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青
四岁就会作曲的莫扎特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天才,在这一点上,他那位“严父”,萨尔茨堡的宫廷作曲家利奥波德?莫扎特功不可没。四岁时,父亲就已经让他进入系统的音乐课程学习,并试做了第一首键盘乐器协奏曲、首次在舞台上参与歌剧演出。
莫扎特的父亲认为,这位天才儿子是他的作品,要让全世界都看到。所以他不顾莫扎特的幼小,从六岁开始就带他长途跋涉,去往慕尼黑参加嘉年华会、去维也纳为皇室演奏、去往欧洲各地进行长途巡演。
在十三岁前,莫扎特一直在欧洲各地巡演,在收获声名的同时过早的长大,成为一名“爱胡说八道、凌乱、不切实际、冲动、傲慢、热情的”名利场宠儿。而他的父亲重视的只是他的天赋,希望儿子能在经济和人际关系上也像个天才一般游刃有余。结果就是,莫扎特走上了大多数童星共有的一条道路:过早绽放,过早陨落。
《莫扎特和他的父亲、姐姐》,卡蒙特勒,年,水彩。
当然,比起现代英伦摇滚乐队Oasis来说,莫扎特的父亲绝对不算极品。Oasis乐队的两位灵*人物NoelGallagher与LiamGallagher的父亲是个酒*兼家暴者。兄弟俩压根捉摸不清自己父亲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好像上一秒钟还在迷糊的喝着酒、下一秒钟就能冲过来把兄弟俩打骂一番。兄弟俩给父亲起了个外号:“深居简出的怪人”。
哥哥Noel九岁那年,法院判决他们的父母离婚——这场离婚招致酒*父亲用锤子将他们的母亲打得满头是血。破碎的家庭与暴力的父亲让哥哥Noel成为口无遮拦的问题少年,逃学、向老师扔面粉、跟足球流氓混在一起抢劫商店、被学校开除、成为多次进出法院的缓刑客……然后,在无处发泄的愤懑与迷茫之中,哥哥Noel摆弄起了父亲留下的一把吉他。兄弟俩去看了一场石玫瑰的演出。两个人在电吉他粗粝的悲鸣之中找到了情绪的出口,找到了无以名状的爱。
一个家暴的父亲,一座由音墙筑成的避难所,催生出属于Gallagher兄弟的一片绿洲(Oasis)。后来,长大成为问题少年的Noel为那些尚处于迷惘中的问题青年写下很多安慰曲:Don’tlookbackinanger、Beherenow、Stopcryingyourheartout。或许Gallagher兄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是在痛苦中向下沉沦,还是在黑暗中涅槃重生,需要的只是一些热爱。
如果说Gallagher兄弟对于父权的反叛是因为混乱的暴力,那么大门乐队主唱JimMorrison对父亲的漠视则是由于理智的冷漠。
在Jim还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决定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绝不打孩子。但是也不能轻易放过他们:要给他们讲道理,直到讲得极端清楚透彻。在《此地无人生还》中,作者杰里?霍普金斯这样写:“有时候这些话赤裸裸地伤害孩子们的自尊,有时候说到最后,气氛一片冷寂。”
“到最后,他们其实是想把我们说哭。”Jim的弟弟这样回忆,“他们会一再告诉我们,我们错了,我们为什么错了,为什么做错事是错的。我总是想尽量坚持不哭,但是他们的话确实很有分量。后来Jim学会了不被他们说哭,而我却一直没能做到。”
Jim的父亲一路从海**官变为舰长,Jim则一路从大学、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精英式的青年发展道路中出走,成为一名与主流社会毫不沾边的迷幻乐队主唱。当21岁Jim写信给父亲说明自己的乐队事业时,他的父亲这样回信:“所以,我觉得你的乐队是垃圾。”
Jim24岁时,大门乐队发行的那张《点亮我的火焰》冲上排行榜榜首,Jim的父亲成为美国海*史上最年轻的上将。而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儿子的声音时,这位上将自始至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报纸。
到27岁Jim死去,Jim都没有再见过自己的父亲。而他的父亲也拒绝理解Jim的一切。所以他不会听见自己那位不停的攻击父母、教师、以及这篇国土上一切权威形象的儿子这样说:“我们本可以很好的相聚,让我来告诉你们我们应当缔造的世界:那是肆意放荡的生活,没有哀伤悲苦,只有胆识和冒险,邀约与创造。”
