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青岛版
TUhjnbcbe - 2021/8/20 18:52: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青岛版)

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与环境》。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腮等接触和感知环境。为高端“动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标要求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情分析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鉴于三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析自己的发现。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的多种途径,来认识动物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动物与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去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精彩。

第1课动物的四肢

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使其意识到观察事物离不开感官,用感官观察、认识物体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基本来自于课外阅读,需要进一步通过视频资料增进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猫足的构造,并知道这种构造是为了生存。2、了解鳄鱼、猴子、青蛙等动物四肢的特点,并知道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猫足的构造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2.学会团结协作。四、重点难点了解猫足的构造,并知道这种构造是为了生存。了解鳄鱼、猴子、青蛙等动物四肢的特点,并知道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五、教学准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实验器材六、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动物四肢的构造及其作用。板书课题:《动物的四肢》(二)、探究过程活动一:观察猫的爪子的构造,说一说这些构造的作用是什么?活动二:实验,模拟猫足的肉垫,试一试把抹布包在板凳腿上,挪动板凳看看发出的声音跟没包布的板凳挪动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活动三:说一说其他动物的四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1、鳄鱼的四肢很短,以为他主要生活在水中,不用来奔跑。四肢主要用来划水。2、青蛙的后腿比前腿长,比前腿粗壮。主要是利于跳跃捉虫和逃跑。足上有蹼,利于游泳。3、猴子前肢发达,便于抓住树枝攀援4、羚羊的四肢细长有力,便于奔跑。5、海龟的四肢退化成了鳍一样,便于游泳划水。6、猩猩的上肢特别发达,便于攀援着树枝跳跃。7、袋鼠的后肢粗壮,便于跳跃。(三)、拓展活动了解骆驼脚掌的哪些特点让骆驼适合在沙漠中行走。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

第2课动物的皮肤

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从学生生活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皮肤进行观察和探索,是指导学生由生活抽象成科学,再由科学走向生活的一个实例应用。本课设计合理,科学,趣味性强。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基本来自于课外阅读,需要进一步增进阅读。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鱼有利于在水中生存的身体特征。2、了解动物皮肤表面生长着鳞、毛、甲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鱼有利于在水中生存的身体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2.学会团结协作。四、重点难点了解鱼有利于在水中生存的身体特征,了解动物的皮肤对自己的保护作用。五、教学准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抓鱼游戏:买几十条便宜的小草鱼,放在水槽中,进行抓鱼比赛。为什么鱼这么难抓呢?你摸到鱼的感受是什么?鱼的皮肤滑溜溜的。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动物的皮肤板书课题:《动物的皮肤》(二)、探究过程活动一:鱼身体表面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在水里生存?①体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体表覆盖鳞片,保护作用;鳞片表面有粘液,可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⑤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活动二:观看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海豚流线型的身体造型和光滑的皮肤。2、鸭子的羽毛不浸水,使他可以浮在水面上。3、北极熊的白色是保护色,可以防止捕猎时被猎物发现。

4、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环境改变颜色。

5、河马躲在水里,避免高温的侵袭。

(三)、拓展活动课后继续观察见到的动物皮肤,看有什么新发现。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3课动物的翅膀

一、课型:新授课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比较单一,但生活的经验是展开教学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鸟的翅膀的特点,并知道这种构造是为了适应环境。2、了解蜻蜓、蝴蝶、企鹅等动物翅膀的特点,并知道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鸟的翅膀的构造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2.学会团结协作。四、重点难点了解鸟的翅膀的构造,并知道这种构造是为了适应环境。了解蜻蜓、蝴蝶、企鹅等动物翅膀的特点,并知道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五、教学准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直接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四肢,他们的四肢构造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这节课我们了解一下动物翅膀的构造及其作用。板书课题:《动物的翅膀》(二)、探究过程活动一:观察鸟的翅膀的构造,说一说说一说这些构造的作用是什么?1、掂一掂,感觉轻重从羽绒服里拆出的小绒毛,可以吹起来。理解“轻如鸿毛”的字面意思。2、滴上水,观察。3、剖开羽毛观察。介绍早起俄国人用的鹅毛笔。活动二:实验,看哪种飞机飞的远。第一、把纸飞机的翅膀折的笔直不褶皱。第二、纸飞机的翅膀最好和真正的飞机翅膀那样有点弯度,这样的话翅膀就有压强和气流了,飞起来更容易一些。第三,纸飞机的材质最好纸不要太薄了,太薄的话,飞不起来,最好纸张是有点硬度的那种。活动三: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三)、拓展活动继续观察周围动物的翅膀,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

第4课迁徙和冬眠

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教材以此为主题,意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现象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青岛版