发、预防灾害、交通出行等日常事务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那么,天气预报是怎么得知未来天气信息的呢?如果你参加过变色龙的气象博物馆研学课,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在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奥秘”后,同学们的疑问更多了。例如: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湿度计的原理又是什么?雨量计是怎么计算雨量的?这些数据都代表着什么?……别急!这些悬念可以留在心里,一起到气象博物馆内寻找答案!
外滩的信号塔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去过外滩吧!应该有不少同学都看到过有一座信号塔矗立在*浦江边,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它有什么样的来历?
其实呀,这个信号塔早期就是徐家汇观象台所设立的,它的作用是向来往的船只报告天气的变化。那么,它是采用什么方式报告天气的?
在气象博物馆内,变色龙的小学员们就可以亲眼见识一下信号塔播报天气的方式。老师会将大家带到一艘“船”上,根据信号塔上的风球标识,船身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摇晃。原来,信号塔就是通过悬挂不同型号的风球,来提醒过往船只风浪预警信息的。
除了会向大家讲解各种气象科学的小知识以及气象观测历史以外,为了增加研学之旅的乐趣,老师也会带大家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收获学习的快乐,做到寓教于乐。
小小气象播报员
天气预报大家都看过吧!优雅大方的主持人在大荧幕上将未来几天的天气向我们娓娓道来。有不少小朋友看过气象播报员的风采后,就不由得心生向往,期盼着长大以后也做一名气象播报员。要不,就从现在开始热个身吧!
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加变色龙研学课的小学员们会来到一片绿幕前,“cos”一下天气预报播报员的动作和表情。摄影机会及时“捕捉”同学们“播报天气”的精彩瞬间,看看拍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吧!
下一场暴风雪
体验过暴风雪的感觉吗?由于上海气候偏暖,下雪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生活在上海的小朋友们,基本没见过几次下雪天,更别说暴风雪了!
但是来参加变色龙研学课程的同学有福了!变色龙会专门为大家准备一场“暴风雪”,即通过机器将消*后的干净泡沫冷却,再“一股脑”地喷发出来,形成暴风雪的效果。不少同学都争相跑到“暴风雪”密集的地方感受“雪花”的寒冷呢!
看一场壮丽的台风
见识过台风吗?起台风的时候我们要躲在房屋内以保证自身安全,很难见识到台风的实时景象。但在气象博物馆内,我们却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台风哦!
老师会给同学们发放vr眼镜,通过vr技术,同学们可以清楚地观测到台风场景,感受台风的威力!
收获——领略科学的魅力
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说不完,道不尽!自然科学的魅力不言而喻!让孩子们认识气象的奥秘,也是在带领孩子们去初步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启蒙自然科学的概念。
当孩子们心头的疑惑被一一解答之后,他们不仅能体会到自然科学的魅力所在,还能感受到收获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喜悦!
报名方式
7岁以上
2月27日9:30
3月21日9:30
上海气象博物馆
上海市徐汇区蒲西路号
1.5-2小时
原价:元/人
父母邦特惠:元/人
另加一名成人陪同90/人
点击立即报名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研学
你的孩子可曾问过这些问题:
这棵树叫什么?为何古代生了女儿要种树呢?什么树的木头最沉?什么树的木头又最轻呢?年轮藏着树木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榫卯」为什么被称为古人的智慧结晶?
为何领导被称为「第一把交椅」?谁又是著名的「木匠皇帝」呢?......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对生活有益的常识。例如不是所有的树都有清晰可辨的年轮,从树木的年轮中我们还能知道哪一年多雨,而哪一年干旱……这些课本里没有讲的常识,变色龙的老师将耐心地引导孩子们走进「木」文化的世界。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是以「木」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展览面积多平方米,是上海市级专题性科普场馆,国家林业局濒危木材宣传基地。博物馆集名木科普、木雕艺术、家具建筑、文化传播于一体,有机地将原生态名木文化与木雕工艺相融合,引导一种尊木爱木、木尽其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木头有很多“头衔”
木材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建筑材料,以「木」为偏旁部首的汉字数不胜数。许多人的姓名中都含有「木」字,「木」早已融合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之中。
「木」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从薄如蝉翼的纸张,到屹立不倒的宏伟宫殿;从毫不起眼的酒瓶瓶塞,到价值连城的红木家具;从一根根肩扛铁轨的枕木,到一件件婀娜多姿的木雕工艺品……「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温暖而又多变的。
一根普通的木头,它可以千变万化。把这些神奇的变化凝聚起来,就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古老文化——木文化!从木头里刨出来的文化,同样的博大精深!
专业老师带孩子们走进博物馆
在孩子们日常的学习中,很少机会能接触到「木文化」,倘若让孩子自己参观博物馆,可能会让孩子错过许多精彩而实用的知识,所以变色龙邀请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来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有问必答,深入浅出地把「木」和「木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听得懂,有收获感。
|课程老师:小河流老师|
自上海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从事自然美育工作多年,擅长以浅白平易、幽默可爱的语言,解说纷繁复杂的自然动植物知识。并长期受邀于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上海植物园等沪上知名科普场馆,深受各年龄段的自然爱好者喜爱。小河流老师将会带着孩子通过一件件展品,引领学员们走「木文化」的世界,满足学员旺盛的求知欲!
学习木文化孩子能收获什么
变色龙的课程一直与学生们的课本紧密结合。《种树》《白杨礼赞》《去年的树》《胡杨赞》……这些都是小学或初中课本上的课文,无一例外的与“木”相关。当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在小河流老师的带领下,从洋洋大观的展品里找到自己曾在课本上学习过的内容时,就会进入难以言喻的语境,感受到课文的美感。
还有数学课本的几何原理与榫卯结构的受力原理,自然课关于树木的生长知识等,在变色龙博物馆研学的木文化课程里都能交汇融合。当书本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知识的火花将会绽放出无比绚丽的色彩!这些知识将会深深地刻印在孩子的大脑里,终身难忘。
怎么学习木文化
第一步:用心听“变色龙”的老师将会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起来。孩子们只需要跟随老师的脚步,听他介绍一件又一件的展品,以及展品背后有趣的故事,就能收获“一箩筐”的知识!
第二步:用眼看
来博物馆,自然是要欣赏展品的。听完小河流老师对展品的讲解后,再自己去认真欣赏一番,必然会有不同的收获。木文化博物馆里收藏有很多大师的木制艺术品哦!有木雕的、有竹编的、还有天然形成的……认真去欣赏这些艺术品,从它们的线条和纹理上去感受艺术品的魅力所在,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艺术盛宴!
第三步:仔细闻
和人类强行冠于树木的称呼不同,气味是树木与生俱来的独特鲜明的身份辨识。例如紫檀木的气味清新淡雅;金丝楠木的气味带着水果的清香;而越南梨花木则辛辣奔放……在木文化博物馆里,学生们可以去细细的品味不同木材的别样芬芳。
第四步:动手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当老师讲解完后,还会带着同学们前往博物馆的二楼,用木头作为画画的“颜料”,不过开始作画之前先要自己刨“颜料”。
孩子们摊开画纸,用亲手从木头上刨下来的木花做颜料,画一幅特殊而又美丽的木片画。这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与木头有一次“亲密的接触”!
每个孩子完成的方式还真的各不相同,但是每一幅都非常的漂亮!独一无二!这是学员们在木文化博物馆最棒的研学成果。
报名方式
7岁以上
2月28日13:30
3月28日9:30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号
1.5-2小时
原价:元/人
父母邦特惠:元/人
点击立即报名
--(8:00-18:3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