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五月。五月,正是春的播种和夏的耕耘相交的季节,大自然里只有繁忙!花儿忙着结果,草儿忙着蓬勃,山峦忙着葱绿,河流忙着积蓄,鸟儿忙着丰羽,等待飞向更远的蓝天;昆虫忙着壮硕,等待游走更广的大地;农人忙着播种后的耕耘,等待收获更多的成熟;学生忙着期中后的总结,等待绽放更闪耀的精彩!
生活亦如此!迎接回头看的忙碌,组织大比武的忙碌,策划月调研的忙碌,参展上博会的忙碌,规划智慧教育的忙碌……忙碌填满了生活工作的空间,拥挤而繁杂。然而,只要我们悦纳生活,拥挤就不是臃肿,繁杂也不是杂乱,拥挤的生活可以让出足够的空间,繁杂的工作也可以理出清晰的头绪。
于是,又开始了本周的调研。由于一行六人,申请的是一辆商务车,较大的空间的确坐着舒服不少,加上驾驶的是一个老师傅,技术娴熟,四十分钟的车程一点也不让人感到颠簸。按照预定的计划,车提前十分钟驶进了新港初中校园,刚好是大课间时间,教学楼前的广场上,一个年级的学生正在舞着功夫扇,新港初中的太极功夫扇大课间项目,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已经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了。只见在老师的引领示范下,孩子们手握打开的红色功夫扇,时而迈腿前倾,时而转身后退,时而抬臂挥扇,时而跺脚呐喊,动作虽还不十分连贯娴熟,但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透出的是满满的兴趣和热爱。新港初中在全区农村学校中规模算是较大,这几年在田校长的管理下,学校在教学、文化、校容校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崇真”的校园主题文化,凝聚了田校长的智慧,更是对学校的曾经和未来最好的提炼,“崇真超市”“崇真摄影社团”“崇真教育劳动基地”等一批校园实践项目,让崇真文化之花在校园里绽放。更为难得的是,田校长本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其摄影作品获得过国际大奖,在全区属于知名人士、社会名流,可他的为人却异常低调,无论日常交流,还是会议发言,他总是低声慢语,饱含情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我的印象之中,他不仅是一个难得的好校长,更是一个进取做人的好榜样,于此而言,新港初中的孩子是幸福的,新港的百姓也是幸运的!
调研照例从听课开始,我第一节听的七年级伍老师的课,她执教的是《陋室铭》,伍老师从检查背诵入手,开始对“铭”和作者进行介绍,随后出示断句标识的文章,让学生读,接着对课文进行了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然后又分三层对内容和写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作者的情操和文章的写法,老师对内容很熟悉,分析也较详细。第二节课安排的是九年级,因为临近中考,所以陈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中考记叙文复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她首先出示了课堂的学习目标,接着指导学生揣摩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字面含义、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去揣摩,揣摩深层含义又可以从“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义”四个角度去进行。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分析标题的作用,陈老师总结出了“写作对象、体现文章内容、是否作为行文线索、揭示文章中心、效果如何”五个方面,整堂课上她举了很多精彩的例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再塑生命的人》《背影》……这些好的标题让陈老师的教学效果看得见、感得到。
课后,我没有和两位老师交流。座谈中,教研员丁老师对两节课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我的所想一致,我也因此生发了如下的两点思考。
尊重学生要从教学的设计开始。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尊重,不是在课堂上喊几个同学起身回答问题,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来一点朗读,不是给学生一两次简单的练习,更不是老师语重心长的提示学生“这也跟你们说过,那也和你们讲过”……尊重,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念,是一次实践,是一个过程。是态度,就要明确;是理念,就要坚持;是实践,就要用心;是过程,就要始终。因此,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尊重,就要把尊重的态度向课堂表明,把尊重的理念向言行植入,把尊重的实践向过程贯穿,而这一切都应从教学的设计开始。尊重学生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水平而用心的设计,设计时当然应了解学生,认知学生,甚至换位成学生,揣摩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疑惑,想得到怎样的收获,乐意何种的过程,期待什么样的氛围,而不是我们只关心自己的疑惑,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期待,因为我们的疑惑和学生的疑惑不一定重合,我们的收获和学生的收获不一定同层,我们的期待和学生的期待不一定等高。一旦我们觉得怎么好教就怎么设计的时候,对学生的尊重就已经抛之脑后了。