科特?柯本的父亲同样不认同自己的儿子。与妻子离婚后,他甚至威胁少年时的科特,如果想要住回来,就必须停止创作音乐。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父亲喜欢辱骂孩子,这位世界知名的剧作家一生没有逃离酒精与药物依赖。安吉丽娜?朱莉的父亲在朱莉6个月的时候,就扔下母子两人出去寻欢。朱莉童年清苦,成年后对父亲从疏离到憎恨。而她的父亲也不依不饶,在电视采访中数落朱莉不停收养孩子绝对是有强迫症。朱莉直接断绝了父女关系,并除掉了自己的姓氏,直到年,朱莉母亲去世,这对父女才恢复关系。
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恶魔形象希特勒,不出意外有一个非常擅长家庭暴力的父亲。而《犯罪心理》之中,在工作与家庭之中都扮演父亲形象的Hotch对所追捕到的连环杀手说:“很多人在幼时都遭受过家庭暴力。在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使用暴力。另一部分人,则成为了追捕暴力的人。”
冷漠、拒绝与暴力,除了带来伤害,还会带来一个截然不同的灵*。这颗灵*将在黑暗中自厌自弃、自爱自怜,从自我毁灭,走向勇往直前的重生——成为托生于陈旧父权之中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
在年的一次采访中,柯本说:“我只想要一个正常的,你知道,正常的家庭。父亲,母亲。我需要那种安全感。我为此仇恨我的父母很长时间。”
当然,也有不那么极品的搞笑版极品老爸。比如摇滚老将FrankZappa曾经说起,小时候只要他耳朵不舒服,老爸就往他耳朵里灌热蓖麻油,一边看着小Frank疼的直跳,一边说是这样能好得快。大卫?鲍伊也绝对是个“称职”老爸。在儿子7岁时,他就跟他一块看表现主义科幻默片《大都会》、荒诞派浪漫主义童话故事《终极天将》。等到儿子8岁时,鲍伊就拖着他一起看充斥着暴力的《发条橙》,并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一定会喜欢这片儿的!你绝没有看过这样迷人的玩意儿!”——儿子DuncanJones果然没有辜负摇滚变色龙的期望,在接连拒绝父亲递过来的各种乐器之后,修炼成了一名成功的好导演。
摇滚界神人多,极品老爸自然多。能在演唱会上活活咬下蝙蝠头的OzzyOsbourne已经成为三个孩子的爹。而大美女精灵公主丽芙?泰勒他爹,著名的摇滚界大嘴史密斯则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儿——他只是擅长跟摇滚界各位尖果儿夜夜胡搞而已。不仅爹不知道女儿,丽芙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爹竟然是史密斯?泰勒,直到见到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泰勒之女米亚之后,才来跟母亲求证。
喜欢贝克汉姆的女粉丝,没少对着小贝抱着女儿小七狂亲的照片面露陶醉。但对自己的大儿子布鲁克林,小贝就成了“极品”爸爸:布鲁克林本来在拍视频庆祝自己的Instgram粉丝突破万,作为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结果小贝从后面露出半个脑袋拆台说:“我已经有万粉丝啦!”布鲁克林唯有以失落的一声“哦”作为视频结尾。
小贝乱入布鲁克林Instagram的自拍照。
虽然在中国的家庭之中,父亲的角色经常处于缺失状态,但对于孩子来说,父亲是能够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学会自控情绪、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的重要角色。父亲既是孩子的教养者,又是纪律执行者,同时亦是职业榜样与参谋。如果母亲的职能更多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人格与健全的感情养成,那么父亲更多负责将孩子引向外部世界——父亲是带领孩子走出自我,走向世界的关键性人物。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曾指出,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发现,凡是父亲缺失的家庭,其孩子常常容易发生社会交往问题,父亲在家的男孩,只有9%的人被评价为“不被同伴喜欢”,而父亲缺失的男孩约23%的人被评价为不合群。父亲缺失的女孩在与其他男性交往中的表现一种是在交往中过于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