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发展和提升这一要素,在日常教学中非常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平时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思维能力有没有提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思考并引起重视的问题。
教学现象
反观平时的阅读教学,在高阶思维培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对于课堂的问题设计不够重视,在课堂上经常会提一些无效的问题,“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问题充斥着课堂,既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任何的益处,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问题的设计非常的随意,甚至可以说是割裂,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之间没有相关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大,造成学生思维发展方向模糊,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提问比较低端,提问缺乏层次性,提问缺少启发性和深刻性,教授的都是浮于文本表面的东西,并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不利于调动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这就导致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阶思维”培养的缺失。教学理论
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高端问题指向的是高端思维。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设置精巧的问题是老师引导学生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手段。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带领学生的思维层次迈向新台阶。布鲁姆从认知心理学出发,将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这些认知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阶思维的范畴。根据布鲁姆的问题分类模式,从学生对文本的信息处理可以分为: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综合性阅读、推论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前两个是属于比较简单的认知能力,即“低阶思维能力”;而后四个属于较为复杂的认知能力,被称为“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在进行九年级下册的《变色龙》教学时,根据布鲁姆的问题分类模式,并结合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层次,尝试设计了以下问题:
1.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
2.“变色龙”在文中指谁?奥楚蔑洛夫每次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3.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4.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又做了什么?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5.是什么使奥楚蔑洛夫发生那么多变化?
6.你的生活中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你会怎样对待?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教学思考
问题一属于认知性提问,是低阶思维。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变自己对案件的裁判,判案过程中态度发生了五次转变。
问题二属于理解性提问,是低阶思维。学生根据之前找到的相关奥楚蔑洛夫断案的语句,理解奥楚蔑洛夫每次态度转变的依据是狗主人的变化。
问题三属于整合性提问,培养高阶思维。学生抓住文中奥楚蔑洛夫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说中人物动作、神情、语气、语调的变化,深入剖析人物的个性特征,分析、比较、综合出奥楚蔑洛夫“变”中“不变”的是他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
问题四属于推论性提问,培养高阶思维。学生需要根据文本进行推论和想象,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会去哪里做什么?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根据现有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容,是对文本进行拓展设计和创造。
问题五属于评鉴性提问,培养高阶思维。让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是对文本的深化,属于评鉴层次。“变”的是断案态度,“不变”的是那奴性人格,是培养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沙皇专制统治。
问题六属于创造性提问,培养高阶思维。由“奥楚蔑洛夫”延伸到课外千千万万个“奥楚蔑洛夫”,是在特定情境中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由此及彼,激活并运用储存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此次提问设计主要是引领文章阅读的六个层次,紧扣文章中的人物的“变”完成了对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学习,希望通过不同层次的提问,完成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六个提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内部,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主旨。提问将课内延伸到课外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情感共鸣。尊重学生自主能动的阅读能力,努力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课文的信息相融合,创造性地提出新想法或者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坚持,相信学生的思维训练会得到提升。“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本期小编
文字:俞玉洁美图:赵思佳
制作:李丹彤审稿:邱铱婷
语文的世界里
总有远方的星辰大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