今天的两节课,伍老师在课堂上从课题入手,再停顿朗读,然后逐句翻译,分层讲解,最后归纳总结,老师讲得头头是道,思路清晰,一气呵成,临而不乱,可是,这样清晰顺畅,这样的轻松自如,确实是基于老师自己的教的方便,因为无论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意外,老师都不会乱了阵脚,这个思路环节的顺利进行,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这样的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否更需要,是否更有效,是否更恰当,是否更有所获,都不曾考虑到。如此这样,对学生的尊重哪还有一丝的影子!同样,陈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揣摩标题的含义,一定要揣摩题目的深层含义,并引导学生从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义四个方面去揣摩,由此足见陈老师备课的充分,可是对于“引申、比喻、象征、情感”四者常常是相互交叉的,自然对于四种意义的界定和区分,实在不是容易,我想恐怕就连陈老师自己在备课时,可能也只是能勉强说服自己,当然要把这本就不明朗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是极其困难的,于是课堂上学生是不买账的。我想之所以会这样,还是陈老师备课时,考虑的是自己想当然的教的方便,对于学生如何学的方便,考虑甚少。
教学中要凸显内容的价值。教学是一个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学习,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无论过程如何,但所得一定要是有价值的,所得的价值越高,教学越显成功。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应该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更需要的,应该是更适合课堂的,应该是更符合认知规律的,应该是更有利于学生学而后用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根据价值,去分辨轻与重,判断主与次,决定取与舍,安排先与后,舍去那些轻分量的次要的,选取那些分量重的主要的内容和方法,进入课堂,面对学生,课堂才会有价值,学生才会有收获。否则,就会出现课堂的两个极端,要么简单肤浅、热热闹闹,要么不知所云、一片沉寂,其结果都是无效的。今天的课堂,伍老师将“朗读、句意讲解、强调主旨”等设计进了课堂,这些因素于文言文学习来说,是有价值的,也就是有必要的。陈老师在复习时,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的形式教学“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运用,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伍老师在教学中对文章进行了逐句逐字的讲解,并且是自说自话,从内容上说,这是一篇借陋室抒发情志的文章,并无太多客观的纪实和描写,老师在提示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情感就行,对其进行逐句讲解,一字不漏,价值不大;从方法上来讲,读懂是学生自主的行为,只有让学生说出来,方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果只是老师说让学生听,能判断的恐怕只是老师是否读懂,而不是学生。同时,对于“绿、青、乱、劳”等词语的特殊用法,从教材的注释来看,是在淡化的,但作为教学的补充,伍老师课堂上点出来加以强调,是有价值的,但这样的价值应该是在于一带而过,点到为止,然而,伍老师在讲到“何陋之有”的倒装现象时,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做了繁琐的讲解,实在是价值不大了!再看看陈老师的复习课,关于文章的标题,无论是谈含义也好,还是说作用也罢,其前提应该是就一个好标题而言,这样才有教学的价值,陈老师的确列举了不少的好标题例子,这也足见陈老师的备课的用心和充分,可是课堂上举了《藤野先生》和《邓稼先》两个例子,无论就内容的提示来说,还是新颖来讲,或者是感情而言,都难算得上是一个好标题,所以其作为例子供课堂学习借鉴,价值也就不大了。
下午,收到田校长的一段文字,他期望他的学校能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身处其间,感受学生之间的互帮和老师之间互助,那应该是幸福的。我想,这个学生互帮老师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不就是尊重和价值的最好体现么?因为有尊重,所以才共同;因为有价值,所以能互相!
又想起“崇真教育”,崇尚是最好的尊重,真理是最大的价值。崇尚真理,其实就是尊重价值!一堂语文课如此,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又想起座谈会,又想起对教学质量概念的不明,缺少了尊重和价值,又如何共同发展,又如何相互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样如此!
强五洲,中小学高级教师,芜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芜湖市“江城最美教师”提名,芜湖市师德先进个人,芜湖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芜湖市骨干教师,芜湖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曾获芜湖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研究了省级教科研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浅阅读教学成因及应对策略》并顺利结题,科研成果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发表,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青年教师》《初中生必读》《试题研究》等期刊发表,同时多篇散文见诸报端,年成立了强五洲名师工作室,开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